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传统文化在企业并购中的桥梁作用
——以阿里巴巴集团为例

2019-07-14苑素梅尹晓钢

中国市场 2019年2期
关键词:马云阿里巴巴诚信

苑素梅,崔 妍,尹晓钢

(1.山东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2.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淄博供电公司,山东 淄博 255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曾深刻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1]阿里巴巴集团经营多项业务,包括多种网上交易平台,涉及淘宝网、优酷土豆、雅虎中国、菜鸟网络等。马云称,对于《道德经》和《论语》这种蕴含着丰富思想的书,需要细细看、慢慢品,以获取其有利因素运用于企业管理。优秀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和企业长远发展的作用不可小觑,必须“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深入研究传统文化对消解并购企业矛盾的积极作用。[2]

1 以“和”为贵

“和”在古今中外都有广泛体现。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儒家传统思想对“和”高度重视,孔子《论语·子路》中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宋明理学代表人物朱熹曾在《朱子语类》(卷十八)中,对宇宙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进行说明:“万物皆有此理,理旨同出一源。但所居之位不同,则其理之用不一。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朱熹所认为的“理”与儒家所倡导的“和”有异曲同工之妙,他所强调的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事物的各组成部分之间既相互独立各自发挥作用,又彼此联系统一于一个整体。2015年11月6日,阿里巴巴集团达成协议,双方宣布优酷土豆以现金形式被并购入阿里巴巴一子公司旗下。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在阿里提议下,阿里巴巴集团坚持“和而不同”的思想,继续任用优酷创始人古永锵,由其担任优酷土豆集团董事会主席和CEO,充分发挥其职业优势,领导业务发展。马云称,道家讲究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对于企业管理来说,儒家思想是中流砥柱。阿里巴巴集团收购优酷土豆并根据优酷土豆与其自身发展模式提出的运营方式,体现了在对立中统一与在统一中保持对立的思想,既追求“和”与“不同”中的“大同”思想,又体现了“整体中各部分保持独立,部分在独立中统一于整体”的思想,上述辩证思想即为并购重组后企业的发展指南。

孔子在《论语·学而》中云:“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并购重组后的企业必然要面临整合问题,人是整合的主体也是关键。第一,并购企业需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传播“和”,既可以通过文化海报、文化长廊的方式行进宣传,也可以开设传统文化课进行思想教育。马云称,儒家思想中蕴含了社会治理思想,对人与人、心与心的配合和交流有指导意义。[2]第二,通过领导者的表率作用起模范带头作用。2005年10月,阿里巴巴与美国雅虎达成协议,双方长期合作,阿里方面出资200万美元有效保护了雅虎中国的精华和人才。邓康明说,雅虎中国的员工和3721产品生产方严重断层,员工之间各自为政,尤其是再加上雅虎中国被并购后,员工举棋不定。马云坚持“和为贵”,制止了这场无休止的“战争”。阿里巴巴在人员整合上给出的答卷使雅虎600多名员工有570多名选择留下,离职人员仅占所有人员数量5%。阿里巴巴集团深得员工拥护与信任,此后两家公司在员工问题上达成高度一致,为公司的稳定经营夯实了基础。

2 以“义”为本

第一,义正己身。“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是孟子《告子上》中关于“舍生取义”的经典概括。“义”的应用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经常忽略的方面,而“崇正义”正是现代企业和员工需要遵循的原则,它关乎职业精神、企业内部人际关系与外部利益关系乃至整个社会的根本利益。2015年10月,阿里巴巴16年时阿里巴巴集团马云呼吁大家践行“公益三小时”。据了解,截至2017年,阿里巴巴公益三小时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参与人数累计高达17万次,公益时累计超过28万小时。马云也参与这项计划。2017年9月,阿里巴巴发布消息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人人3小时,公益亿起来”活动,至此,阿里巴巴将此项活动由集团内部推行为社会性公益活动。由此可见,阿里巴巴集团上至领导、下至员工都将“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并加以贯彻,因为“义”既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要求,也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在并购企业的冲突问题管理上,首先要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先,其次,企业领导树立典范,才能带动员工树立“义正己身”“以义为上”的职业精神,才有利于企业内部形成上下一致的和谐氛围,才能有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3]

第二,义利兼顾。为实现利益最大化,企业必然采取一系列经营手段,企业并购就是其发展壮大的产物,企业追逐利益无可厚非,但在逐利过程中必须坚持义与利两者兼顾、统一于管理之中,才是企业发展的长久之道。2012年11月29日,马云在世界浙商大会上称,中国共产党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反腐,二是扶贫。马云在致力于扶贫的同时还强调:“做公益、做慈善、做扶贫,都是自己最大的福报。”[4]阿里巴巴集团于2017年12月宣布成立脱贫基金,马云承诺在此投入100亿元,组建一套保障体系用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孔子曾在《论语·阳货》中说“君子义以为上”,提出了行为合乎“义”,才能称之为“君子”;同时他又在《里仁》中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眼光局限于“利”,便是“小人”作为;孔子的《宪问》《述而》还提出了“见利思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主张正确看待义与利,认为义和利两者是相互联系、统一的关系。阿里巴巴集团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做到不忘初心,与国家政策保持高度一致并全力支持,难能可贵。因此,坚持“崇正义”为企业和个人的本分,才能处理好企业并购过程中的复杂关系。

3 以“信”正人

“守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是企业立足之本,也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诚以修身、信以成业”,诚信能够正人,是以企业发展离不开诚信。孔子认为“民无信不立”。企业只有坚持诚信原则,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才能赢得更广阔的空间、谋求更长远的发展。

首先,并购重组后的企业对外应坚持诚信原则。习近平总书记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5]企业要以过硬的产品质量和信誉建立良好的企业间社交合作关系,为企业良性运行奠定潜在物质基础。其次,对并购企业内部领导者和员工进行诚信教育,一致的诚信观有利于企业内部同事之间和谐共处并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而建立良好的同事协作关系,才是“诚为先”“和为贵”的经营之道。[6]

诚信是阿里“六脉神剑”价值体系其中之一,即诚实正直、信守承诺。马云说:“商道的根本在于诚信的积累。我们公司所有的策略、战略都基于价值观。新来的员工可以业绩不好,但绝对不能欺骗客户,否则请马上离开阿里巴巴。”因此阿里巴巴集团能够以诚信的管理理念和经营理念,为客户提供满意度更高的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7]最后,并购企业对员工尤其要讲诚信。并购后的企业尤其要力求福利待遇一视同仁、实事求是、按时发放,诚信是员工信任的开始,更是工作积极性的保障。

4 以“德”为线、以“法”为底

中国传统文化中将“德”与“法”放在了重要位置,在并购重组企业中,“德”“法”至关重要,这是企业管理的“线”与“底”,这既是管理上要遵循的原则,也是企业内部所有工作人员乃至全社会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法”在当今社会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起到规范人的行为符合法律要求的作用。

4.1 “德”对并购企业的重要性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为政以德”的管理思想,把讲道德作为自己的治理方针之一,不但能促进企业发展,还能为企业树立正直、可靠、优质的企业形象。作为管理者尤其要注意自己的“德”,以德服人,“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颜渊》),马云经历了由教师到创业者再到如今知名企业家的身份转变,不变的是他能做到一直坚守初心,自始至终以为人师表的要求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管理策略,以德服人,方才成就今天不断并购企业壮大发展规模的局面。可见,领导者只有以身作则,修身重“德”,起到表率作用,才能在工作和生活当中引导并带领他人重视“德”,践行“德”。以“德”为做人准则,以“德”为线,方能解决企业并购后存在的冲突与矛盾。

4.2 “法”对企业重组的重要性

并购重组后企业一定要重视“法”,大到法律,小到企业规定,都要把“法”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这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解决并购企业内部问题的“底”。

对于并购重组后的企业,要根据并购企业双方实际情况并结合员工需求意向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权责清晰、张弛有度,符合员工就业价值观,员工才能尽职尽责,有价值认同感。商鞍在《商君书·君臣》中提出:“明主之治天下也,缘法而治”,可见“法”之于并购企业发展乃至国家稳定的重要性。“法”对企业起到以之为“底”的作用,正如战国时期管子所说:“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解也、角量也,谓之法。”

2013年,阿里巴巴进行腐败内部审查,共打击腐败人员28人,其中7人腐败情节较为严重,被移送司法机关。阿里巴巴在整顿过程中注重传统文化与企业和法律的有机结合,并表示反腐防腐是个系统工程,“公司不需要借口,一个真正想走得更远的公司需要的是勇气、智慧和能力”,及时纠正企业内部不正之风,为企业立“德”、守“法”夯实道德法律基础。[8]“德”与“法”虽然在传统文化中有所对立,但不可否认它们都是促进社会稳定有序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并购重组的企业中,尤其要做到以“德”为线、以“法”为底,遵守道德和法律底线,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在经济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21世纪,企业并购重组已成为实现互利共赢的手段之一。然而,企业的并购与重组是两个企业之间文化、价值观和经营管理方式等方面的碰撞与磨合。以孔子《论语》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文化成为企业在处理人际问题、管理问题和文化冲突时学习借鉴的经典之作,对并购重组的企业整合发展、做大做强具有突破性意义。

猜你喜欢

马云阿里巴巴诚信
马云:提前退休做一个让自己喜欢的人
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马云,你听我说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阿里巴巴:股大大,权大大,还是钱大大?
阿里巴巴打开财富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