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下对发展区域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

2019-07-17王燕青

新丝路(下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生态环境

王燕青

摘 要: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在区域发展战略下,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地缘性的特点,使得“区域”在历史文化、地理气候、水土资源等因素的相互影响下,区域协同发展成为发展合力的战略考量。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屿”,西部地区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能源资源接续地,从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已近20年。从改革开放以来自然区划的发展来看,沿海和沿江由于独特的发展优势已经成为我国高端的制造业、信息业、创新经济等商贸中心。西部地区正在走向开放,20年的发展积累使得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和改善,天水、宝鸡、固原、平凉四市地处中国地理几何中心区域,链接陕、甘、宁三省,在地缘上有着不可分割的发展关联。但内生发展动力仍然不足,加之资源上贫瘠,耕地中旱地占的总量大,土地产出率很有限,经济发展模式上嫁接了沿江沿海地区的一批以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处于低端和初级的产品生产制造。在优化资源和农业农村供给侧结构调整方面都面临着在发展空间受限,乡村的环境承载力脆弱等问题。使得发展模式和环境保护之间,供给侧结构调整和“引进来走出去”之间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下进一步探索从地缘性的角度和区域间的协同发展寻求发展的思路,激发发展潜力和发展的内生动力,将是本文思考的内容。

关键词:区域协同;乡村振兴战略;生态环境

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换成“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转变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乡村为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由于多年来国家的发展重心偏向城市,更多的资源也被流入城市,乡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蓝图的发展短板,特别是西部地区的乡村。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又相继提出“一带一路”和乡村振兴战略,将内陆复地推到了开放的前沿。天水、宝鸡、平凉、固原四市地处我国内陆复地,辖于六盘山山脉和秦岭山脉之间,链接陕、甘、宁三省,地缘性的因素使得四市的历史沿革、文化习俗、经济社会各个方面互为影响。通常一个区域的发展必然受到周边区域的影响,以点带面的发展是协同三省的最佳的地域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必须围绕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社会主要矛盾,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2019年3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提出西部地区要更加注重抓好大保护,更加注重抓好大开放,更加注重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形成新格局,西部地区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创辉煌。这为我们从地缘上发展区域间协同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发展总思路和总方针。

一、从地缘性角度看天水、宝鸡、平凉、固原四市通力协作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首先,以点带面的发展方式,可以更好地探索三省协同发展的试点作用,探索在制度创新、顶层设计、发展空间共享等方面试水,实现区域间的通力协作走向共同富裕,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天水、宝鸡、固原、平凉四市城镇化率低于全国水平,农业现代化率较低,小农经济任然是农业的主力军,四市既不是国家的产粮区也不是国家能源储藏地,由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对外开放的规模小层次低。通过积极探索积极交流合作搭建区域协作的建设性平台,不仅在可以在强烈的竞争环境下形成竞争合力,而且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做到有的放矢。协同发展区域乡村经济,可以破除区域间的不利竞争,形成优势互补和更为便捷的市场营商环境。

再次,在生态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基于山川地貌、资源、气候等地缘上不可分割的联系,四市所在区域正是我国环境变化的过渡区间,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能源资源接续地。在物种资源上生态开发、发展产业、政策、招商等形成链条,地缘性的因素使得发展战略不能只谋一隅,而应该全盘思谋。大生态的发展理念在新时代加快推进四市由比较优势向发展优势的转变意义重大。

二、新时代下发展区域乡村振兴战略呈现新的发展要求

经过20年的发展,国家对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科技教育和特色优势产业已经得到很大程度上的缓解,支持西部地区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能正在培育形成。新时代面临发展新形势和发展新期待,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不仅是西部地区顺应社会主要矛盾转换和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发展要求,也是解决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途径。

一是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发展任然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乡村振兴首要关键就是经济发展,如何才能发展的好就是社会最关怗的问题。首先就是要更加注重科技的植入,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现代农业农村和互联网+农业。其次就是更加注重第二、三产业在县域经济或者乡镇域内的開发发展,延长县域内经济的农业产业链。抓好大开放,因地制宜地推进物联互通,推进城市与乡村在食品、中医药、旅游、文化、产品、服务等的无缝衔接新模式,对内连通长江经济区和发达的沿海城市,对外连通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提高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

二是走生态绿色发展之路。首先就是更加注重生态理念的植入,培育农业在第一产业各个环节的生态理念,成就健康中国的诚信。必平凉属于泾渭河冷温带亚湿润区。天水有甘肃小江南之称,年平均气温为11℃。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森林覆盖率为45.5%,物种丰富;宝鸡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是很多中药材的适生地,有中药材1992种;固原属黄土高原暖温半干旱气候区的大陆性气候,境内有六盘山自然保护区,更是物种多样。四市辖于秦岭山脉、六盘山山脉之间,境内山、川、沟、壑、塬纵横,独特的气候和地貌即使在同一区域气候土壤迥异,造就了丰富的物种,药材种类繁多,是我国南北气候变化的过渡带。虽然这里物产丰富,开发利用价值大,但它也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能源资源接续地,所以必须走生态绿色发展之路。其次就是走生态法治化发展之路,无论在对资源开发利用的顶层设计还是当地小农意识的功利性发展,生态发展法治化都是走生态发展之路的保障。

三是要加快构建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文明之风,营造诚信、安全、便利的生活环境和营商环境。首先就是要求加强乡村两级基层党组织的各项功能,搭建各行各业参与乡村治理的平台,促进“共治、共建、共享”的和谐乡村格局,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其次弘扬人文之美,重塑传统美德,引导企业家、文化工作者、退休人员、文化志愿者等投身乡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村文化业态,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

三、加强区域间乡村振兴战略既要有统揽全局的战略思维也要有因地制宜的發展方式和发展举措

1.统揽全局要坚持底线思维,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严守红线。坚持“两山理论”、生态战略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乡村振兴战略就要我们的党组织搭建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桥梁,要加快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有能力开展生态保护、愿意开展生态保护、开展生态保护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发展格局。

2.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发展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但不能以环境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在实践中经济和环境往往是地方党委难以抉择的心头肉。地方党委政府在履行环保职责时,拥有发展的决策权和执行权,如何规范用权也是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所以构建生态发展监督制约机制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办法就是严防源头的治本之策。所以说,世间若无两全法,必须选择保护环境的发展原则。

3.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法治化之路。法治是现代文明的标准,也是推进生态文明的底线。积极发挥市级政府的立法权和跨区域的法治化合作,保持法治环境的同一性、开放性、透明性,不仅可以保护各类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营造优化的营商环境,还可以确保耕地红线、国土空间开发、环境治理、生态规划等多个领域的法治保障和底线思量。

4.深化区域间融合发展改革、破除体制机制的制约、优化区域化发展的运营环境。通过“互联网+区域协作”的政务平台,打造稳定、健康的市场运营环境;通过“互联网+市场交换”平台,加强区域间数据和信息的共享,深化我们的市场化改革,最大限度的解决无序发展、分散发展的问题,提升整合发展力的竞争力,提高发展空间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培育和发展本地企业和创业者,着力发展内生动力,打造宜商宜业宜居的乡村乐土。

5.因地制宜振兴乡村文明,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在城市化发展道路之下,新的村庄的出现和一些村庄的消失是乡村历史社会发展和变迁的必然过程,在文化方面,乡村孕育和传承着农耕文明,乡村文化更是乡村稳定和发展的润滑剂。振兴乡村文明,必须遵循乡村传统肌理和格局,在充分维护村居原生态风貌的情况下,通过对乡村土地资源的整合改造。盘活地方土地资源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增加服务业供给,乡村服务业是个大市场,不仅有生活在农村的6亿农民的生产生活的需求,也有城市人怀乡思土的需求。比如,面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形势和城市老龄化负担的加重,天水、宝鸡、平凉、固原四市有独特的气候地理优势,发展开放的中医药和康养市场需求前景可观。

6.加强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振兴工作机制的创新。时代在发展历史在变革,不能再用旧的思维和方法去管理乡村事物、参与乡村治理。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主线,特别是党组织自身的素质和领导力,运用法治思维、创新思维通过法治方式、现代科技手段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的乡村治理全过程。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战略生态环境
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
他山之石,来自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产权视角下的西宁特钢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