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019-07-08王玲

学周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摘 要:现今,国家的兴盛靠创新,民族的强大靠创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更离不开创新。因此,创新教育越来越占据了素质教育的核心地位,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则是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需要创设良好的创新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创设创新思维的情境;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21-008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1.07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此浅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良好的创新氛围

(一)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虽然是数学课,但我认为课堂上渗透的知识并不能局限于数学。一堂好的数学课,内容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应该渗透语文、英语、科学、品德等各个学科。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变得丰满有趣,同时也能够使学生从更深的层次理解数学学科的价值和魅力所在。

我们都知道,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即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我们教师应利用数学学科的这些特点来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把数学和生活以及其他学科的联系融入其中,吸引学生的兴趣。当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以后就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设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學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考虑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还要根据小学生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小学低年级段要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高年级段要为学生提供严谨有序的学习氛围。为不同年龄段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素材和空间,就能让学生在学科气息环绕的氛围中去参与探究、研讨、交流,从而创造性地获得知识。学生的主动参与应该是一种自觉的行动,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谈不上主动参与。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竭尽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小学生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要想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创新有益于学习和参与的氛围,努力给学生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情境,特别是把学生感兴趣的身边的或者生活中的经历融入其中。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学生学习和理解的难度,也能够深化学生的理解。同时,这样的设计可使学生的思维不仅停留在课堂上,还延伸到课外。而且,教师也对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有了大概的了解。

(三)灵活多变的激励与评价,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如何让学生实现认识自我呢?这就要求教师依靠教学中各种各样的评价手段,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激励语言,激励手段,互评、自评以及阶段性的监测,同时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从而使学生真正认识自我。

在小学低年级段,教师可以运用激励性的语言或物质性的奖励,如可以给学生发小红花,代表赞赏的大拇指、小印章,抑或者是适当的掌声鼓励等。而到了小学高年级段,教师则可以在评价的同时让学生自我评价(即学生自己觉得自己的发言如何,表现如何,还有哪些有待提高的地方等),也可以采取学生互评(即是否赞同同学的发言,觉得同学还有哪些需要提高的地方,是否向同学学习等),还可以小组内互相评价。此外,教师评价时应该丰富多彩,且有具体的指向性,切勿为了评价而评价,或者是模糊的评价,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的作用不大。

二、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创设创新思维的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开拓创新思维。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如几何图形的教学可利用多媒体从实物中剥离,计算的教学亦可与应用的教学紧密结合等,以使学生视野开阔,也使各知识点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不仅要创新数学,更要去创新生活。

情境式教学模式是当前我们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通过有效的情境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化繁为简,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知识。就目前来看,我们应用最为普遍的就是多媒体教学。它不仅能够直观给学生呈现所学,而且形式是多样化的,能够把抽象的文字表述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分析,有利于实现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而且还能对所学知识及时进行拓展和延伸。这样,既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主动地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创造性地获取新知,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多媒体教育手段的神奇。当然,我们还可以结合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为切入点给学生创设情境。这样,学生会感到非常的亲切,也会因为有类似的经历而喜欢参与其中。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在情境的设置过程中要注意情境和学生现实经历的联系性,要努力营造一条主线,以学习内容为依据把若干个问题融入其中,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凸显出其价值所在。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选准知识点,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多媒体工具,以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情境。

三、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可以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这一过程实际是学生积极思考的过程。因此要想创新就要先学会质疑,质疑是创新起点。对此,我们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进而提出一些创造性问题,并指导学生自己解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既获得知识,又提高能力。

此外,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需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我们知道,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自我学习的主人,课堂应该是属于学生的。因此,我们作为教师要敢于放权,彻底转变之前应试教育管得太多、说得太多的弊端,并结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给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大胆质疑,在探究中去发现问题进而学会解决问题。这需要教师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把有利于学生自主學习的教学模式融入其中。如教师可以采取导学案模式,在学生有效预习的基础上一步步引导学生结合所学进行探究;也可以采取较为普遍的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层次进行分组,但是要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且最好能够形成有效的竞争氛围,可以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组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质疑和探究,在合作的基础上共同进步,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进而能够解决问题,有效调动学生。

古人曾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疑”就没有学生的探索。课堂上,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不正确,如果我们教师对其全盘否定,一棍子打死,有些胆小的学生以后就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了。因此,我们应该正面引导,尊重学生的自尊心,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还有许多,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而且,需要我们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创新点,高效利用多媒体手段,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相信学生定会创造一个不一样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张宝臣.高等师范教育改革与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4).

[2]蒋宇彬.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5).

[3]岳增刚.数学“情境—问题”教学对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探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6.

[4]殷聪聪.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学习兴趣、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责任编辑 张翼翔]

作者简介: 王玲(1982.12— ),女,汉族,天津静海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