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音乐家李建林手风琴艺术创作民族化研究

2019-07-16索娅敏

北方音乐 2019年7期
关键词:民族化手风琴音乐创作

索娅敏

【摘要】在中国手风琴音乐民族化、本土化的发展过程上,李建林的创作与探索为中国手风琴音乐的发展积累了卓越的艺术经验。有鉴于此,本文将援引李建林的具体作品为例,从创作来源、音乐现象和演奏技法三个角度来诠释李建林手风琴曲民族化创作的基本成就和艺术经验,以期进一步彰显、明确李先生手风琴作品的艺术价值,弘扬其手风琴艺术民族化创作的经验。

【关键词】李建林;手风琴;音乐创作;民族化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李建林是河北省著名的手风琴教育家,也是一位多产的手风琴音乐作曲家。李建林在执教之余躬耕于音乐创作领域,用洋溢着民族音乐审美情趣和韵味的手风琴作品诠释了手风琴音乐民族化、本土化的创作道路。有鉴于此,本文即将从艺术原型的多元化、音乐现象的民族化和演奏技法的情韵化这几个方面入手,探究李建林手风琴音乐民族化创作的成就及其创作思维与写作技法的独到之处,以期抛砖引玉,就教方家。

一、广收博览,转益多师:音乐创作来源的多元化

李建林在广泛涉猎民族民间音乐曲种、深入研习各种民族民间器乐曲奏法及歌曲唱法的基础上,创作了风格多样的手风琴作品,展现出了多元取径、广收博览,转益多师的创作思维品格。比如《梆子的风格》《京调》《豫剧的印象》等取材于河北梆子、豫剧、京剧等,洋溢着浓郁的戏曲风韵;《苗岭情》《快乐的啰嗦》《长鼓舞》等则取材于苗族、彝族、朝鲜族等民歌或器乐曲,表现出了少数民族风情韵味;《二泉映月》《牧童短笛》则是改编曲,对手风琴改编创作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绣荷包》《江河水》借鉴山西、东北等汉族民歌及民间器乐曲的旋律特点创作而成;当然,李建林手风琴作品中占比最大的,还要数以河北乡土民间音乐为艺术原型而创作的作品。比如《放风筝》《茉莉花》《小放牛》《回娘家》《反对花》等均属此类。上述这些来源广泛、异彩纷呈的民族化手风琴音乐作品,展现了李建林宽广的艺术视野和兼收并蓄、转益多师的创作理念。也从侧面说明,要创作出优秀的民族化手风琴作品,必须广泛地涉猎各种民间音乐,从中汲取充足的营养,才能创作出富有民族情韵的手风琴作品。

二、匠心独运,异彩纷呈:丰富多彩的民族化音乐现象

由于广泛、深入地涉猎、研究了我国各民族民间音乐的曲目和表演形式,李建林得以驾轻就熟地化用民族性的旋律发展、和声织体编配等写作手法,并将其与西洋大小调音乐的创作思维进行有机的融合,从而在手风琴作品中展现出了中西合璧、异彩纷呈的多元化音乐艺术现象。

从曲式结构方面来看,李建林手风琴作品不仅惯于引入西洋音乐的曲式结构来扩充民族化曲目的内容含量,善于将我国传统音乐的曲式发展思维融入西洋曲式结构框架当中,从而展现出了匠心独运、中西合璧的曲式结构特征。例如《回娘家》这首作品引入了复三部曲式的结构,而其中部又采用变奏曲式谱写而成,可以说是引入了多元化的西洋曲式结构达到了扩充民族曲目音乐内容之目的;《茉莉花》则将我国民间音乐常见的“起、承、转、合”式乐段体结构嵌入到了借鉴自西洋音乐的变奏曲式结构当中,实现了曲式结构方面的中西合璧,展现了创意性的民族化音乐创作思维特征。

从旋律发展手法方面来看,李建林手风琴音乐作品也善于采用多种多样的民族化旋律发展手法,来表现民族音乐的声情韵味。比如《梆子的风格》《京调》《豫剧的印象》等一系列取材于传统戏曲的手风琴作品,在旋律发展过程中都十分注重突出大二度及小三度的旋律音程级进和跳进关系,这就从基本的旋律思维层面保障了作品得以传达出了五声性乐曲旋律曲调的基本特征,从而展现了鲜明的民族化旋律情韵。

从调式调性方面来看,李建林手风琴作品也善于运用我国民族音乐的五声调式来实现调性的布局与转换。比如手风琴曲《长鼓舞》就采用了C徵——B商——F羽——B羽——A宫的调性布局,涉及了F宫、A宫和D宫三个宫调系统的调式转换。其中,既有B商到F羽的同宫调式转换,又存在C徵到B商等异宫调式转换。这不仅展现了多元化的调性色彩,也在展现民族化的调性思维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从织体编配与写作方面来看,李建林手风琴作品也积极地借鉴了为江南丝竹等民间器乐合奏曲所惯用的加花、减字、嵌当、让路等一系列的织体写作手法,表现出了民族音乐织体“你进我退、你退我进”的意趣。比如《豫剧的印象》第二部分B段的左右手部分就是采用了加花、嵌当等手法,从而构建了富有民族音乐色彩的二声部对位织体,表现出了富有流动性意趣的音响效果。

三、下指有神,触手成春:演奏技法所体现的民族音乐情韵

众所周知,手风琴的基本演奏技法包括左右手的指法、风箱的运用、变音器的运用等。而李建林所创作的手风琴作品,则能够灵活地运用上述的基本演奏技法来表现出民族音乐的风格韵味特征,间接地提示了在手风琴表演领域彰显民族音乐情韵的特色技巧。

首先,来看风箱的运用。李建林的手风琴作品展现了灵活运用风箱来表现民族化审美情韵的无限可能性。比如,《苗岭情》的引子部分就采用了颤风箱的技法来模拟民族乐器巴乌的音响特征。在运用一系列的小三度复倚音以及融入波音的快速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模拟巴乌音色明暗不断交替变化的绵延、欢快曲调之后,作曲家又采用二分音符的保持音来刻画巴乌几个按孔同时发声的独特音响效果。为了与这一新型技法相配合,在演奏二分音符的保持音时,即引入颤风箱的技法,表现出类似弦乐器揉弦的柔美音色效果,来从侧面揭示出巴乌这种乐器欢快、多情的风格韵味特征。

其次,来看指法的运用。手风琴拥有丰富多样的左右手指法,而恰切地选择指法,则有望展现出富有特色的音响表现效果。而李建林的手风琴作品也提示了合理选择特定指法来表现民族化声情韵味的技巧性。在《二泉映月》的第四次变奏暨尾声的旋律声部,作曲家不仅标识了震音符号,而且提示采用轮指的技法来演奏。轮指是手风琴的特色指法,又称为同音换指,即用不同手指按照一定顺序依次演奏同一个音。由于这种技法与民族乐器琵琶中的同命技法要领很相似,所以同音换指被形象地称为轮指。在《二泉映月》尾声部分的旋律中,借助四指的顺向轮指,手风琴成功地模拟了二胡颤弓的音响效果,传达出了如泣如诉、虚婉缥缈的情趣和韵味儿,堪称为在手风琴演奏中灵活运用轮指技法的典范案例。

最后,来看变音器的运用。变音器是手风琴的一组特色部件,能够通过改变琴体的共振的腔体和音色,来促使手风琴模拟不同的效果。因此,李建林手风琴曲也特别注重对于变音器效果的应用。《二泉映月》中多处利用变音器模仿二胡的腔韵化演奏效果,这还属于手风琴模仿民族器乐效果的当行本色。而《茉莉花》则在引子、主題和两次伴奏等各部分均采用不同的变音器,分别表现出了清新自然、典雅优美、舒展柔和、活泼灵动的情韵色彩,非常鲜明地凸显了主题音乐形象——茉莉花的气质和品格。

综上所述可见,李建林的手风琴作品,不仅从艺术原型的选择方面展现了开阔的民族音乐艺术视野,而且凭借丰富多样、异彩纷呈的民族化音乐艺术现象以及作品所提示的情韵化演奏技法,彰显了广收博览、转益多师的手风琴音乐民族化创作思维,从而得以在作品中彰显出了鲜明而浓郁的民族音乐情韵,得以凭借中西合璧的手风琴作品,为当代学人呈现了手风琴音乐民族化、本土化创作与革新的宝贵艺术经验。因此,李建林的手风琴作品值得更多的同仁关注、探究并汲取其中的有益艺术营养,以期取精用弘,在未来将我国手风琴音乐的民族化写作水平推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陈辉,单建鑫.情景交融,自出机杼——李建林手风琴作品美学思想探微[J].科教文汇,2007(3).

[2]高虹.手风琴音乐民族化发展探究[J].戏剧之家, 2018(14).

猜你喜欢

民族化手风琴音乐创作
江文也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创作实践研究
钢琴性能对音乐创作风格的影响
新时代如何做好群众文化音乐创作工作研究
键盘手风琴与巴扬手风琴比较中的感悟
关于萨蒂的音乐学分析(一)
中国当代动画电影的民族化与国际化
服饰元素在油画创作中民族化意义的研究
从艺术要素看样板戏
中国手风琴专业发展与建设的几点思考
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的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