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出血患者应用开颅手术的临床分析

2019-07-08崔波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开颅手术脑出血分析

崔波

【摘 要】目的:研究开颅手术应用于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为后期治疗该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以我院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40例脑出血患者最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开颅脑内部血肿清除术,研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疗效达到Ⅰ级患者12例、疗效达到Ⅱ级患者21例,总有效率为(33/40)82.5%,脑出血患者采用开颅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对手术设备无过高要求,患者术中创伤面積小。结论:脑出血患者应用开颅手术临床效果显著,治疗安全,对手术设备无过高要求,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出血;开颅手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3--02

脑出血是神经外科临床发病率极高的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脑出血主要病因与高血压有关,多发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近年来,随着CT等医学影像设备在神经外科的应用,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逐渐变化,其中手术治疗是效果最为显著的方法。脑出血治疗中需要及时清除患者颅内血肿,缓解脑出血引发的占位效应。通过开颅手术能够避免血肿对脑组织产生的压迫,减轻颅内压,避免患者出现继发性脑损伤,对脑出血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2]。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开颅手术的临床疗效,为后期治疗该疾病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经患者家属同意。以我院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40例脑出血患者最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中男性患者数量为23例,女性患者数量为17例,入院后患者均出现高血压症状,其中35例患者存在明确高血压病史,5例患者无明确高血糖病史。40例脑出血患者均存在意识障碍,依据脑出血五级分类法,Ⅴ级0例,Ⅳ级13例,Ⅲ19例,Ⅱ级6例,Ⅰ级2例。依据GCS评分标准进行评估,低于5分共计10例,6-8分共计22例,超过9分8例。发病至手术治疗时间为1h-2d,平均时间为(7.21±1.57)h。

纳入标准:符合脑出血临床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精神类疾病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1.2 方法 所有40例患者均行开颅手术治疗,术前进行全身麻醉,通过CT等影像学检测手段确定血肿位置,以体表距离血肿最近的位置作为切口,设置直行或弧形切口。骨窗直径使用颅骨钻孔铣刀扩大至4-6cm,将患者硬脑膜十字形剪开。血肿部位使用脑针穿刺治疗,选择患者体内无血管区域,抽取血液积液 进行颅内减压,脑皮质切开1.5cm左右。在手术室照明情况良好的条件下,利用小口径低负压的吸引器将颅内大部分血肿进行吸收,操作过程中需要避免对患者周边脑组织造成的损伤。止血和清除血肿的过程在直视状态下完成,按照手术治疗的规范性要求进行止血。在患者血肿腔内部注射生理盐水,重点检查渗血是否出现在血肿腔内部。在完成上述操作后可进行硬脑膜减张缝合,引流管不放置在血肿腔内部。

1.3 评价标准 依据生活能力评价标准,将临床治疗效果划分为五级,Ⅰ级为脑出血症状完全消失,患者日常生活不受影响。Ⅱ级为血肿切除效果显著,患者生活能够自理,部分活动需要在家属协助下完成。Ⅲ级为患者生活无法自理,手术效果不理想。Ⅳ级为患者术后处于植物性生产状态,手术效果不够理想。Ⅴ级为术中或术后出现死亡。Ⅰ级、Ⅱ级属于临床效果显著。

2 结果

Ⅰ级患者12例、Ⅱ级患者21例,总有效率为(33/40)82.5%,脑出血患者采用开颅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对手术设备无过高要求,患者术中创伤面积小。术中出现1例患者死亡,原因为上消化道出血、呼吸衰竭。

3 讨论

脑出血属于临床发病率极高的疾病,主要发病机理为血肿在脑局部组织出血后大量形成,导致脑组织软化、坏死、异常受压,进而引发脑神经细胞损伤,如未能及时治疗,将会导致血肿面积增大,病情加重[3]。临床治疗脑出血主要通过手术,清除血肿,改善脑组织功能,进而实现脑出血致残率和致死率的全面下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取开颅手术治疗后,40例脑出血患者中Ⅰ级患者12例、Ⅱ级患者21例,总有效率为(33/40)82.5%,脑出血患者采用开颅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开颅手术是现阶段临床应用广泛的术式,能够对脑组织内部血肿有效清除,降低患者颅内压,避免患者出现水肿以及脑部缺氧等方面的问题,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研究表明,脑出血发病急,病情进展速度快,患者在发病后30min内血肿形成,血肿周边的脑组织会在6-7h出现严重水肿,主要原因为血清蛋白与血液凝固产生的毒性作用[4]。脑出血患者在发病期间普遍存在脑组织坏死,随着时间推移,病情加重,为此需要在发病后7h内进行手术治疗。开颅手术是临床应用广泛的治疗脑出血术式,能够及时清除脑组织内部血肿,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时效性,对手术中采用的医疗器械无过高要求,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传统的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创伤面积大,手术过程中会对脑组织产生牵拉,术后患者水肿明显,不利与预后效果的提升[5]。近年来,小骨窗开颅术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在术中通过影像学检查能够确定血肿的具体位置,麻醉后采取纵向头皮直切的方式能够有效的避免手术过程对患者头部功能区产生的影响。术中为使患者颅骨完全显露,需要使用小乳头撑开器,配合电钻钻孔和脑膜硬膜穿刺针进行穿刺,为血肿的吸收创造良好条件。该术式下切口长度不超过6cm,切开皮层不超过4cm,患者局部损伤较轻,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建立起血肿清除的通道,快速清除半固态以及液态的水肿,不会对患者神经工程产生影响,脑室系统能够有效复位,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能够降低[6]。在术中,医护人员需要预防脑疝、脑水肿等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水肿对患者脑组织产生的压迫作用,合理控制手术时间,避免对患者造成继发性损害。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缺乏统一的适应症标准,为此需要结合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脑出血患者无意识障碍,无需手术。如患者出现深度昏迷、瞳孔双侧散大、多器官衰竭,手术无法取得良好效果。无明显脑疝,存在意识障碍的患者可以采用手术治疗。通常存在Ⅰ级意识障碍患者无需进行手术治疗,Ⅴ级意识障碍需要手术质量,Ⅱ级、Ⅲ级意识障碍患者可以选择手术治疗,Ⅳ级患者也需要手术治疗。在选择治疗方案的过程中也需要充分考虑出血位置和出血量,如丘脑出血量超过10ml,皮质下出血量超过25ml需要手术治疗,在脑干出血急性期通常不需要手术治疗,在小脑、皮质下等较浅的位置出血,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在患者存在心、肝、肾等疾病以及出血量较大的情况,需要与患者家属沟通,向其讲解手术治疗的效果以及预后恢复可能存在的问题,在患者家属同意的基础上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脑出血属于临床常见危重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开颅手术是临床治疗脑出血的常见方法,能够快速清除血肿,减轻颅内压,避免脑组织大面积受损,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对预后效果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田仁富,潘轲,谭雪瑛.冠状缝前入路神经内镜手术与外侧裂入路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对比[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06):701-703.

叶建忠,张宏伟,崔凤启等.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疗效[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21(05):530-533.

高继英,石代乐,高晓玲等.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应用高压氧治疗对患者血清MMP-9、ICAM-1、NSE、hs-CRP水平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9,59(14):80-82.

陈委,叶宇,欧阳锡华等.微创引流术与开颅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疗效及对相关蛋白因子水平的影响[J].实用老年医学,2019(05):480-483.

张雷,杨华.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价值对比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7):164.

白月儿,蒋翠.高危因素动态评估与护理干预预防脑出血术后误吸和肺部感染的效果观察[J].健康研究,2019,39(02):239-240.

猜你喜欢

开颅手术脑出血分析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颅内减压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微创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在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健康宣教中的应用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开颅手术后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危险因素分析
颞肌骨膜瓣缝合对开颅术后头皮下积液发生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