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腔镜与腹腔镜手术剔除子宫壁间肌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07-13刘晓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18期
关键词:宫腔镜腹腔镜临床疗效

刘晓敏

【摘要】 目的 观察宫腔镜与腹腔镜手术剔除子宫壁间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子宫壁间肌瘤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宫腔镜组和腹腔镜组, 各45例。宫腔镜组患者实施宫腔镜手术治疗, 腹腔镜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 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妊娠率。结果 宫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腹腔镜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腹腔镜组, 围术期血红蛋白减低程度低于腹腔镜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转开腹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肌层完全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腹腔镜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患者月经改善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组患者发生1例术后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为2.22%;术后妊娠36例, 术后妊娠率为80.00%。腹腔镜组患者发生6例术后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术后妊娠22例, 术后妊娠率为48.89%。宫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腹腔镜组, 术后妊娠率高于腹腔镜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与腹腔镜手术均可有效治疗子宫壁间肌瘤, 但相较于腹腔镜手术, 宫腔镜手术治疗法对患者的创伤更小, 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还可提高患者术后妊娠率, 且安全性相对更高。

【关键词】 宫腔镜;腹腔镜;子宫壁间肌瘤;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8.025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一种生殖器良性肿瘤, 子宫壁间肌瘤是一种生长在子宫肌壁间的子宫肌瘤[1]。由于子宫壁间肌瘤会发生感染、脓化、继发性贫血、粘连、炎症, 导致患者不孕或流产,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殖健康[2]。因此, 对于子宫壁间肌瘤患者必须要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本文对比了宫腔镜与腹腔镜手术剔除子宫壁间肌瘤的临床疗效, 旨在为临床有效治疗子宫壁间肌瘤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90例子宫壁间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符合子宫壁间肌瘤诊断标准[3], 均已知晓并同意本次研究, 且均有生育要求, 同时排除非子宫间壁肌瘤导致不孕的患者。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宫腔镜组和腹腔镜组, 各45例。

宫腔镜组患者年龄22~35岁, 平均年龄(27.52±2.71)岁;肌瘤数目1~8个, 平均肌瘤數目(2.1±2.0)个;肌瘤直径10.0~71.5 mm, 平均肌瘤直径(36.87±12.45)mm。腹腔镜组患者年龄21~36岁, 平均年龄(27.49±2.84)岁;肌瘤数目1~8个, 平均肌瘤数目(2.2±2.0)个;肌瘤直径10.1~71.7 mm, 平均肌瘤直径(36.90±12.40)m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宫腔镜组患者实施宫腔镜手术治疗, 即在B超监护下用电极刀切开患者肌瘤表面黏膜与肌层, 然后静脉滴注缩宫素, 当肌瘤凸向宫腔时置入宫腔镜, 然后分离肌瘤周围黏膜和基层, 牵拉肌瘤并对称切除肌瘤组织或用卵圆钳夹出肌瘤。腹腔镜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 即在肌瘤和肌壁间隙注射缩宫素, 切开瘤体表面覆盖的浆膜和肌层, 采用抓钳夹住瘤体后进行钝性分离并剥除, 如果瘤体过大则使用旋切器进行剔除, 剔除后再进行缝合。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血红蛋白减低程度、术中转开腹率)、术后恢复情况(包括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肌层完全愈合时间及月经改善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妊娠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宫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腹腔镜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腹腔镜组, 围术期血红蛋白减低程度低于腹腔镜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中转开腹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宫腔镜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肌层完全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腹腔镜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月经改善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妊娠率比较 宫腔镜组患者发生1例术后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为2.22%;术后妊娠36例, 术后妊娠率为80.00%。腹腔镜组患者发生6例术后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术后妊娠22例, 术后妊娠率为48.89%。宫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腹腔镜组, 术后妊娠率高于腹腔镜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子宫壁间肌瘤是妇科常见病症之一, 由于子宫壁间肌瘤血运循环较好, 大部分瘤体均可不断进展使宫体严重变形而影响子宫收缩, 并可导致子宫内膜面积增加, 所以子宫壁间肌瘤患者常出现月经过多、过频及经期持续时间延长等临床症状, 长此以往, 还可导致患者出现继发性贫血、不孕、流产等不良事件[4-8]。

目前, 临床主要通过手术治疗该疾病, 本研究结果发现, 宫腔镜组手术时间短于腹腔镜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腹腔镜组围术期血红蛋白减低程度低于腹腔镜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原因是因为腹腔镜手术虽然是一种微创手术, 但其操作难度大, 很容易因操作失误对患者造成损伤, 增加术中出血量。而宫腔镜手术比腹腔镜手术对患者的创伤更小, 操作较腹腔镜手术更简单, 子宫没有切口且在剥除子宫壁间肌瘤后无需缝合, 所以宫腔镜手术中各手术指标要明显优于腹腔镜手术。此外本研究得出, 宫腔镜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肌层完全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腹腔镜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宫腔镜手术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 宫腔镜组患者发生1例术后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为2.22%;术后妊娠36例, 术后妊娠率为80.00%。腹腔镜组患者发生6例术后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术后妊娠22例, 术后妊娠率为48.89%。宫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腹腔镜组, 术后妊娠率高于腹腔镜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宫腔镜手术不仅治疗效果显著, 安全性较高, 更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

综上所述, 子宫壁间肌瘤患者实施宫腔镜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骏达, 赵静, 李燕, 等. 宫腔镜与腹腔镜手术剔除子宫壁间肌瘤的疗效对比. 中国性科学, 2016, 25(8):59-61.

[2] 李晶, 张春莲, 方彩云, 等. 腹腔镜与宫腔镜手术剔除子宫壁间肌瘤的价值对比. 中国性科学, 2018, 27(4):100-102.

[3] 姜艳萍, 张印星, 殷旭光, 等. 宫腔镜与腹腔镜子宫壁间肌瘤剔除术的手术学特点. 中国妇幼保健, 2018, 33(11):2591-2593.

[4] 刘娟弟, 邓晓红, 何菊仙, 等. 腹腔镜与官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对子宫壁间肌瘤患者卵巢功能、妊娠情况的影响.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7, 34(11):1597-1600.

[5] 申爱荣, 邹顺鸿 . 宫腔镜与腹腔镜手术剔除子宫壁间肌瘤临床分析.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14, 41(5):522-525.

[6] 邹顺鸿. 宫腔镜与腹腔镜手术剔除子宫壁间肌瘤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郑州大学, 2014.

[7] 李姚.宫腔镜与腹腔镜手术剔除子宫壁间肌瘤临床疗效对比.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11):28-29.

[8] 张先锋. 宫腔镜与腹腔镜子宫壁间肌瘤剔除术的手术学特点比较.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 25(17):11-12.

[收稿日期:2018-12-25]

猜你喜欢

宫腔镜腹腔镜临床疗效
辨证论治五行理念下中医情志疗法对宫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腹腔镜疝修补与传统开放疝修补的比较
宫腔镜下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比较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腹腔镜下胃袖式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运用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作用及预后分析
有关宫腔镜的这些真相,一起了解一下!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