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肠道恶性肿瘤治疗中快速康复治疗的应用价值

2019-07-15李晓峰宋卫东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17期

李晓峰 宋卫东

【摘要】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治疗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81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 依照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快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治疗前后肿瘤标记物水平。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時间和术后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癌胚抗原(CEA)、胃癌抗原(CA724)和肠癌抗原(CA199)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91、0.310、0.191, P=0.246、0.379、0.424>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CEA、CA724、CA199水平分别为(14.8±1.5)μg/ml、(61.8±4.9)U/ml、(152.6±8.1)U/ml,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9±

2.1)μg/ml、(68.5±5.2)U/ml、(187.4±10.5)U/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131、5.969、16.726, P=0.000、0.000、0.000<0.05)。结论 在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应用快速康复治疗方案, 既利于改善各项手术指标, 也在降低肿瘤标记物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值得展开更为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 胃肠道恶性肿瘤;快速康复治疗;肿瘤标记物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7.106

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使得一些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 胃肠道恶性肿瘤是常见的胃肠道病变, 对现代人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有着严重影响。现阶段临床多采用放化疗辅助外科手术的方式进行该疾病的治疗, 以延长患者生存期。近些年来, 医疗技术水平迅速上升, 快速康复理念也在胃肠道疾病的治疗中得到推广应用, 使得治疗工作更加安全有效[1]。为此, 本院对收治的部分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治疗, 取得了明显成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5年7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81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依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2例, 女18例;年龄28~75岁, 平均年龄(54.2±7.6)岁;病程0.4~4.8年, 平均病程(3.2±0.6)年。观察组患者中男20例, 女21例;年龄30~77岁, 平均年龄(54.5±7.8)岁;病程0.5~

5.0年, 平均病程(3.0±0.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符合胃肠道恶性肿瘤诊断标准[2];②年龄25~80岁;③无研究所用治疗方案禁忌证;④患者自愿参与, 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①重要脏器功能严重异常者;②合并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病变者;③正在接受其他治疗或近期有过其他治疗者;④精神病患者或其他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者。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快速康复治疗, 具体如下。术前无需禁食、禁饮, 晚间饮用750 ml浓度为13%的葡萄糖水, 术前3 h饮用350 ml同样浓度的葡萄糖水;根据患者具体病症选择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方式, 手术为微创小切口方案, 对术中补液量和输液速度进行严格控制;术后无需减压引流, 也无需留置导尿管;但行直肠癌手术者需留置导尿管72 h。根据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选择合适的止痛手段, 疼痛剧烈、难以忍受者可给予适量镇痛药物。根据患者胃肠道功能制定合适的饮食方案。术后当天可指导患者在病床上进行翻身和适当的四肢活动, 次日可协助指导患者下床活动, 2 d后停止补液。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 同时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胃癌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724, CA724)和肠癌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199, CA199)等肿瘤标记物指标水平进行对比。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记物水平对比 治疗前, 对照组患者CEA、CA724、CA199水平分别为(24.2±2.5)μg/ml、(79.4±4.2)U/ml、(254.2±9.6)U/ml;观察组患者分别为(23.8±2.7)μg/ml、(79.1±4.5)U/ml和(254.6±9.2)U/ml,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91、0.310、0.191, P=0.246、0.379、0.424>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CEA、CA724、CA199水平分别为(14.8±1.5)μg/ml、(61.8±4.9)U/ml、(152.6±8.1))U/ml,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9±2.1)μg/ml、(68.5±5.2)U/ml、(187.4±10.5)U/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131、5.969、16.726, P=0.000、0.000、0.000<0.05)。

3 讨论

胃肠道恶性肿瘤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起病隐匿, 发病初期缺乏典型症状, 多数患者得到确诊时往往已发展至中晚期, 既增加了病情的严重性, 也使得临床治疗工作更加复杂。对该疾病的治疗, 通常以抑制肿瘤生长、控制疾病发展进程、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为目的。外科手术是胃肠道恶性肿瘤治疗中应用普遍的医疗方案, 尽管该方式在切除病灶、治疗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它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同样是不容忽视的。这就需要临床工作者采取科学规范的手段, 在确保手术治疗效果的同时, 促进患者快速好转[3]。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是本世纪初丹麦学者提出的, 它指的是优化整合术前、术后和术后的治疗与护理工作, 合理利用多学科内容, 以实现减少患者不适感, 降低应激反应, 缩短患者术后排气时间,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4-6]。该理念目标通常需要依靠麻醉、微创手术操作和围术期护理3个环节来实现。在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应用快速康复治疗手段, 其优势体现在:术前给予患者葡萄糖, 可刺激胰岛素分泌, 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选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 可使患者迅速清醒, 减少麻醉导致的并发症;输液速度和输液量的控制能够维持患者代谢和生理功能的稳定性;术后及时对患者进行营养供给, 可在加快伤口愈合速度的同时刺激胃肠黏膜细胞的增殖与修复[7, 8]。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CEA、CA724和CA199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91、0.310、0.191, P=0.246、0.379、0.424>0.05)。治療后, 观察组患者CEA、CA724、CA199水平分别为(14.8±1.5)μg/ml、(61.8±4.9)U/ml、(152.6±8.1))U/ml,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9±2.1)μg/ml、(68.5±5.2)U/ml、(187.4±10.5)U/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131、5.969、16.726, P=0.000、0.000、0.000<0.05)。证明快速康复治疗可降低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肿瘤标记物水平。

由于临床医护人员未能充分认识到快速康复理念的临床应用价值, 或受医疗技术水平的限制, 现阶段快速康复理念未能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 给予胃肠道肿瘤患者快速康复治疗方案, 可在改善手术指标同时降低肿瘤标记物水平, 值得在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展开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郑莹, 吴春晓. 中国75岁以上老年人胃肠道恶性肿瘤流行状况和发展趋势.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6, 19(5):481-485.

[2] 梁子君, 赖瑾瑜, 陈沛芬, 等. 超声双重造影用于诊断胃肠道肿瘤良恶性的临床价值分析. 中国医药科学, 2016, 6(13):171-174.

[3] 许国定, 孙兴, 刘锦新, 等. 快速康复治疗在胃肠道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微创医学, 2017, 12(1):57-60.

[4] 傅平, 周凯, 洪华章, 等. 快速康复外科在老年胃肠道肿瘤围术期中的应用.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53(3):29-31.

[5] 陶凝.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广西医科大学, 2015.

[6] 晏丽华, 范珺, 姚丽凤.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在胃肠道肿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20):2917-2919.

[7] 何敏琪, 韩伟, 周瑞仁, 等.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肠道肿瘤手术麻醉的应用.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2, 29(4):535-537.

[8] 赵紫罡, 王卫, 杨瑞, 等. 多学科合作模式下快速康复外科在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中国肿瘤, 2012, 21(8):624-626.

[收稿日期:2018-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