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复习课教学的关联与延伸

2019-07-19宋菲易良斌

关键词:生长点直角三角形

宋菲 易良斌

摘    要:复习课教学要求教师抓住知识的本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要善于引导学生找准“生长点”,构建“关联点”,抓取“延伸点”,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知识的本质,积累思维和实践的经验,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关键词:直角三角形;數学核心素养;生长点;关联点;延伸点

史宁中教授指出,数学素养的形成,不是依赖单纯的课堂教学,而是依赖学生参与其中的数学活动;不是依赖记忆与理解,而是依赖感悟与思维;它应该是日积月累的、自己思考的经验的积累[1].复习课教学要求教师抓住知识的本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知识的本质,积累思维和实践的经验,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笔者以初三第一轮复习中《直角三角形》的专题复习课教学实践为例,谈谈基于发展核心素养的复习课教学关联与延伸的几点思考.

一、教学实践

(一)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创设有效问题

学生在初三第一轮复习时,能较好应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判定,能综合运用面积法、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函数来求线段长度.但对于直角三角形与其他几何图形(例如圆)的联系较为欠缺,知识欠缺系统性,不会用函数的观点看待几何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根据这些特点,教师找到本节课知识的“生长点”,设计了如下问题.

探究一:如图1,在△ABC中,∠C=90°,AC=6,BC=8,D是边AB上的一点,请你添一个条件,确定线段CD的长.

【设计意图】本题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学生在添加条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活旧知,既基于学生知识的“生长点”,又具有起点低、面向全体学生的优点.同时,问法也比较新颖,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价值】引导学生用函数的观点看待几何问题,发现CD长度由D点位置决定,点D由A向B运动的过程中,当CD⊥AB时,即AD=[185]时,CD最短;当[0

(二)构建知识的“关联点”,形成知识体系

对于探究一,学生有以下几种回答.

学生添法一:D点是AB的中点(如图2).

【实践效果】回顾直角三角形中求斜边上的高线的方法:面积法、勾股定理、相似.同时,联想此图形中的三对相似三角形(△ABC∽△ACD∽△CBD),重温射影定理.

【教学价值】引导学生将图3和图4进行整合,得到如图5,令AD=a,BD =b,则CD=[ab],CO=[a+b2],在Rt△CDO中,有[a+b2≥ab].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达到对代数关系的几何表达,这是丰富学习路径,发展直观想象的好时机.

学生添法三:CD是∠ACB的角平分线.

【实践效果】回顾角平分线性质,利用等面积法或△BDE∽△BAC,求得DE长,从而求得CD的长(如图6),拓展角平分线另一性质,得[ADBD=ACBC],由此算得[AD=307].利用Rt△CGD求CD长(如图7).

【教学价值】回顾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中线、高线、角平分线,帮助学生梳理求线段的方法:面积法、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三角函数,构建知识的“关联点”,形成知识体系.

学生添法四:令AD=x,易得GD=[x-185],得CD =[(245)2+(x-185)2].

学生添法五:令∠ACD=α(如图8),

设DF=x,

那么CF=[xtanα],AF=[6-xtanα].

根据△ADF∽△ABC,

得[6-xtanαx=68],

由此可得x的值,从而求得CD的长.

【教学价值】引导学生发现CD长度由D点位置决定,D点位置由AD长或∠ACD来刻画,从而将问题从特殊引到一般,从不变引向变化,拓展思维深度,发展核心素养.

章建跃博士在《数学教育随想录》中提到,复习教学,基本而重要的是使学生系统掌握课本知识,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2].以上添法,教师通过一个问题串联直角三角形在初中几何中的知识框架,构建知识体系.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从特殊条件逐步思考一般化的条件,用函数模型刻画两条线段之间的关系,感悟数学的本质,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在此过程中,学生积累数学思维的经验,形成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三)抓取知识的“延伸点”,加深本质理解

直角三角形最大的功能是定量研究,第一轮复习需让学生有更深的体会,因此笔者在探究一的基础上设计了探究二.

探究二:如图9,将探究一中的Rt△ABC关于BC对称得△BCD,E是BD上的中点,作AE的中垂线交AD于点F,求AF的长.

【设计意图】此题对于探究一所给图形进行了轴对称变换,成为等腰三角形,将直角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合理对接,巩固两种特殊三角形的性质,此题是2017年杭州中考第10题的一种特殊情况,为解决中考第10题作铺垫.

【教学效果】大部分学生根据中垂线的条件会连接EF,但无法使用“E是中点”这个条件,只有部分学生利用“E是BD上的中点”,添辅助线EG⊥AD,利用△DEG∽△DBC,求得EG=4,GD=3,从而计算AG=9.根据Rt△EFG,得[(9-x)2+42=x2],求得AF的长.

变式:(2017年杭州中考题)如图10,在△ABC中,AB=AC,BC=12,E为AC边的中点,线段BE的垂直平分线交边BC于点D,设BD=x,tan∠ABC=y,则(     )

A. [x-y2=3]                  B. [2x-y2=9]

C. [3x-y2=15]      D. [4x-y2=21]

解法:与探究二的解法相同,可列方程:[(9-x)2+(3y)2=x2],得选项B正确.

【设计意图】此题是2017年杭州市中考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中垂线、三角函数等数学核心知识,命题者用tan∠ABC来刻画AC与BC的关系,由于BC是定值,所以tan∠ABC随AC长度的变化而变化.BD长度随腰AC长度的变化而变化,即BD与tan∠ABC之间存在某种关系.此题得分率低,难点有三:(1)学生从特殊情况(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思考,要么无法排除选项,要么困难重重;(2)需要作三条辅助线;(3)tan∠ABC不是确定的值,学生“害怕字母”而无从下手.在解决此题的过程中学生体验从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数学模型等基本数学思想,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教学价值】在几何图形中研究某两个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是学生高阶思维的体现,值得探究.当△ABC为等边三角形时,即y=tan60°=[3],易得D是BC上的中点,即x=6;当△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时,即y=tan45°=1,得x=5;当等腰△ABC中,AC=12时(即探究二的图形),y=[43],x=[9718],再用同样的方法列举得x=6.5,y=2;x=12.5,y=4,将上述5个点描在直角坐标系中,如图11,通过观察图象的形状,可以猜测是抛物线的一部分,事实上,y与x的函数图象是以x轴为对称轴的抛物线的一半.用描点法画出函数图象,观察图象特征,确定函数类型等环节,这样得到的函数图象可能是近似的,但是学生经历了数学建模的全过程,培育学生数学模型的素养,彰显学生未来学习数学的潜能.

二、教学思考

史宁中教授指出,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一个人学习数学之后,即便这个人未来从事的工作和数学无关,也应当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在终极目标下,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应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提出合理的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数学的本质;让学生积累数学思维的经验,形成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3].

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应着眼于学生的学情,致力于發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复习课教学设计时,可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的“隐”与“显”

四基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教学目标中的显性目标,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是教学目标中的隐性目标.以显性目标为载体、隐性目标为导线的教学设计能使课堂教学更为高效.

本节课,学生熟练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学生欠缺的是将几何知识进行串联,将直线型问题与曲线型问题进行联系.其次,学生解题往往停留在就题论题,无法以点带面,不会以函数的观点看待几何图形中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的关系.因此,本节课可以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显性目标——目标1:回顾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斜中线定理),梳理求线段长度的方法(勾股定理、面积法、相似三角形、三角函数);目标2:能根据具体问题构造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隐性目标——目标3:经历问题的探究过程,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函数思想.

其中,目标1、目标2是具体的知识、技能,是本节课中的显性目标,目标3则是学生通过活动,体验获得的数学感悟,是隐性目标,是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

(二)教学内容的“高”与“低”

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的实现需要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复习课要面向全体学生 ,所以选择的教学内容需要起点低.例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探究一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能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可谓是低起点.

师生合作发现,当线段AD的长度确定时,CD则被确定,由此推理得到CD与AD之间的函数关系,这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当教师引导学生得到∠ACD确定时,CD的长度被确定,引入三角函数,得到CD与∠ACD的函数关系,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这是本节课的高落点.

(三)教学方法的“收”与“放”

教师提出开放式问题,学生必然会展开多角度、多方面的思维活动.在学生产生多种答案的过程中,能发展其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从而培养创新能力.本节课,探究一中添加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的方法,是同一层次、不同角度的添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添加条件AD=x或者∠ACD=α,是相对于中线、高线、角平分线添法的一般化,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导向更高阶的思维.

三、结束语

章建跃博士在《什么是好数学教学》中提出,“好数学教学”的根本标准是“数学育人”——在学生的终身发展上产生最大的长期利益,具体体现是学生学会思考并进而学会学习[4].基于核心素养的复习课教学需要教师更好地理解数学,创造性地设置问题情境,巧妙地串联问题,切实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融入每一节课的教学环节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史宁中.推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J]. 中小学管理,2016(2):19-21.

[2]章建跃. 数学教育随想录[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733.

[3]史宁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教学——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例[J].中小学管理,2017(1):35-37.

[4]章建跃.什么是好数学教学[J].中小学数学,2011(7):1.

猜你喜欢

生长点直角三角形
含30°角直角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混合:教学模式的生长点
构造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解题
5.2 图形的相似与解直角三角形
直接证明分析法
拼搭直角三角形
不断蓬勃发展 不断涌现新生长点的无机材料
--先进无机材料论坛例记(Ⅱ)
不断蓬勃发展 不断涌现新生长点的无机材料
--先进无机材料论坛例记(Ⅰ)
农杆菌介导玉米芽尖生长点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在党史资源中寻找民主的生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