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

2019-07-09江亲富

江西教育C 2019年4期
关键词:教学探究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江亲富

摘   要: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刚脱离小学阶段,有了一定的思想和意识,在这个阶段为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既能够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又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再合适不过,这不单单是教学的要求,也是教师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初中语文    传统文化    教学探究

语文应该说是我国教育历史最长的科目,我国古代的私塾就特别重视语文教学,语文或多或少都承载着一些传统文化的思想和内容,继承了古代先贤的伟大思想、道德理论等,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辉煌文明,利用语文渗透传统文化可以说是教学的必然,也是身为中华儿女的重要责任。

一、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爱上传统文化

传递强大的民族文化自信。一个民族的内核就是文化,而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其文化历经了岁月和历史的考验,沧桑岁月见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见证了其强大的文化生命力。所以,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的时候要保持强大的文化自信,让学生也感受到这强大的文化自信,有了这种自信,学生自然就可以发自内心地喜爱上中国的传统文化,继续做传统文化的接班人。

教师可以《大唐盛世——唐诗主题课外诗词研讨课》为题目,为学生设计一堂以研究唐诗为主的课外诗词研讨公开课。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还对世界上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且对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教师可以拿李白的《清平调·其一》来举例说明,其诗中有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用十分巧妙而又华丽的辞藻刻画出了贵妃的美貌,第一句把云霞比作衣服,花比作容貌,第二句写出了鲜花受到春风露华的滋润之后,犹如贵妃受到皇帝的宠爱一般,第三、四句中又把贵妃分别比作仙女和嫦娥,反复作对比,更加强调了贵妃的艳丽和雍容,全诗语语浓艳、字字流葩,只有大唐这样繁荣昌盛的时代才能诞生出李白这样天赋异禀、浪漫非凡的伟大诗人。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应该为富有才华的先人感到骄傲,更应该为中华古代灿烂文明而感到自豪。学生对自己的民族产生了骄傲感和自豪感,自然就会对传统文化自发地产生兴趣,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爱上传统文化。

利用教学细节唤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学生有了文化自信之后,还需要通过日常教学让学生看到传统文化的美,唤起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师可以在教学细节中展现传统文化的优美,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间看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自然就会在潜意识中留下对于传统文化的良好印象。

以教学《答谢中书书》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通读文章,之后再带领学生翻译整篇古文。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这篇文章的题目——《答谢中书书》,翻译过来就是回复给谢中书的书信,那么可以看出这篇文章其实是一封和好友联络感情的信件,可是整篇文章丝毫不提及自己和对方,仅仅谈自己的所见所想,以现代的眼光看,如何都不能称之为一封像样的书信,那么为什么古人就可以用这样的书信交流呢?学生也许很难分析出其中的原委,但是教师可以帮助解惑,首先在古代很多文人墨客之间都是志向相通的,这样互相沟通起来也少了很多寒暄的废话,都是直抒胸臆,传递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但是通过这篇文章可以发现,就算是直接传递自己的想法,古代的文学家也会用含蓄的方式表达,本文就以赞美山水表现寄情于山水、隐于尘世的高尚情怀,这既表现出了中华文化崇尚含蓄、优雅美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做到了与好友直抒胸臆的目的。教师通过侧面分析、细节分析的方式,用细致入微的方式为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唤起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做到“润物细无声”教学,这也是渗透传统文化的体现。

二、组织传统文化相关的课堂活动

单纯地通过教学方式来渗透传统文化,这样很难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渗透传统文化还需要多管齐下、多路并发,这样才能够从各个方面保证学生学到真正优秀的传统文化,而组织和传统文化相关的语文课堂活动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办法。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举办“成语接龙”大赛,先由一个同学开始,说出一个成语,下一个同学接着上一个同学说出的成语,以此类推,直到有学生说不出来成语为止。如果有学生接不上来下一个成语,就要求学生用成语造一个句子,这样既积累了学生成语的词汇量,又提高了学生对于每个成语的了解和掌握。实际上成语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华民族向来讲究含蓄、内敛,同时又不乏精练、巧妙,而成语就很完美地诠释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这两个特点。教师开展成语接龙这样的课堂小游戏或者课堂小活动,不但能够渗透传统文化,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鼓励学生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

当学生爱上了传统文化,能够以非常轻松愉快的形式从日常教学中学习到传统文化时,教师将传统文化渗透进语文教学的任务可以说就已经成功大半了,但是学生也不是能够一直保持着长久的热爱和兴趣,教师需要不断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

比如在日常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命题作文,例如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强调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说明中国从古代开始就特别重视人的生命,可以让学生从珍惜生命的角度来写一篇文章,这样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就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在日常教学中,如果有学生很好地将传统文化合理发挥在自己的文章之中,甚至为传统文化添加了现代气息,教师都是可以提出鼓励和表扬的,以此来促进学生基于传统文化进行二次探索,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教师用实际行动为学生们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和强大的魅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这是将传统文化渗透进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手段。

教師在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是弘扬传统文化战线的主力军,不过教师不必强迫学生或者专门为学生开设传统文化学习科目,只要利用好语文教学这个入口,便可以将传统文化渗透给学生,让学生感悟到传统文化之美,从而发自内心地爱上传统文化,这才是传统文化教学的正确方式。

参考文献:

[1]段泽运.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学语文,2016(3):29-31.

[2]许殊红.试分析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新课程导学,2016(18).

[3]朱义.试论如何将传统文化渗透进初中语文教学中[J].课外语文,2017(15):164-164.

猜你喜欢

教学探究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