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解读教材的视野

2019-07-17余琴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9年6期
关键词:泥塘引号傣族

余琴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的第13、14、15自然段只有前引号,没有后引号。这样的分段安排是为了什么?如何跟学生讲解?

丽水市松阳县小学语文教师

杭州市上城区小学语文教师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通过父亲和童年时代的“我”的对话,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全文有很多父子俩的对话,看似不经意,实则逐渐凸显父亲的形象:父亲看动静、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鸟,知道鸟何时爱唱歌,何时最容易受到伤害。

本文第13、14、15自然段是父亲对闻到的鸟味的具体描述:过夜的群鸟羽毛焐得热腾腾的气味、黎明时分鸟儿抖净露水和湿气的气味、鸟儿张开喙舒畅地呼吸的气味。父亲能从浓郁的草木气息中分辨鸟的味道,是一个真正的懂鸟、爱鸟之人。

一般来说,前后引号要成对使用。但是有一种特殊情况:如果连续好几个自然段引用同一个人说的话,或连续引用同一篇文章的几个段落,一般在所说的话或引文的每个自然段开头都用一个前引号,除了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末尾用一个后引号,其他自然段的末尾都不用后引号。课文第13、14、15自然段就属于这种特殊情况,这三段都是父亲说的话,所以每段只有前引号,直到第16自然段父亲的话说完,才用了后引号。

《父亲、树林和鸟》的作者牛汉是著名的“七月派”诗人。本文是一篇散文,带有诗的韵味,行文中有诗人独有的诗性表达。如课后第三题提及的三个句子,修饰词反复使用,这也是很独特的表达,呼应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如果将本文与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父亲和鸟》作比较,语言风格就完全不同。站在作者视角解读文本,教师会有新发现。

教师们的提问,反映了一线教师解读文本非常细致,但是也说明了他们需要增加自身的本体性知识。具体来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有广泛而准确的理解,熟练掌握相关的技能、技巧以及逻辑关系;二是需要了解语文学科的发展历史和趋势,了解推动其发展的动因,了解语文学科对于社会、人类发展的价值以及在生活实践中的多种表现形式;三是掌握语文学科所提供的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不同的域界、层次及思维的工具与方法。

为什么一个关于引号用法的问题,会引发笔者对语文本体性知识的思考?因为统编教材的选文非常注重经典性和育人价值,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同时也体现时代特点与现代意识。目前浙江省已在使用的三年级教材就选入了很多名家作品。

三年级上册:吴然《大青树下的小学》、泰戈尔/郑振铎(译者)《花的学校》、张秋生《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新美南吉/孙幼军(译者)《去年的树》、张之路《在牛肚子里旅行》、郭风《搭船的鸟》、牛汉《父亲、树林和鸟》、阿列克谢耶夫/李声权(译者)《灰雀》等。

三年级下册:郑振铎《燕子》、叶圣陶《荷花》、汪曾祺《昆虫备忘录》、克雷洛夫《池子与河流》、法布尔《蜜蜂》、秦文君《剃头大师》、冰心《肥皂泡》、萧红《火烧云》等。

面对众多优秀作品,教师要不断丰厚自己的本体性知识,提高文学欣赏水平,准确把握文本的特点,理解编者意图,选择契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段目标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

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记述了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1961年的泼水节,敬爱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课后练习第一题的要求是:

朗讀课文。用下面的词语,说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象脚鼓   凤凰花   银碗   柏树枝

很多教师教到这一课,不约而同地产生了疑问:指导学生“说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一般要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或者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讲清楚一起过节的过程。为什么教材编者希望用上“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这四个词语?如果教师能够从历史、艺术、植物学等角度解读这四个词语,会有别样的感受。

象脚鼓是因鼓身似象脚而得名。象脚鼓舞是傣族舞蹈中流传最广、最有特色的一种群众性男子舞蹈。周总理来到人群中,接过一只象脚鼓,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显得非常自然。象脚鼓鼓身常有图饰,图形多为孔雀,有时象脚鼓在舞动中还插上几根孔雀羽毛。傣族人民心中,百兽中的大象和百鸟中的孔雀都被看成是吉祥的象征。从象脚鼓中看到了孔雀和大象,无不表明傣族人民的美好愿望。凤凰花五月开花,花色鲜艳如火,布满树梢,异常醒目,花落时其色不褪。课文中写道:“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美丽的凤凰花以美好的寓意烘托出节日热烈祥和的气氛。银碗是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传统艺术结晶和生活用品。家家有摆放银碗的习俗,其寓意是吉祥、平安、幸福。柏树枝表示长寿长春,在某些地方有结婚放柏树枝的风俗。

如果作这样一番思考与资料查证,教师就能理解,要指导学生“说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这四个词语是不能少的。这四个词语既是学生讲述过节过程的支架,又寄托着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美好愿望。将运用语言、体悟情感与文化传承进行有机结合,这体现了编者的意图。

又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青蛙卖泥塘》,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运用反复结构的手法,写了青蛙如何根据小动物们提出的合理性要求,一次次改造烂泥塘,使烂泥塘成为有花有草有树、鱼游蝶舞鸟鸣的好地方,最后青蛙决定不卖烂泥塘了。这篇课文选编在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故事内容非常契合本单元人文主题“改变”,青蛙一次次接受小动物们的提议,不断改造烂泥塘,最后烂泥塘成了既美丽又宜居的地方。这个童话故事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青蛙之所以愿意一次次接受小动物们的提议,是因为他们提议的方式非常妥帖,如一头老牛走过来,看了看泥塘,说:“这个水坑坑嘛,在里边打打滚倒挺舒服。不过,要是周围有些草就更好了。”一只野鸭飞来了,看了看泥塘,说:“这地方好是好,就是塘里的水太少了。”

从课文描写的语言看,老牛和野鸭给青蛙提议时都是先肯定这个烂泥塘的优势,再从自身需求出发,提出合理化建议。对于这种提出建议的方式,听者往往比较容易接受。针对老牛的提议,“青蛙想,要是在泥塘周围种些草,就能卖出去了。于是他就去采集草籽,播撒在泥塘周围的地上”。青蛙采取老牛的提议之后,“到了春天,泥塘周围长出了绿茵茵的小草”。针对野鸭的提议,“青蛙想,要是能往泥塘里引些水,就能卖出去了。于是他跑到周围的山里找到泉水,又砍了些竹子,把竹子破开,一根一根接起来,把水引到泥塘里来”。

解读文本时,如果教师能发现老牛、野鸭提出建议的方式,并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后续学习中——“当时小动物们是怎样说的呢?我来扮演一种动物,说一说”(见教材泡泡语),学生在表演时语言就会丰富很多。如:

一只小鸟飞来了,看了看泥塘,说:“这地方好是好,就是缺点儿大树。”

一只蝴蝶飞来了,看了看泥塘,说:“这地方真是太美了,如果种点儿花就更美了。”

一只小兔跑来了,看了看泥塘,说:“这地方真不错,如果有条小路,我跑起来就更方便了。”

这样的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助力学生的精神成长。学了《青蛙卖泥塘》,学生不仅仅收获了如何接受“改变”,还收获了在与人交往时,如何委婉得体地提出自己的想法。

正如人民教育出版社郑宇老师所说的:“二年级语文教材为学生准备了一个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语文世界、一个获得审美愉悦的语文世界、一个助力精神成长的语文世界、一个进行语言建构的语文世界。”教师只有站在一定的高度解读小学语文教材,才能更好地完成語文学科的育人使命。

教师解读文本除了借助自己丰厚的学养,还需要从教学的角度,运用“读者、教师、学生”三种身份。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掌声》为例。

首先以普通“读者”的身份读,忘却教师身份、教学任务,以放松的心态欣赏作品,获得自然的阅读体验和真实的审美直觉。《掌声》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因身体残疾而内心忧郁、自卑的小女孩英子,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不得不上台讲故事。她本以为会被无情地嘲笑,想不到同学们却给了她鼓励的掌声。从此,英子变得开朗、自信,以微笑面对生活。掌声响起前后英子的行为对比,说明每个人都有尊严,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适当地给予人鼓励,会给他们莫大的力量。本文作者董保纲在《作家和你谈课文》中写道:“这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上没有特别之处,只不过平铺直叙地叙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但是蕴含其中的诸多细节是最能打动读者心灵的。”[1]

再以“教师”身份读,发现这个故事吻合第八单元人文主题“美好品质”。本单元语文要素之一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默读课文,带着问题思考:“英子前后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读一读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英子怎样的心情?”这几个问题,既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又符合作者的创作意图“这篇文章里我着墨最多的是对几次掌声的精心描写”。[2]

最后以“学生”身份读。教师需要思考:三年级学生能读懂什么?英子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变得自信,掌声是对别人最好的鼓励……这些内容学生容易理解。三年级学生还有哪些需要引导?掌声中除了鼓励,还有尊重、温暖、坚强。深层次的美好情感学生可能感悟不到,教师可以利用课后思考题“如果是英子自己来讲这个故事,她会怎样讲呢?从第2~4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试着讲一讲”,让学生换人称讲故事,促进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有助于语言表达。英子讲自己的故事会更注重心理感受,学生可能会增加英子的心理活动,慢慢体悟深层次的美好情感。

如果读每一个文本,教师都经历“读者、教师、学生”三重角色,阅读教学会更符合普通读者的阅读习惯,也更能体现儿童立场。

参考文献:

[1][2]王林.作家和你谈课文[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9:112-114.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310012)

猜你喜欢

泥塘引号傣族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咕咚”为什么加引号?
《青蛙卖泥塘》的“愣”
Splash Water for Happiness 泼水迎新年
《青蛙卖泥塘》教学实录
别样的风情
泥塘广告词
西双版纳州傣医常用姜科植物
学会认输 (片段)
点击“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