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感恩奉献教育视角下员工幸福指数提升探索

2019-07-14为,龚

中国市场 2019年2期
关键词:幸福感工作企业

罗 为,龚 汉

(湖南省烟草公司郴州市公司嘉禾县分公司,湖南 嘉禾 424500)

员工是企业的财富,如何有效提高员工的幸福指数,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从而稳定队伍,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的活力,对于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感恩奉献教育,能有效激发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提升幸福指数有着积极的作用[1]。

1 加强感恩奉献教育的意义

1.1 有利于夯实企业文化基础

人是兴企之本,德是治企之魂。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德治。加强感恩奉献教育,唤醒员工的真善美,让员工知恩图报,铭记组织给予的关心和照顾,找到“发展企业,成就员工,回报社会”的初心,能有效激发员工行动动力,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2]。

1.2 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加强感恩奉献教育,可以推进和谐企业建设,培育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忠诚感恩的为人准则,培育竞争进取的人生态度和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最终可以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1.3 有利于培养员工的健康心态

心态阳光、积极的员工队伍才能形成战斗力。加强感恩奉献教育就是一种实现心理美德与实际践行的良好途径。通过积极心理的表达,培养一种美好、慷慨、优雅的员工行为与感情,引导员工积极回报企业,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认同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弘扬正能量。

1.4 有利于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

加强感恩奉献教育,能催人上进,有效激发员工服务企业的信心和决心,这样能推动员工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1.5 有利于培养员工的责任感

感恩奉献教育是培养员工责任感的重要基础。在企业,一个具有感恩奉献意识的员工容易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也能为承担责任和完成义务而努力工作。加强员工的感恩教育,并不是简单地培养其回报企业的感恩奉献意识,而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2 主要措施

2.1 注重领导带头,强化组织保证

加强感恩奉献教育,各级领导要带头。领导干部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更是示范者、带动者。一是要健全机构。要进一步完善和充实组织领导,制定总体规划方案,构建一套善于组织、协调和发动的顶层机构,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工作职能,明确部门责任,形成“领导带头、部门推动、员工主体、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要以身作则。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各级领导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身经历讲感恩、讲奉献,做好示范带头作用,并将感恩奉献教育贯穿到企业的思想工作中去,纳入日常考核中去,增强员工对企业的感恩之心,珍惜岗位,努力工作。三是要强化责任。要根据实际找准主题,制定具体活动方案,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加强领导、提供保障,精心部署、狠抓落实,统筹兼顾、注重实效,形成长效机制。

2.2 加大舆论宣传,积极营造氛围

加大感恩舆论宣传,把感恩理念根植于心、行成于思、见之于行、收获于果。通过新闻媒体、网络、宣传橱窗、微信公众号、学习分享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知恩报恩的生动实践,让员工能更直观、更经常地感受到这种氛围,帮助和引导员工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利益和精神追求两者之间的关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无意到有意、从不自觉到自觉地树立感恩理念,自觉感受、自觉增长这种感情,自觉地把自己的切身利益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企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将感恩之情化作强烈的社会责任,把忠诚企业、热爱企业、效力企业、回报企业、奉献社会作为内在动力,落实在具体行动上,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

2.3 搭建活动平台,将感恩奉献教育落到实处

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精神生活,健康向上的精神生活可以给人带来极大的精神享受。精神满意度越高,幸福感越强,它是幸福感最核心的重要标志,也是幸福最重要的精神源泉。加强企业感恩奉献教育,要贴近工作生活实际,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开展系列感恩活动。组织员工在活动中写一篇感恩祖国的文章、感恩企业的话语、感恩亲人的书信,做一件奉献社会的事情、帮助他人的事情;组织开展“写一封家书、送一份亲情”活动,唱感恩之歌、办奉献演讲比赛;组织评选感恩奉献人物、举行感恩奉献优秀人物巡回报告会等。要将感恩奉献教育系列活动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坚持正确导向,引导员工知感恩、知奉献,培养理性的处事态度。要将感恩奉献教育融入党支部“三会一课”中去,开展感恩奉献大讨论,每一位党员结合本人、本单位实际展开讨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合理采纳员工意见建议,切实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发挥好企业工会“娘家人”的作用,起到凝聚人心、抚慰心灵、增强信心、鼓舞士气的重要作用。[3]

2.4 完善相关制度,营造公平合理的工作环境

员工对企业的幸福感包括工资的高低、工作的稳定性、工作的成就感、分配的合理性、工作环境的舒适性等多方面的因素,每个人对它的理解和感受不同,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可能导致工作幸福感下降。一是畅通成长成才通道。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从重学历、重资历向重能力、重业绩转变,选好干部、管好干部、用好干部,不拘一格用人才;扩大人才评价范围,让不同学历、不同身份的员工都有机会得到锻炼和提升;加大培训考核和师带徒力度,大力开展技能竞赛、岗位练兵、评先评优等活动,鼓励员工充实一线、扎根一线、奉献一线。完善员工日常岗位培训,突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为员工提高技术和业务水平提供有力支持。二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合理的薪酬福利是员工幸福感的基本点。企业应该在效率优先、注重公平的前提下,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不搞平均主义、论资排辈,要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办法,严格考勤管理,进一步激发部门、员工的干事创业热情,激励争先创优者,激励业绩突出者,激励爱岗敬业者,不让实干者吃亏,让“按劳分配”得到充分体现。三是树立与员工双赢的理念,营造更好的工作环境。企业兴我兴、企业亡我亡,企业应树立与员工双赢的理念,将企业的发展与员工个人的发展统一起来,在企业获得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员工的薪资福利待遇和水平,积极改善员工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重视员工的身心健康,缓解员工的工作压力,培养员工的良好心态,创造平等、公正、能充分发挥员工聪明才智的工作环境,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自己的爱,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积极创造新的业绩,做出新的贡献。这样才能最大化激发员工的潜力,既能推动企业的发展,也能提高员工的幸福指数。四是帮助员工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让员工实现自身价值。企业帮助员工完成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为员工的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避免员工走弯路,实现迅速地提升和发展。在企业中,员工的幸福感与其自我实现能够相互促进。员工的自身价值实现时,员工的脸上总会洋溢一种自豪与幸福的笑容,而当员工具有高度的幸福感体验时,又反过来会激励自我去追求、去实现自我价值的目标。

猜你喜欢

幸福感工作企业
企业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