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镁正常的Gitelman综合征1例

2019-07-10单娟萍龚淑文王时敏牟利军

浙江医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肾素氢氯噻嗪

单娟萍 龚淑文 王时敏 牟利军

Gitelman综合征(GS)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肾小管疾病,也是常见的遗传性低钾血症的病因之一,其全球发病率约为2.5/10万,主要临床表现为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低钙尿症、正常或偏低的血压以及激活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1]。该病主要是由SLC12A3基因突变,造成其编码的肾脏远曲小管噻嗪类利尿剂敏感的Na+/Cl-共同转运子(sodiumchloride cotransporter,NCC) 出现失活性突变所致。GS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部分患者可仅表现为乏力等症状,因此容易漏诊或误诊。低镁血症与低钙尿症是GS区别于Bartter综合征的重要特点,但近来发现,少数GS患者血镁正常。基因筛查是目前确诊GS的金标准[2],但基因检测技术复杂,费用昂贵,灵敏度有限[3];而氢氯噻嗪试验简单易行,费用低廉,灵敏度与特异度均较高,有助于对GS的临床诊断,在没有条件完成基因分析时尤其适合。笔者介绍绍兴市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例血镁正常的GS患者,以供同行参考。患者 男,28岁。因“反复乏力1年,发现血钾偏低3个月”于2017年9月11日收住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下感到乏力、纳差,偶有恶心、呕吐,有多饮、多尿,嗜盐,无明显夜尿增多,曾煎服中草药2个月(具体不详)无明显缓解,3个月前患者感胸闷、背部疼痛、头晕,无头痛,无发热,无腹痛、腹泻等不适,急诊入院查血钾偏低,给予氯化钾口服等对症处理后好转。1个月前患者出现腹泻、恶心,无呕吐,体重减轻,就诊于他院,肠镜检查未见异常,胃镜检查示糜烂性胃窦炎,血生化检查示血钾2.95mmol/L,血肌酐100μmol/L。为进一步诊治,拟“低钾血症”收住入院。患者既往史、个人史无特殊,无特殊药物、毒物接触史;发育正常,已婚未育;父母非近亲结婚,身体健康,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6.8℃,血压128/86 mmHg,心率93次/min,呼吸20次/min,体重80kg,身高 174cm,BMI 26.43 kg/m2;神志清,心、肺、腹部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四肢活动自如;肱二头肌腱、肱三头肌腱、膝腱、跟腱反射存在;病理征阴性。辅助检查:(1)血常规未见异常;(2)血生化:白蛋白43.3g/L,球蛋白22.4g/L,肾小球滤过率86.5ml/min,血肌酐101.3μmol/L,尿 酸 543.2 μmol/L, 钾 3.0 mmol/L,钠142.8mmol/L,氯100.3mmol/L,钙2.43mmol/L,镁 0.81mmol/L,无机磷 1.21mmol/L;(3)同步 24h 尿:尿量 2 638ml,蛋白 65.69mg,钙0.58mmol,钠 212.36 mmol,氯 203.13mmol,钾 34.87mmol;尿钙 /尿肌酐0.03mmol/mmol;(4)尿常规:pH 值 7.00,比重 1.015,蛋白质、红细胞阴性;(5)血气分析:血pH 7.477,PaCO237.9 kPa,实际碳酸氢根浓度27.4mmol/L,实际碱剩余 3.8mmol/L;(6)醛固酮(立位):129.3 pg/ml(正常值50~313 pg/ml),血浆肾素活性(立位):7.05ng/ml/h(正常值 1.45~5.00ng/ml/h);(7) 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QTc 390 ms;(8)泌尿系统B超、双侧肾上腺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患者虽然有肾性失钾,血压正常,代谢性碱中毒,低钙尿症,肾素激活,但血镁正常,不符合典型GS临床表现,故行氢氯噻嗪试验以检测远曲小管NCC功能。氢氯噻嗪试验提示患者使用氢氯噻嗪后,氯离子排泄分数较使用前升高0.901%,小于诊断界值2.3%,故判断该患者NCC对氢氯噻嗪反应功能丧失。为了进一步确定诊断,采用二代测序法对该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行基因检测,被检测的相关基因包括SLC12A1、KCNJ1、BAND、CLCNKA、CLCNKB、UMOD等。该样本检测到SLC12A3基因有1个杂合突变:c.1456G>A(编码区第1 456号核苷酸由鸟嘌呤变异为腺嘌呤),导致氨基酸改变p.D486N(第486号氨基酸由天冬氨酸变异为天冬酰胺)(图1),为错义突变。该变异不属于多态性位点,在人群中发生频率极低。经家系验证分析,患者父亲该位点杂合突变(图2),患者母亲该位点无突变。为了进一步寻找第2个突变位点,患者基因进行了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分析,但未找到大片段的重排或缺失突变。

治疗:患者联合使用螺内酯20mg 2次/d、氯化钾缓释片2g 2次/d口服,目前血钾维持在正常低限水平,无乏力等不适感,随访中。

图1 患者SLC12A3基因携带1个c.1456G>A(p.D486N)杂合突变

图2 患者父亲SLC22A12基因携带1个c.1456G>A(p.D486N)杂合突变

讨论 该患者为青年男性,慢性病程,临床表现为反复乏力,头晕。患者血压正常,血液检查示低血钾、低血氯、代谢性碱中毒、血镁正常、肾素激活,尿常规检查示肾性失钾、低尿钙。除了没有低镁血症外,该患者符合Gitelman综合征。氢氯噻嗪试验提示患者NCC功能丧失,基因分析提示SLC12A3基因有1个杂合突变,进一步MLPA分析未找到大片段病变。综合患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氢氯噻嗪试验以及基因分析结果,患者可以诊断为血镁正常的GS。

经典型Batter综合征与GS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相似,鉴别较为困难,主要区别在于GS起病较晚,一般在3岁后,有低镁血症与低钙尿症。而该患者起病较晚,尿钙水平偏低,与GS更为相符。既往认为,GS患者均有低镁血症,近来的研究发现,GS中血镁正常者并不少见。与存在低镁血症的GS患者相比,血镁正常的GS患者临床表现、电解质紊乱、代谢性碱中毒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等情况更轻,对氢氯噻嗪试验的反应更强;血镁正常的GS患者中,肾脏组织TRPM6蛋白表达接近正常,而有低镁血症的GS患者表达明显下降。基因分析结果表明,血镁正常的GS患者SLC12A3基因突变位点编码的相应NCC氨基酸更多位于细胞内区域。因此,有理由认为血镁正常的GS是表现较轻的一种GS亚型。

GS由SLC12A3基因突变所致,1966年Gitelman等[1]首次报道GS至今已发现的SLC12A3基因突变类型共有443种,其中包括错义突变及无义突变280种,缺失突变71种,剪接位点突变59种,插入突变32种和复杂的基因重组1种[4]。该患者测出SLC12A3基因有1个杂合突变。人类基因突变专业版数据库(HGMD)已报道其与GS有关[5]。患者父亲该位点杂合变异,母亲该位点无变异。该位点为疑似致病性变异。GS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理论上纯合或复合杂合变异才能致病。一代与二代测序只能检测微小的基因突变(点突变、微小缺失或重复),灵敏度仅为40%~70%,特异度90%~100%,联合MLPA检测,可将灵敏度提高至80%,但仍有15%~20%只找到一个致病突变[3]。原因在于另外一个突变位点可能位于包括内含子的调节区域,或者由未知的引起失盐性肾小管疾病的基因突变所致,但未包括在目前检测的panel内等[6]。虽基因检测为金标准,但其缺点为灵敏度偏低,检测技术复杂,费用高;而氢氯噻嗪试验在诊断GS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较高,国外报道分别能达到93%、100%[7],国内分别为 88%、100%[8]。氢氯噻嗪试验简单易行,对实验室设备要求不高,安全性高,因此可在欠发达地区推广功能试验,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率,减少漏诊、误诊。而且氢氯噻嗪试验能缩小基因检测筛查范围。对于该患者,虽然联合了二代测序与MLPA两种基因检测方法,仍然只找到一个杂合突变位点,但因为该患者的氢氯噻嗪试验提示NCC功能丧失,因此虽然该患者血镁正常,只有1个SLC12A3基因杂合位点突变,临床仍认为该患者的最终诊断为GS。

当患者确诊为GS后,需及时进行治疗,其中补钾、镁为最基本的治疗方法。既往的研究发现,螺内酯可能会改善GS患者的低钾水平[9]。同样,依普利酮也可有效的改善GS患者症状[10]。除此之外,阿米洛利和氨苯蝶啶也被证实可通过选择性阻断肾小管上皮细胞的NaCl离子通道,抑制醛固酮敏感的钠-钾转运体,从而具有保钾作用[11]。有报道称Aliskiren(一种直接肾素抑制剂)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用于GS患者的治疗[12]。然而,由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有降血压作用,因此目前不建议将其用于治疗GS患者。另有新的治疗观点为应用分子伴侣技术纠正突变蛋白质[13]。该例患者联合使用螺内酯、氯化钾缓释片,目前血钾维持在正常低限水平。

综上所述,临床应提高对这种血镁正常的亚型GS的认识,以免漏诊、误诊;相比较于基因检测,氢氯噻嗪试验简单易行,费用低廉,对GS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高,适合在基层医院或贫困地区开展。

猜你喜欢

肾素氢氯噻嗪
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
探讨不同血浆肾素活性高血压伴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心率、血压的异同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状况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叶酸对H型高血压伴舒张性心衰疗效观察研究
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蛋白含量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中肾素的关系研究
基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评析新冠病毒致多脏器损伤作用及中药干预作用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β-类固醇脱氢酶2活性与肾素关系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降压治疗:重视和合理使用噻嗪类利尿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