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传承视角下幼儿园民俗特色园本课程的开发

2019-07-16涂远娜

北方音乐 2019年7期
关键词:非遗传承非遗

【摘要】把民间赣灯彩艺术融入到当地幼儿园课程中,尊重提炼原生态艺术形态基础上结合幼儿园教育实际,让赣灯彩民俗文化融入到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并从教育输出中得以显现,让幼儿从小浸润本土家乡文化,,促进非遗的传承教育功能。

【关键词】非遗传承;赣灯彩艺术;特色园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江西民间灯彩种类丰富多彩,过年、节庆日遍布各城镇乡村,是赣地区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在赣鄱大地,赣灯彩艺术被列入多个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随着非遗观念的深入,如何更好地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非遗艺术,带入到幼儿园的课堂,让幼儿了解亲近,用课程化的手段融入到幼儿园的特色民俗园本课程形中是非常必要的。

本研究以“非遗”赣灯彩为研究媒介,将灯彩歌舞中特色的元素提炼分析,以灯彩音乐、歌舞、服饰道具、民间故事等元素作为生态教育的重要手段,把赣灯彩民俗文化融入到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并从教育输出中得以显现,最终让幼儿从小浸润本土家乡文化,品位家乡文化韵味,潜移默化接受并热爱赣鄱文化。

一、概念界定与研究意义

(一)基本概念界定

乔晓光在《活态文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初探》中提出非遗又称无形文化遗产,是世界遗产(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补充,“主要指非文字的、以人类口传方式为主的、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①学者们普遍认同非遗是先人们创造传承至今仍具有丰富价值的文化事项,非遗的价值也决定了非遗可被利用和急需保护的特性。

民间艺术作为一种“母语文化”,幼儿教育绝不能忽略了本土传统文化的传承。但是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幼儿园教师对本土传统节日的灯彩民俗活动了解甚少,对本土民俗活动、民间故事和传说很少听说,对当地民间典型的文化符号、民俗仪式和舞蹈活动更是无从知晓,在学前教育阶段的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彰显空白,对本土民间优质艺术资源在幼儿阶段的传承的研究迫在眉睫,对本土民间优质艺术资源在幼儿阶段的传承任重道远。

(二)研究意义

1.响应当前非遗保护和传承发展的精神

2017年1月中央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充分发挥各类学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和传承中的积极作用。赣灯彩作为江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在校园中传播这些优秀的民间文化,让更多学生了解、参与了解到优秀的非遗文化资源,让学生更了解本土生长的文化,浸润家乡情怀;作为优质非遗艺术资源,也希望通过校园来传播它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促进非遗艺术代代的传承发展和创新。

2.开发赣灯彩非遗资源,探索实施幼儿美育德育教育功能

以“非遗”赣灯彩优秀资源文化融入在幼儿园课程中,渗透各活动之中,与常规教学相结合,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家乡灯彩文化,了解赣鄱地区丰富多彩的艺术瑰宝,感受江西地方民俗灯彩的内涵,让幼儿从小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和喜欢本地区的民俗文化,增强热爱家乡、热爱家乡人的美好情感。

二、“非遺”传承视角下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现状

(一)对赣非遗灯彩文化的认知有待加强

赣灯彩艺术“形、声、光、色、动”于一体极具审美特色,结合美术、纸工,不仅是节日的装点和审美的对象,凝结着赣南赣北文化生态影响的痕迹,吉安鲤鱼灯早在2008年就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多个花灯、龙灯等进入省级非遗项目。如何更好地提炼借鉴这些艺术资源,对于课程的开发者而言,要对非以艺术资源熟悉,要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对这些优质艺术有较高的关注度,才会研究这些优质艺术资源,提炼元素素材,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才能设计构建出特色的园本民间艺术领域课程和活动,被幼儿接受喜欢的艺术教育活动。如果教师自身未曾了解这些民间文化,对赣鄱民间灯彩艺术体会甚少,即时再优秀的民间文化素材,也会远离幼儿的教育课堂中。

(二)赣灯彩非遗资源在特色领域活动中运用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充分利用家乡最典型、最有代表性,与幼儿日常生活知识经验相接近的、具有乡土气息的、能为幼儿所接受的民俗文化主题教育内容来完善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赣灯彩资源融进幼儿的各领域教学中, 打破传统的单一领域活动模式,将传承赣灯彩非遗资源与各领域教学进行综合性渗透, 以传统节庆文化、各个庆典纪念日为基点, 充分利用人们对节庆日的情怀和重视,让幼儿参与一起进来,通过灯彩艺术资源在幼儿园的新构建实践,开展一系列具有本土文化内涵的课程活动。

三、赣灯彩文化在幼儿园特色民俗原本课程开发策略

(一)“请进来”和“走出去”,以人为本的课程建构

幼儿教师是课程设计的引领者,如何更好地把赣民间灯彩艺术元素进行教学活动转化,要对深入的理解和熟悉灯彩艺术内涵和外在形式。园内邀请通过组织调研,走访民间灯彩老艺人,邀请文化馆文化研究的专家和幼儿园课程研究方面的专家来交流,对其赣灯彩特有的仪式活动、灯彩样式、伴奏音乐或民间游戏进行深入了解,提炼出可用的信息和教学元素,以节庆文化和乡土文化为基点,凝练爱我家乡、幸福家园、祈福祝愿的精神内涵,构建园本特色的本土性民俗课程。

幼儿园在课程开发和活动设计中,抓住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 积极向上的文化元素。在充分保持传统民俗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和创造,以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对民俗文化特色课程的开发,不片面强调幼儿对机械性知识技能的学习,根据孩子的需要、兴趣选择教学内容,把目标、内容编织成主题网络,再组织幼儿在厚实的民俗文化情境中去主动探索、积极求知、自主建构、自由创造。注重解放幼儿的手、脚、眼睛、鼻子、嘴巴、空间……让幼儿接触、感知、观察,注重通过对周围生活环境的认知,激发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做到幼儿发展的适宜性,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二)以传统节庆文化为基点,开发家乡民俗文化特色的主题活动

分利用传统佳节各种纪念日,把江西灯彩融入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和幼儿主题领域活动教学中。教室充分体现本土文化特色,以江西本土地方民间素材的图片、道具和各具特色的灯彩元素进行装扮,让幼儿潜移默化的熏陶家乡本土的艺术元素。从五大领域课程出发,设立主题如“家乡美丽的传说、神奇的家乡彩灯、鲤鱼灯大比拼”等进行语言类、体能类、艺术类的课程设计。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了解本地区民间艺术元素,理解灯彩艺术蕴含的祈福纳祥,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涵,激发幼儿艺术的感知里、审美力和创造力。

在艺术领域方面。结合民间传统音乐改编成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儿歌和童谣,还可以开展以鲤鱼灯、虾灯、龙灯彩的儿歌童谣的主题活动,让幼儿感受民间音乐的感染力。鲤鱼灯彩的表现形式、动作特点、典型元素、道具音乐等进行挖掘、整理、提炼和编创,探究本土特色幼儿园韵律活动,编创出具有童趣的、游戏化的江西民间舞蹈特色的幼儿园律动操、彩灯舞和游戏活动,作为灯彩主题活动的开场舞。在美术手工类活动中,教幼儿进行各种灯彩灯制作,鲤鱼灯彩绘画粘贴等教学;结合舞蹈律动开展鲤鱼灯舞的活动教学。在健康领域方面,园里可以与一些幼儿体育机构合作,向鲤鱼灯队学习一些有关鲤鱼灯彩表演动作,老师再结合自己所学,通过改编成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然后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相关活动,增强幼儿的体质,锻炼幼儿的四肢协调能力。在社会领域方面,老师可以组织大班幼儿进行合作表演,因为鲤鱼灯彩需要多人合作完成,幼儿可以在表演中培养团队协作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之间的交往。

在语言领域方面。教师通过具有童趣的语言把“灯彩图腾的寓意”“鲤鱼跳龙门”传说讲述给幼儿,以“灯彩传说”的历史渊源以及神话传说让幼儿进行语言表演,用戏剧的手段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使幼儿了解灯彩的由来,结合鲤鱼灯彩的传说让幼儿理解灯彩所影射的人丁兴旺、国泰民安的精神祈愿;同時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媒介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让幼儿通过对于家乡和祖国美好祝福,完成爱国爱乡精神的教育的辐射力。

综上所述,把赣灯彩艺术融入到当地幼儿园特色园本课程中,从环境创设、融合性的主题活动、特色游戏等模块进行实践探索;构建幼儿园的特色园本化课程教学,不仅符合教育本土化的发展趋势,也是地方学前教育发展的主体需求。继承和发扬优秀本土民间艺术文化,呼唤家乡人民对本土文化的保护传承意识和创新意识。

注释:

①乔晓光.活态文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初探[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16.

参考文献

[1]滕守尧.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M].南京:南京出版社, 2008.

[2]张卫民,陶红莉.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本土艺术课程资源开发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6(12).

[3]刘娟,唐茸,章文艳.幼儿园民间艺术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J].学前教育研究,2004(1).

[4]肖文,周冬梅.吉安民间灯彩艺术原生态文化考略——以吉安鲤鱼灯为例[J].史志学刊,2013(4).

[5]虞永平.文化、民间艺术与幼儿园课程[J].学前教育研究,2004(1).

[6]陈奋铮.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的价值与策略[J].课程研究,2008(5).

[7]杨奕,汤志红,胡玉兰.吉安鲤鱼灯与赣南鲤鱼灯之异同比较[J].老区建设,2015(16).

作者简介:涂远娜(1983—),女,南昌师范学院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学前儿童音乐舞蹈教育。

猜你喜欢

非遗传承非遗
浅谈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创新
“三维协同”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关于尕妹子回族剪纸生产性方式保护的具体实施与成果
基于非遗传承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川东竹琴在非遗传承中的创新
非遗视角下探析豫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策略
致力非遗保护,实现文化传承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