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为例

2019-07-14谭金凤

中国市场 2019年2期
关键词:导师校企岗位

谭金凤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7)

1 酒店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

1.1 酒店行业发展人才的需求

旅游与酒店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迅猛的行业之一。目前全球旅游业的接待规模每年约7亿人次,据预测,到2020年将增至15亿人次。行业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未来10年中,全球旅游与酒店业将每2.5秒创造一个新的工作机会。2015年国家积极推动全域旅游以来,酒店业得到全面复苏和继续蓬勃发展,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17年我国星级酒店总数达到10962家,其中五星级822家。详见图1。

高端奢华酒店及精品酒店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据国家旅游局统计,世界上每一分钟都有一个旅游酒店业的职位产生。从行业特性来看,酒店业迫切需要专业度高、综合能力强、具备良好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中高级人才。2017年酒店管理人才空缺超过400万,管理型人才和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会逐年递增。

现代学徒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职业教育与产业、与就业市场紧密结合起来,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酒店行业发展对职业人才教育的需求和途径,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1]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施校企联合办学、双主体育人,双平台育人,培养“零距离”对接酒店行业人才显得尤为必要。

1.2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人事司统计,全国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222所,全国共招生1.4万人;高职院校共计669所,共招生4.5万人;中职教育专业招生4.7万人。全国接受酒店管理专业学历教育的学生每年不足10万人,远远不能满足酒店行业人才的需求。新时期,酒店业迎来了新挑战,急需一批适应智慧型、智能型酒店发展的新时代酒店管理人才。而在三个学历层次的教育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技能性和实践性教育最为突出,但仅仅依靠校内实训基地的情景模拟,仿真性的生产实训技能培养远远不够,学生必须要到酒店工作环境参与锻炼,让企业导师设计工作任务,带领学生完成项目训练,培养职业能力。如最著名的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培养模式,就是典型的现代学徒制。该学院采取校企双平台培养,学生在校学习21周后,紧接着到瑞士本土或海外合作酒店进行4~6个月的企业带薪实习,提升职业技能。在四年的学习中,不断工学交替学习,培养酒店行业人才。

1.3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发展需求

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服务发展、就业导向,以推进产教融合、适应需要、提高质量为目标,以形成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为着力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2]这对酒店管理专业精准对接行业、精准育人指明了方向。酒店管理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既能培养企业需要的管理人才,也助推学生的职业发展,同时也利于双导师队伍培养,实现“多赢”局面。学生享有“双身份”,既是学生又是企业的员工,在三年的学习中享受“双平台”和“双导师”的培养,通过在岗和在校的交替学习方式,让学生快速成长为企业需要的职业人才,三年的学习经历,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让学生明确职业规划,培养职业精神,毕业后胜任酒店的高级服务岗位和发展成为中基层管理人员,让职业变成事业。

2 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

2.1 校企双方统一思想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与合作企业认真研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意见》(粤府〔2015〕12号)和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2018年度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切实履行文件提及的校企协同育人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探索校企联合的育人机制,服务酒店经济的发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为总体部署,以推进产教融合、适应需求、提高质量为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根本任务。以岗位技能为本,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培养并重,按照“双主体、双平台、双导师、双考核”四双一体的人才培养总思路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合作招生、合作培育、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2.2 确定现代学徒制建设目标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与合作企业坚持“安其位、尽其责、持以恒、谋共赢”的工作原则。以学生为本,校企共融,职责共担,保障学生双身份、打造双平台育人环境、工学交替,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互聘共用的双主体教学师资队伍。确定现代学徒制合作办学的思路,有序推进校企精准育人,经过校企双方探索,构建校企联合招生招工、合作培养、合作管理、合作发展的科学的一体化育人机制。校企共同剖析酒店人才的职业技能、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等具体要求,充分利用好校企双方的资源,科学编写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职业能力凸显的课程体系,完善学徒制的教学文件、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推进产教融合、适应需求,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实现五个对接,以双导师深度融合培养为基本路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建设双平台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具备敬业、精业和奉献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成为专业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新时代酒店管理人才,实现“零距离”就业,为促进合作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2.3 确定现代学徒制建设任务

第一,校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掌握现代酒店管理的理论知识及岗位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具备职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工匠精神,胜任企业需求的高技能型岗位,毕业1~2年发展为督导管理层,2~5年发展为经理管理岗位的“四高两化”新时代酒店管理人才(“四高”:高质量、高技能、高情感、高素质;“两化”:国际化、职业化)。

第二,校企完成教学方案制订。校企双方按照高职人才培养要求,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契合企业的岗位人才能力需求及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要求,整合发挥校企双方资源和优势,明确人才培养方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块课程设置,共同制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技能标准、人才质量考核评价标准、教师队伍建设标准等。

第三,校企做好教学过程管理。成立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小组,专业负责人负责教学质量过程监控,教学秘书负责全程的教学安排,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质量评测与反馈机制,明确项目的实施、评估和反馈的细则,建立“双主体育人”的长效机制,有效完成培养任务。

第四,建立完善校企联合招生机制。校企双方实行“四共”原则,共同制定招工招生工作方案,共同做好招生宣传,共同参与招工招生,共同制定合作培养机制。

第五,健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校企研制具有特色的现代学徒制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职业标准为基础,分析职业能力,把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体系有机结合,共同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企业职业岗位标准的专业教学内容、教材和岗位教学视频。

第六,建立标准。校企共建现代学徒制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企业岗位能力标准、职业素养标准、学徒考核标准、第三方考核评价标准、教学质量监控标准、师傅标准、双导师职责标准、双导师评价标准等。

第七,建设双导师队伍。以培养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核心,以校企分工合作、双主体协同育人、职责共担、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为着力点,建设一支高素质现代学徒制双导师队伍。建设内容包括双导师职责、双导师聘任条件、聘任程序、双导师管理、考核与评价、双导师挂职锻炼机制、双导师激励制度等。

2.4 校企共同制定保障措施

校企探索形成现代学徒制的保障措施,包括成立以双方法人代表为组长的学徒制领导小组,制定鼓励政策,筹集专项的现代学徒制建设资金,共同培养双导师,校企共建学徒校内外实训基地等。

3 结 语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符合新时代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要求,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遵循学生的岗位实际,实现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促进产学深度融合。[3]通过校企“双主体”一体化育人模式,实现学生与企业岗位的无缝链接。践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时,探索“七共模式”,即校企共需、契约共受、基地共建、机构共管、制度共定、人才共育、利益共享。

猜你喜欢

导师校企岗位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V eraW an g
导师榜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