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FOLFOX4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分析

2019-07-15张丙亮

医药前沿 2019年15期
关键词:甲磺酸阿帕例数

张丙亮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宁夏 银川 750001)

结直肠癌是目前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并且随着目前我国居民生活的不健康、不规律情况的加重,其发病率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在临床统计显示,临床中我国结直肠癌患者的死亡率占全国第三,仅次于肝癌以及肺癌,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严重疾病,因此临床中十分重视对该疾病的治疗[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共计9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49例,男25例,女24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4.78±3.85)岁;研究组患者49例,男28例,女21例,年龄(46~66)岁,平均年龄(55.46±4.11)岁。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首先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然后使用FOLFOX4对患者进行治疗,给予患者奥沙利铂和亚酸钙以及5-氟尿嘧啶,采用静滴的方式给予患者,药物剂量为85mg/m2,d1;亚酸钙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患者,剂量为400mg/m2,d1;5-氟尿嘧啶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患者,剂量为400mg/m2,d1;另一方面,在d1-2,要将1600mg/m2的通过持续静脉泵入的方式给予患者(44~46小时)。以两周为一个周期,连续进行六个化疗周期。

1.2.2 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使用甲磺酸阿帕替尼进行治疗,采用口服的方式给予患者,用药剂量为500mg,每天一次温开水送服,持续服用,时间与对照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相关数据。

疗效判定:①完全缓解(CR):患者的病灶均已消失,且持续时间超过四周;②部分缓解(PR):患者治疗后病灶最大径之和较之治疗前减少超过了30%,且持续时间超过了四周;③稳定(SD):患者治疗后病灶最大径之和较之治疗前减少未达到30%左右,或者其增大未达到进展情况;④进展(PD):患者治疗后病灶最大径之和较之治疗前至少增加了20%,或者出现了新的病灶。缓解率(ORR)=(CR例数+PR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CDR)=(CR例数+PR例数+SD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对患者的相关参数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ORR和DCR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要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讨论

结直肠癌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根据相关统计显示目前全球每年会新增100万左右的结直肠癌患者,而在临床中转移情况主要发生于患者的终末期阶段,并且以肝脏、肺等器官为主要的转移对象[2]。

临床研究中发现,临床中直肠癌肿瘤细胞株会出现过度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情况,导致患者的肿瘤出现生产、侵袭以及转移等情况,使得临床中的肿瘤恶化程度出现明显的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FOLFOX4方案是临床中经过多年研究、实践而总结出的一种较为先进的在治疗方案,其在临床针对结直肠癌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临床中结直肠肿瘤的生长和转移都以丰富的血管为基础,因此在临床中认为采用靶向分子药物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本次采用的甲磺酸阿帕替尼的作用靶点为EGFR,其在进入患者体内后能够对血管VEGF与EGFR的结合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进而使得新血管不能生成,进而提高患者的疗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增加使用甲磺酸阿帕替尼进行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要好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临床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中,采用靶向分子药物联合FOLFOX4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甲磺酸阿帕例数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腕踝针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颅脑外伤后眩晕的临床观察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变更声明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甲磺酸伊马替尼致扁平苔藓样药疹二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