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类副产物栽培食用菌效益好

2019-07-17龚文兵

农家书屋 2019年7期
关键词:副产物脱色发酵液

□ 龚文兵

麻类,是重要的纤维原料作物。然而,长期以来,其占生物量约85%的副产物没有得到有效地利用,导致麻类产业的经济效益有限。

近年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麻类产业技术体系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下,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农产品加工微生物遗传改良与应用创新团队与企业开展紧密合作,通过对食用菌品种筛选、栽培技术优化和基质降解机制研究,确定了麻类副产物栽培食药用菌及其梯次利用的技术参数;同时,分析了灵芝子实体与菌丝体发酵液的活性物质特性,研究创建了灵芝菌丝发酵液生产化妆品原料新工艺,让麻类副产物再次获得可观的商品价值。

研究表明,利用麻类副产物工厂化栽培灵芝、羊肚菌、榆黄蘑、猴头菇、茶树菇、秀珍菇、真姬菇等珍稀食用菌,与未加入麻类副产物培养基相比,栽培周期缩短11%-21%,栽培生物学效率可达70%左右,高于棉籽壳栽培效率50%左右,栽培产品以羊肚菌为例,蛋白质含量提高了21.4%,脂肪含量降低了2.4倍。首次发现麻类副产物培养基能提高木质素降解酶蛋白表达水平与酶活性,木质素降解酶的活性与产量呈正相关,为筛选合适的培养基、提高食用菌生物学效率奠定了理论基础。

与此同时,科研团队通过对麻类副产物的梯次开发,榆黄蘑菌渣的再次利用,将其做成的脱色剂,与市售脱色剂相比,效果相当,但成本低,得到的脱色液对刚果红和靛蓝脱色,脱色率分别达到59.66%和50.07%;研究还发现,将灵芝菌丝体液体深层发酵后制成的灵芝发酵液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美白活性,研究形成化妆品级灵芝发酵液生产模式,降低了对灵芝子实体的依赖程度和化妆品功效原料成本,促进了灵芝产业和化妆品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副产物脱色发酵液
漆树籽油与蜡脱色工艺条件初探
酪酸梭菌-糯米复合发酵液对鼠伤寒沙门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对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影响
高酸值米糠油的活性白土与硅胶联合脱色工艺研究
利用残次果发酵液提升梨果品质
苎麻副产物复配育苗基质对番茄育苗的影响
响应面优化冷榨胡萝卜籽油吸附脱色工艺
低温刺激对不同温型香菇发酵液菌株酶活性的影响
桃果深加工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山桐子油脱色工艺优化及其品质效应分析
鮸鱼肌肉和副产物营养组成分析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