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的写作教学

2019-07-08孙洪霞

神州·中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理论指导写作教学

摘要:写作的理想境界是“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写作是表达的艺术,教学是激励的艺术。我的作文教学启示是:作文教学要有正确的理论思想指导;作文教学要重视积累、培养兴趣;注重作文教学的过程管理。

关键词:写作教学;理论指导;重积累养兴趣;写作管理

一、作文教学要有正确的理论思想指导

语文教师学作文教学思想理论,目的在于以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减少盲目性,提高有效性,教育要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当代指导我们教育教学的理论,作文教学要注重积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应重视作文讲评,用这个思想指导作文教学实践,有一系列的问题可以研究,因此作文教学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随意性是要不得的。

二、作文教学要重视积累,培养兴趣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对作文教学来说,这种精神也尤为重要,我逐步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诵名诗、读名著、学名人。在诵读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把书中的智慧变为自己的知识,自己的教养,以此来培养学生写文章的强烈兴趣。具体做法如下:

1、诵名诗

每周共四次语文课,每课一首古今中外的诗词歌赋,朗朗的读书声在课前5分钟就已响起,那种感觉是非常美妙的,诵后默写,然后指点迷津,如:哪是名句?其表层意思和深层哲理是什么?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如何?有时还简介一下作者的奇闻轶事,因此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这样,初中三年300多首诗词已耳熟能详。只背诵还不够,还要让诗词在作文实践中应用,如我的学生杜青在《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写道:多少书里的诗赋,让我们心旷神怡,不必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高洁莲花,也不必说“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坚毅梅花,单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感人的友谊,就已让我为之感叹……文中的题目是苏轼的名言,句子的结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灵活运用,片段中主要的内容是优美的古诗词,兼有对诗词的评价。学生如此活跃的思维令我兴奋不已,因为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了,形象思维发展了,诗词迁移的兴趣自然而然也发展起来。

2、读名著

每学期规定同学们读三部名著,每月进行小总结,写出文章来谈自己的感受,如刘祉娴的文章中写道:林黛玉,你多才多艺,你的一颦一笑无人能及,斑斑湘妃竹,在雨中述说着你生命的刹那芳华,的确,你没有王熙凤的泼辣逢迎,没有薛宝钗的虚伪做作,颦儿,你的纯洁气质正是我看好的……名著中的人物性格、事件等最基本的知识熟记在脑子里,才能融会贯通,达到化境,学生的身上也具有文化气质。

3、学名人

目的是让学生从这些古今中外名人身上汲取一种积极乐观、处逆境而不倒的精神,如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中国的毛泽东、周恩来、范仲淹、欧阳修,这些知识有的是在讲课文的时候展現给学生的,大部分是在课外阅读时浏览到的。名人的丰功伟绩既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又可以自然而然地反映在他们的文章中。

在诵名诗、读名著、学名人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的学习生活充满文化的气息,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增强了作文的文化底蕴。

三、作文教学注重过程的管理

作文教学的过程管理,即观察过程、选材过程、构思过程、表达过程、作文讲评过程。

在边学习边实践的过程中,我也在苦苦寻找一种适合于自己学生的作文教学方式,即教给学生科学有效的观察方法。首先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学会观察方法,其次是必须深入生活,用真心去感受生活,如学习了《核舟记》后,我让学生观察当地的一些民间艺术,如王杲铺镇的“撼天雷”、苏集乡的“麦雕画”。“撼天雷”是一种鼓子秧歌,每年我镇的领导总要在农民艺术节和正月十五元宵节期间,组织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进行表演,其气势是非常宏大的,同学们有的身入其中,跳舞、打鼓;有的是旁观者,经过我的稍微点拨,学生的文章写的似行云流水,精彩纷呈,这也让我意识到,生活中源头活水流淌,锻炼好观察的本领,笔下的文章就会新意长流。

在指导学生如何围绕中心选材方面,我始终坚持让学生紧扣中心,选择那些生动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新颖活泼的材料。在训练学生缜密的构思能力时,我让学生在动笔之前在脑子里设计好要写的各方面,即打腹稿,然后用简洁的文字提纲挈领地记下要点,即列提纲。在指导学生如何表达方面,重点是让学生锤炼好语言思想,对词语要慎加选择,写好每一个句子,写文章其实就是整理思想和经验,真正做到吾手写吾心。

作文讲评过程,是20年来坚持的最好的一方面,感觉还是非常有效的,而且我也在慢慢地把这些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我的学生非常喜欢上作文讲评课,因为在讲评课上,学生看得见、听得着,文在眼前、人在身边,讲优长、评不足,倍觉亲切,讲评课开阔了学生的视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出了一批批妙笔生花的学生,快快乐乐地上了一堂堂有磁性的作文课。

作者简介:孙洪霞(1970.9.7)女,籍贯: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王杲铺镇徐官屯村,单位:平原县第二中学,职称:中学一级,研究方向:初中语文。

猜你喜欢

理论指导写作教学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语言迁移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可加工性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情境教学
SOLO理论指导下的听评课——以《新文化运动》观课为例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