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深度贫困区小额信贷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对广西百色市TL贫困县3个贫困乡(镇)的调查分析

2019-07-14韦晓英

中国市场 2019年2期
关键词:小额贫困县信贷

韦晓英

(1.百色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2.南京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

1 引 言

经过新一轮的精准扶贫,扶贫工作进入脱贫攻坚阶段,当前剩下的贫困户基本分布于深度贫困区,这些深度贫困区基本处在国家划定的14个连片贫困区内,表现为“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特点。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深度贫困区的农村金融服务匮乏和信贷供给不足是制约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最大瓶颈,是导致深度贫困区发展动力不足、生产水平停滞不前的关键制约因素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加大对连片贫困区的扶贫资源投入力度,相应地,政策性的小额信贷在深度贫困区的投入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信贷方式和贷款额度以及还款期限等都得到一系列的改革,目的是更大程度上满足贫困户的贷款需求,解决贫困户脱贫致富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然而,纵观国内外学者前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小额信贷扶贫能否发挥效用除了要有充足的信贷供给之外,还需要贫困户有充足的信贷需求以及足够的还贷能力(Mark,2004; Liza,2001;杜晓山,2005;吴宝国,2001)。因此,在当今政策利好的背景之下,在信贷供给充足、贫困甄别严格的前提之下,贫困户的需求特征及其还贷能力等相关问题就直接关系到小额信贷能否达到预期的扶贫效果。本文将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对广西百色市TL县这一典型深度贫困县的3个贫困乡(镇)进行访谈调查,分析深度贫困区贫困户对小额信贷有效需求的现状和问题,探讨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能为当前深度贫困区脱贫问题提供一定参考和启示作用。

2 广西百色市深度贫困县贫困村小额信贷需求现状分析

2.1 调查样本概述

广西百色市TL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处在滇、黔、桂三省交界地带,地处滇黔桂石漠化连片贫困区,是一个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的国定贫困县,当地以土山和石山为主要地形,2010年全县耕地面积仅占总面积的3.26%,缺水、缺地、交通不便,因受地理条件的限制,长期以来群众贫困面貌难以改善。TL县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TL县有贫困村68个,贫困户13512户,贫困人口54595人,贫困发生率为23.6%,类比同期全国的贫困发生率为3.1%,同期广西区的贫困发生率为5.7%,由此可见,TL县属于深度贫困县,它的小额信贷扶贫的状况可作为滇黔桂石漠化深度贫困片区小额信贷的缩影,因此选取该县作为我们的调研地。

本次调查是笔者于2018年1月组织本校大学生利用寒假返乡期间到各自所在村开展民间田野调查,涉及TL县的3个贫困乡(镇)共6个深度贫困村,调查采用问卷与当面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入户访谈,根据被访谈者口述,由访谈者记录和填写,访谈的对象选择是25~60岁的男性和25~55岁的女性,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是贫困户贷款的主要群体。本次累计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16份,有效回收率为96.7%。本文就相关调查记录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深度贫困区小额信贷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小额信贷在TL贫困县的精准扶贫脱贫策略。

2.2 TL贫困县的小额信贷需求不足状况分析

国内学者(王志刚,2012)将扶贫小额信贷需求定义为:在一定的利率水平、贷款期限和贷款额度及还款方式的规定下,农户具有贷款意愿和还贷能力,并且能够获得的贷款。根据政府出台的扶贫任务和目标,扶贫攻坚阶段,2016年TL县的小额信贷扶贫目标是:对于预脱贫的所有贫困户,小额信贷扶贫贷款覆盖率要达到80%以上,所有面上贫困户小额信贷扶贫贷款覆盖率应达到50%以上,然而根据本次调查中TL县扶贫办提供的数据来看,全县14个乡(镇)中获贷贫困户占比只有1个乡(镇)高于50%,其比例为52%,远没有达到扶贫计划目标, 余下的13个乡(镇)的贫困户获贷率普遍偏低,只有2个乡(镇)高于30%,分别为31.09%和45.87%,其他的11个乡(镇)贫困户获贷率都低于30%,甚至有个别乡镇贫困户贷款比例仅仅为8.84%。由此可见,TL贫困县的小额信贷扶贫中,贫困户实际信贷有效需求明显低于扶贫信贷供给。这一现象与传统的观念背道而驰,传统的观念和以往的研究中都认为贫困地区农村因信贷服务成本高、风险高等导致信贷服务网点匮乏,信贷机构也不乐意对这些偏远的贫困农村发放贷款,从而使得贫困农村信贷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农户信贷需求。然而,在当今扶贫攻坚阶段,政策性的扶贫小额信贷供给充足的情况下,却出现了贫困户信贷实际需求低于供给。产生这一现象值得进一步调查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才能给出正确的对策,从而发挥小额信贷扶贫功效,帮助深度贫困区贫困户有效脱贫。

3 新时期深度贫困区小额信贷需求不足的原因分析

整理和总结归纳本次深入民间调查获取的资料,可发现当前TL县出现贫困户小额信贷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有客观方面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在客观方面主要表现在其地理位置和地形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主观方面,有工作人员相关宣传工作不到位的问题,也有贫困户自身的原因,例如调查中有相关工作人员反映,这些贫困户思想工作相当难做,很难说得通。那么结合课题组本次的田野访谈调查资料,笔者将从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来分析TL贫困县贫困户贷款有效需求不足的具体原因。

3.1 TL贫困县小额信贷有效需求不足的客观原因

第一,TL县贫困村多数为深山区,表现为土山和石山,山地面积所占比例高于95%,生存条件恶劣,地广人稀,自然灾害多发,难以发展形成规模产业,当地农户以种植旱作物为主,主要有玉米、豆类、薯类等,少数农户种植经济作物例如八渡笋、杧果、甘蔗、柑橘、油茶等,但都属于零星耕作,难以形成规模性的产业生产。

第二,基础设施差,贫困面积大,产业园区发展相对滞后,缺乏大产业支撑带动,几乎没有完整的产业链,工业发展落后,三次产业融合度低,产业布局相对单一。

3.2 T贫困县小额信贷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观原因

第一,相关工作小组对小额信贷扶贫宣传不到位,在调查访谈中有相关工作人员反映,虽然县扶贫办印发相关宣传资料,县、乡(镇)级政府也组织相关工作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并观看小额信贷扶贫的视频和录像,但印刷的宣传材料没有真正落实宣传到位,部分乡镇工作存在拖延现象,宣传资料不及时领取,有些乡镇领取资料后没有挨户发放,或者发放过程没有进行讲解,大部分贫困户表示对小额信贷扶贫不了解,在访谈中发现有的贫困户把扶贫小额信贷等同于扶贫资助资金,认为是不用还贷的,有的又把其等同于商业性贷款或者民间高利贷,惧贷思想严重。因此,大部分贫困户处于观望和等待当中。

第二,当前深度贫困区贫困户的特点是,兜底低保户占比过大,在所调查样本中,属于兜底低保户的贫困户所占比例近20%,家庭人口无劳动能力,无发展能力,因此无法享受到小额信贷扶贫。除去这部分农户之外,家庭有劳动能力的年轻人大部分外出务工,在所有调查的贫困户样本中,家里有18~45岁的青年没有外出务工的只有6家,占比为5.2%,其余的家庭基本只剩下老、弱、病、残、幼等这类人口,这部分留守人口多数不识字,对小额信贷的宣传不了解,也没有发展产业的想法和其他投资想法,因此,信贷需求不足。针对这种现象,当地政府也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工作,例如本课题所调研的LL贫困乡,2016年下半年,乡政府扶贫办出台相关政策,尽力动员这些无劳力、没产业而不办贷款的贫困户积极参与农信社、恒昌公司签订三方协议,给贫困户贷款入股平台公司实现利润分红。然而,根据本次调研数据显示,这部分的工作效果仍不显著,真正和公司入股并办理的小额贷款贫困户并没有显著增长。根本原因可从对农户的访谈记录中显示出来,例如,在所调查的样本案例中,就有11位贫困户反映,表示对企业分红不信任,害怕钱投进去了老板跑了,或者到期了老板不按时分红。

第三,贫困户缺乏技术和不具备抗市场风险能力,在访谈当中,有近40%的贫困户表示贷款之后担心投入资金发展产业缺乏技术或者市场价格动荡等导致亏损,例如贫困户黄某表示自己也想贷款搞个养鸡场,但是担心没有技术,万一鸡都死掉怎么办,或者万一等鸡出栏的时候市场价格大跌怎么办。所以大部分贫困户宁可守着传统农产业生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作自家一亩三分地,维持温饱问题,也不敢轻易贷款投资发展产业。

第四,贫困户人口文化程度低,思想观念落后,脱贫主观能动性不强,内生动力不足。调查中发现,多数贫困户家庭人口文化程度低,不认识汉字,不懂普通话,对于工作人员发放的小额信贷宣传单看不懂,也听不懂工作人员的讲解,导致对小额信贷扶贫政策的不了解。另外,这些贫困户中大部分思想观念陈旧,脱贫内生动力不足,据村工作队人员反映,好多贫困户宁可守着一亩三分地种点农作物自给自足。我们在调查访谈中也有一些贫困户对于贷款很排斥,认为风险大,例如村民黄某访谈中表示,自己祖祖辈辈都是依靠种地为生,这很保险,贷款之后需要定期还款,而我们并没有固定的资金收入,这根本不可行。

4 新时期提高深度贫困村小额信贷需求的对策建议

4.1 扶贫先扶智和志,才能克服深度贫困区小额信贷需求不足的现象

TL县14个乡(镇)大多地处深山,地形险恶,长期封闭,与外界脱节,社会文明程度低,人口受教育程度低,截至2015年底,全县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4年,而深度贫困村的人口受教育程度更低,根据本次调查样本村的调查的对象样本看,初中以上学历仅占不到15%,多数村民小学文化甚至小学未毕业或者文盲。文化程度低,导致扶贫工作难以开展,例如,在小额信贷扶贫中,很多访谈户表示对小额信贷不了解,有干部来宣传介绍过,但是还是难以理解,也不懂该怎么申请和办手续,贫困户因为对小额信贷不了解从而产生惧贷的心理。其次,因为文化程度低,相关市场风险意识不足,缺乏技术和能力,导致自信心不足,使得贫困户宁可安于贫困现状,形成了贫困的恶性循环和代际相传。据驻村书记反映,很多贫困户很难说得通的,他们只会接受救济式的扶贫,有现金或者物资直接送到家,他们就高兴了,但是你让他投钱干事很难说得通了。

因此,结合TL县深度贫困村实际特点,开展小额信贷扶贫关键还是先扶智和扶志,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深度贫困区脱贫攻坚会议上也讲道“弱鸟先飞”,就是说贫困地区、贫困群众首先要有“飞”的意识和“先飞”的行动,外在帮扶再多,你不愿意“飞”,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可从以下方面解决深度贫困区贫困人口扶智和扶志。

首先,教育当是根本解决之道,提高当地贫困户人口教育水平,让贫困群众学习生产经营管理技能。近年来,TL县也在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2016年投入“雨露计划”扶贫培训资金近400万元,通过与扶贫、农业、科技等部门合作,先后举办各种职业培训班,培训农民工、村干部1万多人次。但就调查中还发现,相关的职业教育一般也是至少能识字的农民工可以参加,而TL县还有不少贫困户属于文盲。因此,下一步应该调整培训的方式和内容,培训的内容要根据当地实际产业发展情况和当地农户需要来进行,可通过现场演示和聘请知晓当地方言的教师进行相关教育培训。另外,重点抓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入学率,解决贫困人口文盲的代际相传问题。据悉,2016年,TL县落实学前教育入园补助资金为165.185万元,受益学生2662人次;落实普通高中免学费资金和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资金分别为346.84万元和38.3万元。然而,根据本次调查样本所在村的情况,这些贫困村地广人稀,村小学设施落后,师资不足,有些农户子女上小学需要步行数小时的山路,上学路艰辛可想而知,因此,深度贫困区教育资源投入应该成为可持续扶贫的重要方式。

其次,可采取带领贫困户外出参观考察的方式扶智和志,以激发内生动力,贫困户不愿意将钱投入产业生产当中,很大原因是害怕打水漂,害怕赔本白干,因此,可带领群众去参观那些已经依靠小额信用贷款自我发展产业获得成功的案例项目,如果本地没有这样的案例就到外地去参观,从而激发他们内心的动力和自信心,消除内心“穷怕了和怕白干”的心理,激发贫困群众“我要脱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最后,加强小额信贷扶贫宣传力度。针对TL县深度贫困区贫困人口文盲率高的特点,相关工作人员对村民进行小额信贷宣传不应停留在只发宣传单上,而应该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对群众进行宣传,比如通过召集群众观看视频,再聘请会说当地方言的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来给群众讲解小额信贷相关知识,教会他们如何申请贷款,贷款的利息收取及国家相关贴息步骤和流程等,告知他们获得贷款的好处,指导群众将贷款资金进行合理的投资。

4.2 加强社会监督力度,杜绝出现一些打着让贫困户入股企业的幌子骗取农户信贷资金的现象

由于TL县属于深度贫困县,其兜底低保户占比较大,这部分贫困人口没有劳动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那么按照要求,可动员其贷款将贷款资金入股企业从而获得企业分红脱贫,然而很多贫困户担心入股企业是骗人的,担心投了钱之后打了水漂。经过打听发现贫困户这种担心也并不是无中生有,当地的确有一些社会黑组织打着企业分红的幌子骗取农民入股,之后拿着入股资金跑路,这种现象在TL县乃至百色市的其他县都存在,并非个案,因此当地政府应加强管理和监督,防止社会不良现象导致了农户自我发展内生性不足的问题,从而限制了小额信贷扶贫贷款的需求,不利于深度贫困区如期脱贫。

总之,深度贫困区小额信贷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深层次的原因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可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和监督力度,通过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改变贫困户的惧贷心理,增强其自我脱贫的内生动力,才能依靠自我发展实现有效脱贫。

猜你喜欢

小额贫困县信贷
微信上小额借款 请务必通话确认
山西省58个贫困县产品将陆续走进84所高校
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基于高速公路ETC卡的小额支付平台应用
山西已实现4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赣通卡小额支付平台设计方案
警惕小额会费传销骗局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