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患者的预后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9-07-16朱甜甜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乙组甲组心血管

朱甜甜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苏南京 211100

临床上,由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斑块破裂则是急性心肌梗死出现的主要原因,若不及时干预,则可能直接导致患者死亡[1]。采用PCI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能够达到血管重建的效果,能促使心肺功能受损严重程度减轻,将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2-3]。HbAlc属于一个常见的血糖指标,主要用来反映受检者检测前8~12周内的血糖情况,可将其用来对血糖控制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判断[4-5]。有研究显示,HbAlc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6]。为此,该研究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该院行PCI术,以患者HbAlc水平为依据,将其分为两组,其中乙组患者HbAlc≤6.5%,甲组患者HbAlc>6.5%。甲组患者年龄54~80 岁,平均年龄(62.91±0.32)岁,共 66 例,男性 51 例,女性 15例;乙组患者年龄 53~78岁,平均年龄(61.90±0.18)岁,共80例,男性61例,女性19例。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经患者知情同意。对比两组性别、年龄,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与治疗后3个月的LVEF、LVDd、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血脂与血糖指标变化情况。

1.3 统计方法

将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录入到SPSS 20.0统计学软件中,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脂与血糖指标对比

与乙组对比,甲组TG、空腹血糖以及HbAlc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脂与血糖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血脂与血糖指标对比(±s)

组别 T G(m m o l/L) T C(m m o l/L) 空腹血糖(m m o l/L) H b A l c(%)甲组(n=6 6)乙组(n=8 0)t值P值1.9 2±0.4 8 1.6 2±0.1 5 1 5.6 2 6 3 0.0 0 0 0 4.0 9±0.9 5 4.0 7±0.9 8 0.5 2 5 8 0.1 1 5 7 1 3.6 9±1.5 8 7.1 5±1.0 2 9.6 3 2 6 0.0 0 0 0 7.3 9±0.8 5 5.1 2±0.4 2 1 1.0 2 3 6 0.0 0 0 0

2.2 两组LVEF与LVDd对比

对比两组住院期间LVEF、LV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乙组对比,甲组治疗3个月后LVEF更低,LVDd 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LVEF与LVDd对比(±s)

表2 两组LVEF与LVDd对比(±s)

组别甲组(n=6 6)乙组(n=8 0)L V E F(%)住院期间 治疗后3个月L V D d(m m)住院期间 治疗后3个月t值 P值5 2.7 8±0.5 8 5 2.8 2±0.4 5 0.4 6 9 1 0.6 3 9 7 4 5.1 2±0.8 5 5 2.1 6±0.3 9 6 6.1 5 2 8 0.0 0 0 0 5 0.1 6±0.3 2 5 0.1 9±0.3 1 0.5 7 3 5 0.5 6 7 2 5 4.4 1±0.8 8 5 0.1 1±0.5 2 3 6.6 4 7 0 0.0 0 0 0

2.3 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甲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心源性休克、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为 22.73%、15.15%、7.58%,均高于乙组的2.50%、1.2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各种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提高,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其中心肌梗死便属于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7-8]。心肌梗死是指因短时间内缺氧、缺血,进而导致组织坏死,引发血液循环功能障碍。PCI术是临床用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方式,利于降低患者病死率[9]。HbAlc水平能对受检者近8周内的血糖浓度进行监测,获得更加准确的血糖浓度,时效性强[10-11]。因HbAlc是血红蛋白和葡萄糖的一种结合产物,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真糖水平[12]。

该研究经研究发现,甲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心源性休克、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为22.73%、15.15%、7.58%,均高于乙组的2.50%、1.25%、0.00%;与乙组对比,甲组治疗3个月后LVEF更低,LVDd更高(P<0.05),提示高HbAlc水平会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造成不良预后。因HbAlc极易导致红细胞黏度迅速升高,进而将细胞流动性降低,这就进一步降低细胞变形能力下,促使患者患病率提高[13]。与此同时,HbAlc通过将氧合血红蛋白离解速度减缓,能促使红细胞的氧亲和力明显加大,直接减少红细胞相关产物量,最终出现组织缺氧现象,所以高HbAlc水平患者有更大概率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李彬等[14]学者经研究发现,高HbAlc水平组患者 LVEF为 (50±10)%, 低于低 HbAlc水平组,LVDd为(53±5)mm,高于低HbAlc水平组,同时贫乏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为24%,高于低HbAlc水平组,这与该研究结果具有高度相似性。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时的高HbAlc水平易于提高心血管事件发生率,HbAlc在患者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价值。

猜你喜欢

乙组甲组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治疗方式及效果评估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