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晶体眼后房型散光人工晶体植入矫治超高度近视合并散光

2019-07-17阳,杨

实用医药杂志 2019年7期
关键词:房型散光度数

何 阳,杨 阳

随着人们对视觉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角膜散光引起越来越多的医师关注,而随着显微手术的技术提高及人工晶体材料的改进,特别是带散光的人工晶体出现后,大部分医师利用散光人工晶体矫正术前角膜散光,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该文对中央孔型后房型散光人工晶体(V4cTICL)矫治有晶体眼超高度近视合并散光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6年1月—2016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后房型散光人工晶体(V4cTICL)中矫治有晶体眼超高度近视合并近视散光的患者28例50眼。男13例23眼,女15例27眼;年龄20~38 岁,平均(19±3.76 岁)。 术前屈光度:球镜(-12 D~-21 D),平均(-14.75±5.94) D,散光度(-1.5 D~-4.5 D),平均(-2.51±1.02) D。 术前裸眼视力 0.02~0.12,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3~0.8。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

1.2 纳入标准入选标准:患者术前球镜度数为(-12 D~-21 D),角膜地形图示为规则散光,术前角膜散光>-1.5 D,并且屈光状态相对稳定(>2年),不能或不愿行角膜激光手术治疗,渴望得到自主的矫正视力,减少对眼镜的依赖,双眼无其他疾病,无全身系统疾病,能理解手术风险,愿意积极配合手术。排除标准: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数量<2000个/mm,前房深度<2.80 mm,瞳孔直径>5 mm,眼部患有翼状胬肉、角膜白斑、晶体脱位、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脱离、葡萄膜炎等疾病以及有其他内眼手术病史,有糖尿病或免疫系统方面的全身疾病,不能理解手术,过分焦虑。

1.3 术前准备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眼部的详细检查。双眼裸眼视力,散瞳验光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曲率,角膜直径测量(白到白),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压,角膜内皮镜,散瞳检查眼底。

1.4 后房型人工晶体患者所植入的人工晶体均选用瑞士STAAR公司生产的中央孔型后房型人工晶体 (可植入的接触镜implantable contact len,V4cICL)。它是由一种称为Collamer的胶原专利材料制成。最新一代V4cICL的后表面与患者的晶状体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能减少白内障的发生。V4cICL材质软,易折叠,可通过一小切口植入并且在眼内固定好不易移动,减少了偏心及移位的发生,减少了大切口导致的医源性散光,使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快。V4cICL具有亲水性,良好的光学性及生物组织相容性,提高了在眼内的安全性。V4cICL可矫正的屈光度数范围近视度数在-0.50 D~-20.00 D,散光度数-0.50 D~-6.00 D之间。人工晶体度数由STAAR公司提供软件计算。

1.5 手术方法术前在坐位下用裂隙灯的裂隙光带定位,双眼平视前方,以记号笔在角膜缘标记0°、90°及180°。手术前30 min用复方托比卡胺眼液点眼3次,充分散大瞳孔,术前10 min用0.4%盐酸奥布卡因眼液点眼2次,术中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3 ml行球周麻醉。在显微镜下安装V4cTICL,正面朝上,带散光的人工晶体有一菱形标志。在6点(右眼)或12点(左眼)做侧切口,注入黏弹剂,在水平颞侧行透明3.2 mm主切口,将V4cTICL沿主切口植入前房,待晶体慢慢展开,用特制的晶体调位勾将人工晶体四角推至虹膜后睫状沟内,旋转人工晶体至相应的轴位。置换黏弹剂,确认眼内压合适,切口水密,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包封术眼。

1.6 术后随访随访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包括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综合验光评价术后散光矫正情况,眼压,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后6个月散瞳观察人工晶体轴位的变化情况,观察晶体是否发生混浊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1.7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9.0软件包对本次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以(±s)表示。术前和术后视力,散光度,人工晶体旋转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视力术后1周50眼的裸眼视力等于或大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随访6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0.3有 6眼,>0.5有 34眼,>0.6有 4眼,>0.8有2眼。术后6月等效球镜-0.5-+0.25D,球镜<±0.5D45眼(91%)。术前、术后视力有统计学差异(P<0.05)。 见表 1。

表1 患者术前及术后视力(±s)

表1 患者术前及术后视力(±s)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

视力 术前 术后1周 术后1个月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 4.22±4.32 4.89±4.57* 4.89±4.43* 4.90±4.43* 4.95±4.34*最佳矫正视力 4.81±4.38 4.86±4.23* 4.89±4.36* 4.89±4.28* 4.93±4.38*

2.2 术后散光度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散光度为(0.53±0.23)D、(0.42±0.39) D、(0.39±0.19)D、(0.38±0.15) D 与术前 (2.51±1.02) D 相比有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术后人工晶体轴位变化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人工晶体平均旋转度为 (1.68±0.94)°、(2.14±1.23)°、(2.48±1.21)°、(3.16±1.34)°。随访半年无一例患者旋转度>5°。

2.4 术后并发症处理术后有2例患者早期出现眼压升高,局部给予降眼压治疗,1~3 d后眼压恢复正常。术后未出现人工晶体旋转发生视力下降调整人工晶体的情况。术后未发生晶体混浊,未出现明显光晕和眩光等影响视力的情况。

3 讨论

目前对超高度近视合并散光的患者进行矫正散光主要采用镜片及手术矫正,由于镜片像差的原因导致患者视觉质量差,难以达到满意结果,患者接受程度低,导致视力不能得到矫正,造成患者视功能进行性下降,使眼部发生多种病理性改变[1]。目前矫正超高度近视合并散光的患者还是以手术为主。由于患者近视度数高、角膜薄,大部分患者是不适宜行角膜手术的。透明晶体置换术因患者年龄,术后患者调节力丧失,可能增加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等并发症,在临床上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而V4cTICL在矫正近视合并散光时是一次完成,而且没有破坏角膜组织的完整性,使术后角膜保留正常的生理结构,术后不需缝合角膜组织[2],是目前矫正散光的较好的方法之一。该手术具有良好的可预测性,在眼内有良好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V4cTICL可以矫正-0.50 D~-6.00 D的角膜规则散光。在获得全程视力的同时也矫正了术前角膜散光。该组28例患者术后1周裸眼视力均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部分患者的视力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随访期间无患者发生视力下降,术后1个月及6个月视力有所波动,但是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患者半年散光度与术前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患者半年时等效球镜为-0.5-+0.25 D说明该手术具有非常好的术后预测性及良好的眼内稳定性。

人工晶状体的型号和位置以及虹膜是否有囊肿等,是发生移位和旋转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术前精准测量白到白的距离至关重要[3]。该组病例中在半年时人工晶体旋转度数为(3.16±1.34)°。所有患者人工晶体旋转未超过5°,说明该人工晶体早期旋转稳定性较好。让人工晶体稳定,旋转发生小,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1)术前确保角膜白到白准确测量;(2)术前定位准确;(3)术中完全吸出人工晶体与透明晶体之间的黏弹剂。要求术中各项操作精确到位,避免损伤角膜组织及透明晶体[4]。由于该组病例观察时间短,人工晶体旋转长期的稳定性还需要进一步观察。V4cTICL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具有很强的预测性、手术效果稳定、手术并发症少、人工晶体可以取出、具备可逆性,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眼科医师的关注[5]。相信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在临床工作中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房型散光度数
《平行四边形》拓展精练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传统吉祥纹样在经济房型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一种星敏感器杂散光规避方法
宝宝体检有散光需要配眼镜吗
图形中角的度数
验光中散光问题的处理
隐形眼镜度数换算
星敏感器杂散光抑制方法及仿真分析
浅谈高层住宅小户型设计优化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