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目标—任务—评价”三位一体教学

2019-07-19李建娣王冬

关键词:教学任务化学核心素养教学评价

李建娣 王冬

摘    要:一节高效的课,必定是集定位准确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的教学任务、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价于一体的课。以《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这节课为例,探讨了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目标—任务—评价”三位一体教学。要实现“目标—任务—评价”的三位一体教学,制定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和学生认知需求的目标是前提,规划基于目标的教学任务是关键,设计基于目标的教学评价是保障。

关键词:化学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评价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最迫切的现实诉求。那么,教学的有效如何体现呢?对此,布鲁姆认为,教师只需回答一个问题,即“我期望学生参加(或完成)这项活动后学到什么”,这里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我要带领学生去哪里?怎样去那里?学生是否到达了那里?[1-2]它们分别对应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与教学评价。一节高效的课,必定是集定位准确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的教学任务、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价于一体的课,其中,“教学目标是灵魂,它既是课程逻辑的起点,也是课程逻辑的终点。”[3]教学目标决定教法学法,教学任务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评价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高中化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为了达成此目标,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须在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评价各环节中渗透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且集三者于一体。下面,以苏教版“化学1”专题4第一单元《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实现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目标—任务—评价”三位一体教学。

一、制定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和学生认知需求的目标是前提

教学目标能够引导教学的方向,是保障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教学评价的依据,没有清晰的可达成的教学目标,就不可能制定有效的教学评价,没有有效性的教学评价,就不可能保证科学的、高效的教学过程。[4]教学目标的制定须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三个方面来确定。

(一)研读课标

(1)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这些物质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认识元素在物质中可以具有不同的价态,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相互转化。

(二) 教材分析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这节课是高中阶段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也是学习“硫酸的制备”、“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等相关知识的基础。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硫的酸性、还原性和漂白性;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原理;二氧化硫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四个方面。

从内容的选择上看,本节课注重学习内容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加强了化学知识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增进了化学知识与STSE的联系,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精神;从知识体系的呈现上看,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打破了以往的按知识逻辑性和系统性进行知识编排的特点,借助于社会热点问题,创设了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探究过程中获取方法,有效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看,本节课在情境选择、任务设计、问题创设等方面有更多的发挥空间,有助于教师发挥创造力。

(三)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安排在《化学1》专题4第一单元进行学习,此时学生应处于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学习阶段。在知识储备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钠、镁、铁、铜、氯、溴、碘、硅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具备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的基础理论知识;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理性思维能力,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在情感上,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妙,尤其对化学实验充满期待和向往。这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基础。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SO2的物理性質及SO2的酸性,并通过与CO2性质的类比迁移,培养学生宏观辨识、科学探究、模型认知的素养;

(2)通过对硫酸型酸雨形成的两种路径的认识,认识SO2的还原性及可逆反应,培养学生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的素养;

(3)通过对酸雨防治方法的认识,让学生从源头控制、过程脱硫、酸雨治理三个方面认识酸雨防治的方法,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的素养;

(4)通过实验探究和类比迁移的方法认识SO2的漂白性与氯水漂白性的异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证据推理的素养;

(5)通过认识红酒中SO2的作用(抑菌、抗氧化、增色、改变风味),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科学观念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规划基于目标的教学任务是关键

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师必须紧扣教学目标设计教学任务,避免实际教学中出现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不配套”的现象。为此,教师在设计每节课的教学任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围绕教学目标,你该如何选择教学内容?②根据教学内容,你会设计怎样的教学任务?③结合教学任务,你会设计怎样的教学情境?针对《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笔者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情境和教学任务。

(一) 教学情境

有关酸雨的视频。

(二) 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1】认识SO2的酸性

[学习任务 学生活动 任务1:SO2是形成酸雨的氧化物,可能与SO2的什么性质有关?

任务2:请根据课桌上的实验用品,探究SO2的溶解性及SO2水溶液的酸性。

任务3:若向澄清的石灰水中缓慢通入SO2,现象是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现象 1.推测SO2的溶解性及酸性。

2.小组合作完成SO2溶解性及酸性的探究实验。

3.应用SO2的酸性,通过类比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 ]

【设计意图】教学任务1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能依据结论推测物质的性质,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应用性质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宏观辨识、证据推理、实验探究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任务2】SO2如何转变为酸雨

[学习任务 学生活动 任务4:SO2的水溶液就是酸雨吗?

任务5:SO2是如何转变为酸雨的?

任务6:SO2转变为酸雨的过程中体现了SO2的什么性质?根据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推测SO2还应具有什么性质?

任务7:用H2O2代替O2,利用课桌上的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探究SO2的还原性 1.认识SO2转变为酸雨的途径

2.从化合物的角度认识SO2的还原性及氧化性

3.小组合作完成SO2还原性的探究实验 ]

【设计意图】教学任务2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认识SO2转变为酸雨的途径,引导学生从化合价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氧化性及还原性,并通过设计实验证实猜想的正确性,培养学生宏观辨识、微观探析以及实验探究的能力。

【教学任务3】酸雨的防治

[学习任务 学生活动 任务8:根据SO2的来源及酸雨产生的途径,提出合理的防治酸雨的方法 从源头控制、过程脱硫及酸雨处理三个角度提出防治酸雨的方法 ]

【设计意图】教学任务3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认可化学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教学任务4】SO2的漂白性

【设计意图】教学任务4设计的目的是通过现象的分析认识并探究SO2的漂白性,从漂白原理、漂白效果、漂白范围、类似物质的角度认识SO2漂白性与氯水漂白性的差异并能结合SO2的还原性和漂白性进行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证据推理及综合应用能力。

[学习任务 学生活动 任务9:酸雨地区花朵表面会出现白斑,可能与酸雨的什么性质有关?

任务10:实验探究SO2的漂白性。

任务11:二氧化硫与氯水漂白性比较

[名称 二氧化硫 氯水 与品红反应 漂白稳定性 漂白原理 反应类型 与石蕊试液作用 同类物质 ]

任务12:将SO2与Cl2按1∶1通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1.认识SO2的漂白性并通过实验完成对SO2漂白性的探究。

2.认识SO2漂白性与氯水漂白性的差异。

3.综合应用SO2的还原性和漂白性分析解决问题 ]

【教学任务5】SO2的应用

[学习任务 学生活动 任务13:红酒中SO2的作用(抑菌、抗氧化、增色、改变风味) 综合应用SO2的性质分析解决问题 ]

【设计意图】教学任务5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应用SO2的性质解释生产生活中與化学相关的一些事实,用“一分为二”、辩证的观点认识物质的两面性,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 设计基于目标的教学评价是保障

教学评价可以诊断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保障和推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设计基于目标的多样化的教学评价(自评、互评、点评、测验等),让教师能够及时、准确、有效地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从而起到更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一) 课堂即时评价

教师可通过情境化的、基于表现的、参与式的即时评价,充分发挥评价功能[5](诊断、激励、调控),监控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见表1)。

(二) 学业质量评价

教师可通过设计评价试题对学生的学业质量水平进行评价。

1.本节课的学业质量要求

(1)能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描述和符号表征;能结合实例书写离子方程式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能说明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的关系。

(2)能依据化学问题解决的需要,选择常见的实验仪器、装置和试剂;能设计实验方案解决化学问题。

(3)能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能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2. 学业水平试题

【情境】由下列仪器组成的一套制取SO2并验证SO2有氧化性、还原性和漂白性。(图中铁架台、铁夹等省略,装置①中E管气体向上流出),②④⑤装置中所用试剂只能从以下物质中选用:氯水、浓H2SO4、溴水、硝酸、品红溶液、烧碱溶液、石灰水

②SO2+2H2S=3S↓+2H2O;

试题1(水平1):

(1)仪器连接好后,怎样检查装置①的气密性,简述操作要点。

(2)装置⑥中包含的玻璃仪器除导管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⑤中所盛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④的作用是验证SO2的漂白性,其所盛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考查了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常见实验仪器的辨识、实验试剂的选择。基于真实的情境,评价学生的辨识记忆、分析推理能力,测试学生“宏观辨识”、“证据推理”的素养。

试题2(水平2):

(5)连接仪器时,导气管连接顺序从左到右J接_____、_____接_____、H接D、______接I、______接______。

(6)证明SO2具有氧化性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出装置②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设计意图】考查了实验仪器的组装、实验现象的预测、化学符号的表征。基于真实的实验情境,评价学生分析推理、概括关联的能力,测试学生“宏观辨识”、“证据推理”、“科学探究”的素养。

试题3(水平3、4):

实验室二氧化硫尾气吸收与工业烟气脱硫的化学原理相通。石灰-石膏法和碱法是常用的烟气脱硫法。

石灰-石膏法的吸收反应为SO2+Ca(OH)2=CaSO3↓+H2O。吸收产物亚硫酸钙由管道输送至氧化塔氧化,反应为2CaSO3+O2+4H2O=2CaSO4·2H2O。其流程如下:

(8)和碱法相比,石灰-石膏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石灰-石膏法和碱法的基础上,设计一个改进的、能实现物料循环的烟气脱硫方案(用流程图表示)。

【设计意图】考查了实验评价和实验设计。基于实验流程分析,评价学生实验评价、实验设计、关联论证、综合分析的能力,测试学生“证据推理”、“科学探究”的素养。

综上所述,目标、任务、评价三者中,教学目標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指引着教学行为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活动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教学任务、教学评价是教学目标指引下的指向性教学活动,是落实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首先就要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只有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开展“目标、任务、评价”的三位一体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体验情感、践行价值观,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课堂教学走向高效。

参考文献:

[1]陈厚德.基础教育新概念:有效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16.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第5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75.

[3]崔允漷,夏雪梅.“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J].中小学管理,2003(1):4-6.

[4]崔允漷.追问“学生学会了什么”:兼论三维目标[J].教育研究,2013(7):98-104.

[5]经志俊,刘江田.关注学科核心素养,追求教学评一致性[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9):27-29.

猜你喜欢

教学任务化学核心素养教学评价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化学反应速率”教学实录与反思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化学反应速率”教学实录与反思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化学反应速率”教学实录与反思
关于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任务的几点思考
浅谈合作学习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教学任务的小学数学课堂研究
分层教学法用于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究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