APP下载

地震逃生锦囊

2019-07-19孙贵新

特别文摘 2019年10期
关键词:避震结实幸存者

孙贵新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地震、洪灾、干旱、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难时有发生。面对自然灾害的挑战,我们必须学会从灾难中学习,有效地预防和减轻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不同地点的逃生攻略

地震引起的人员伤亡主要是对建筑物破坏造成的。随着建筑抗震能力的提升,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的较好办法。通常来说,地震预警时间很短,由于晃动,人可能无法自主行动,加之门窗变形等,从室内跑出十分困难。若在高层建筑中,跑出来更是不太可能。如在平房里,发现预警现象较早,室外空旷,则可力争跑出室外避震。

如果处在较高的楼层,要及时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或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躲避。推荐室内避震的地方有厕所、厨房、墙根、储藏室、坚固的桌下、床边、低矮而坚固的家具旁及房间内侧的墙角、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等。最不適宜避灾的地方有:大窗户旁,吊灯、吊扇下,床上,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不要盲目跳楼、慌乱奔跑,以免发生拥挤、踩踏事件。不要乘坐电梯,更不要躲避在阳台上。

如果在平房里,能直接跑到室外是最安全的。如来不及,可迅速趴在床边、躲在桌下(旁),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品保护头部。如果房屋开始倒塌,千万要注意,以免被砸伤。

如在学校操场上,可原地蹲下,双手保护头部。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如电线杆、宣传牌等。不要急着回教室取东西。在教室上课的学生,要听从老师指挥,迅速、有组织地撤离到就近的开阔地带避震。如来不及撤离,应迅速躲到课桌下,双手抓住桌子脚,也可躲在课桌、实验台旁边,或躲在教室内承重墙的墙根、墙角,并用双手保护好头部。

在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场所,观众可趴在座椅旁、舞台脚下,震后在工作人员的组织下有序疏散。在商场、饭店等场所,要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货架、坚实家具或柱子旁、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柜台;避开高大不稳定的堆放重物的柜子;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另外,在公共场所避震时,要学会用双手、书包或其他物品保护好自己的头部。疏散时要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尽量避开人流。如被挤入人流,双手交叉在胸前保护自己,用肩和背承受外部压力,如感憋气,解开领扣,保持呼吸畅通。

如在户外,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如楼房、立交桥、耸立的烟囱和水塔。避开高耸的危险物或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广告牌、吊车、堆放砖石和木料的地方。避开其他危险场所,如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女儿墙、高门脸、雨棚。远离生产、存储易燃或排放有毒气体的工厂或设施。

在野外,不要在山脚下、陡崖边停留,要避开山脚、陡崖和陡峭的山坡,以防山崩、滑坡、泥石流等。遇到山崩、滑坡、泥石流,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沟坎下,注意保护好头部。在河边、湖边、海边,要尽快向远离水面的地方转移,以避免河床坍塌而落水,或上游水库坍塌引发水灾或震后海啸的袭击。在水坝、堤坝上,要注意垮坝的危险。在桥面或桥下,要提防桥梁坍塌。

震后被困应如何保护自己

大震后余震会不断发生,营救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要尽量保护好自己。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闻到煤气、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应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搬开身边可移动的杂物,扩大生存空间;设法用砖头、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生存空间被进一步破坏。

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一定不要惊慌,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此时,如果应急包在身旁,将会为你的脱险起很大作用。

在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证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把眼前的碎石子清理干净,等人援救;利用旁边的东西来护住自己,以免遭受余震再次伤害;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他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环境进一步恶化。

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办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较长,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地震中人们如何互救

互救是灾区幸免于难的人员对亲人、邻里和一切被埋压人员的救助。地震后被埋压的时间越短,被救者的存活率越高。

外界救援队伍不可能立即赶到救灾现场,这种情况下,为使更多被埋在废墟下的人员获得宝贵的生命,灾区群众积极投入互救,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救援队伍到来之前,以家庭为单位,邻居之间应当自动组织起来,积极互救。

救助工作应根据“先易后难”的原则,先抢救建筑物边缘瓦砾中的幸存者和容易获救的幸存者;先救青年人和轻伤者,然后抢救其他伤员;先抢救近处的埋压者,后救较远的人员;先抢救医院、学校、旅馆等人员密集的地方。抢救出来的轻伤幸存者,可以迅速充实互救队伍,更合理地展开救助活动。

救助被埋压人员,要注意搜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或敲击声;根据房屋结构,确定被埋人员的位置,再进行抢救,不要破坏埋压人员所处空间周围的支撑条件,以免引起新的垮塌,使埋压人员再次遇险;抢救被埋人员时,不要用利器刨挖等,应使其头部暴露,尽快使埋压人员的封闭空间与外界畅通,让新鲜空气流入,挖掘中如尘土太大,应喷水降尘,以免埋压者窒息,迅速清除口鼻内尘土,再行抢救。

对埋在废墟中较长的幸存者,首先应输送饮料和食品,然后边挖边支撑,注意保护幸存者的眼睛,不要让强光刺激;对颈椎和腰椎受伤的人员,切忌生拉硬拽,要在暴露其全身后慢慢移出,用硬木板担架送到医疗点;一息尚存的危重伤员,尽可能在现场急救,随后迅速送往医疗点或医院。

猜你喜欢

避震结实幸存者
Super Strong Beard 超级结实的大胡子
“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像幸存者身上的辐射残留
家中最安全的避震地点
学校避震逃生指南
结实的纸筒
“慰安妇”幸存者黄有良离世
非弹簧式避震装置
光有弹簧还不够 避震也有大学问
《幸存者回忆录》:一部自由女性的成长蜕变史
正装店幸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