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囊肿塞治器在下颌骨囊性病变开窗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2019-07-15骆书文何巍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19年15期
关键词:颌骨性病变下颌骨

骆书文 何巍(通讯作者)

(1 河南省人民医院口腔科 河南 郑州 450000)

(2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医学中心 河南 郑州 450054)

颌骨大型囊性病变直径在3.5cm及以上,常见的有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单囊型成釉细胞瘤及含牙囊肿等,颌骨囊性病变为口腔颌面常见疾病,发病早期无自觉症状表现,会影响颌骨外形发生改变。传统治疗刮除术易引起感染或损伤神经,而且术后容易复发,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课题。随着开窗减压术应用于临床,释放囊腔内压力[1],将颌骨膨胀性生长机制进行解除,可以有效影响病变处开始缩小。本次研究中,以开窗减压术为对照组,同时取开窗减压术联合数字化囊肿塞治器设为观察组,将两组疗效对比,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95例下颌骨囊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取47例,观察组取48例。对照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18~62岁,平均(31.2±2.6)岁;囊肿直径3.5~9cm,平均(5.2±2.6)cm;观察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18~62岁,平均(30.5±2.7)岁;囊肿直径3.5~9cm,平均(5.0±2.7)cm;两组基础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对囊腔、牙齿间关系进行检查,观察是否有埋伏阻生牙,选择手术入路。局麻下取口内囊腔最膨隆骨壁最薄处为手术入路,对病变累及下颌第三磨牙进行拔牙处理,拔牙后以此处为手术入路。将黏骨膜切开后,将病变处的骨质充分的暴露,将病变骨质磨除,保持囊腔相通。取开窗口少量的囊壁送病理进行检查。开窗口囊壁和周围粘膜进行缝合处理,以碘仿纱条进行填塞处理。术后给予抗炎,隔日将纱条取出,再以生理盐水对囊腔进行冲洗,再以碘仿纱条进行填塞。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在手术1周后,观察术区未发生肿胀,制作囊肿塞治器,将材料置入开窗口1.5~2.0cm,伸展到开窗口外的3~5mm,由自凝塑料进行制作,将其塞入开窗口后,保持紧密的接触。指导患者学习摘霬塞治器的方法,在餐后和餐前要将其取出,对囊腔进行冲洗,术后每隔3个月复诊1次,及时调整塞治器。

1.3 观察指标

根据相关标准将两组疗效分为显效:治疗后,患者囊腔最大径经检测,愈合或囊腔缩小在50%以上;好转:治疗后,患者囊腔经检测最大径缩小不足50%;无效:治疗后,患者囊腔未见改变,甚至明显增大。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2]。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计数资料用χ2比较,P<0.05表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1.25%高于对照组的46.81%,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例)

3.讨论

颌骨囊性病变多发下颌骨部位,因颌骨残余上皮增生导致,当残余上皮增生组织团出现液化变性,导致囊腔内渗透压、流体静脉压过高时,就会朝着周围进行膨胀生长,使周围骨壁出现压迫性的吸收。发病早期患者并没有任何的自觉表现,很难察觉。大多患者都是在疾病进展为大型囊肿后才会就诊治疗。根尖囊肿和含牙囊肿只需要实施囊肿摘除术就可以有效治疗,可是,一旦发生角化囊肿、成釉细胞瘤等仅凭手术摘除很容易再次复发[3],实施开窗减压术能有效降低复发率。开窗减压术已成为大型颌骨囊性病变首选的治疗方法,开窗后使囊腔和口腔保持相通,实现囊液持续的开放和引流,将囊腔中高渗透压、流体静脉压得以解除,保持囊壁的向心性收缩力,通过囊壁牵引力,促进成骨。将囊腔细胞因子及时清除也能利于成骨细胞成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联合囊肿塞治器能避免发生引流口的闭合,还能控制暂时修复组织缺损情况,定期复诊调整囊肿塞治器,能适应修复囊腔,结果显示,观察组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与他人研究相符[4]。可见,囊肿塞治器联合开窗减压术治疗下颌骨囊肿,方法简便,效果理想,能降低传统手术后导致的复发率,也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更好的把握适应症,选择二次手术时机。数字化囊肿塞治器在下颌骨囊性病变开窗治疗中疗效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颌骨性病变下颌骨
种植体-颌骨界面微动损伤的多指标评价
下颌管在下颌骨内解剖结构的锥形束CT测量
46例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治疗体会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在胃肠道肿瘤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支气管镜下径向超声引导联合测量技术在肺周围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的研究进展
数字化技术在下颌骨重建中的应用与展望
常规MRI、DWI和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重建钛板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32例失败的临床分析
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折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