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颜氏家训》中的家庭教育思想及现代启示

2019-07-08周先进谢黎

学理论·下 2019年3期
关键词:颜氏家训家庭教育启示

周先进 谢黎

摘 要:《颜氏家训》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充分融合了儒学、道学和佛学等多元思想,系统提出并阐发了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家国情怀和修身立学等,笔者以《颜氏家训》的基本内容为参考,认为当代家庭教育应重视在孩子关键期对语言与艺术的教育,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平衡家庭教育中德育与智育的比重,教育引导孩子统筹规划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关键词:《颜氏家训》;家庭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3-0137-04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习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1]充分说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然而过去以道德培养为核心的家庭教育发生了改变,“重智轻德”成为普遍现象。《颜氏家训》作为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对家庭教育进行全面系统阐述的著作,其中的家庭教育思想对解决当代中国大多数家庭的家长教育缺失和失信等问题有重要意义和启示作用。

一、《颜氏家训》的思想来源

颜之推将家庭教育思想凝聚在其著作《颜氏家训》内,《颜氏家训》中的许多篇章常把“《礼》云”、“孔子曰”作为立论点,多以孔子的教育观为论据,是对儒家倡导的家学门风和人生哲学的继承,充盈着儒家的伦理规范。颜之推对儒学传统的继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价值取向上,儒家主张“内道德而外事功”,即把德行修养付诸社会实践并为他人和社会带来利益,而颜之推鼓励子弟求名,积极追求“勋业”。二是在家教方法上,孔子说自己“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承认是好学才使自己与众不同[2],同时儒家思想认为是后天的学习使本性相似的人在道德学养上有了分殊,因此提倡通过学习来提升道德的家教方法。颜之推有类似的思想,他将人分为“上智”“下愚”“中庸”,并且明确提出中庸之人要通过学习来增进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能力。三是强调家教诉求,颜之推在《名实》中明确提出家庭教育中要有“名教”,这与儒家“教之以德”的“德教”观念紧密相连,儒家提出通过提升人的道德意识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而促进社会和谐,与之对应,颜之推则提出“劝其立名,则获其实”,认为厚德之人应当扬名以引导世人向善。他劝勉人们向伯夷学习清廉,向季札学习仁爱,向柳下惠学习坚贞,向史鱼学习刚直。通过宣扬这些圣人的风气来使众人效仿他们,让这些风气得到赓续。

魏晋时期玄学盛行,清谈成为该时期名士的象征,儒家的伦理教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冲击。颜之推虽一开始表明自己对儒家传统的坚守,在《勉学》中以“性既顽鲁,亦所不好云”宣称自己对玄学不感兴趣,并批判玄学领袖人物何晏、王弼和谢鲲等人根本只是“直取其清谈雅论,剖玄其微,宾主往复,娱心悦耳,非济世成俗之要也”[3],但他又讲“神仙之事,未可全诬”[3],提倡子弟用药物养身调气,强调子弟要遵循的是道学中的作息时间、寒暖变化和饮食禁忌,而不是炼丹等超脱尘世之事。

颜之推的思想除了受到儒、道的影响外,还受到了佛教教义的影响,他对佛学极度推崇,他讲“内外两教,本为一体,渐极为异,深浅不同”[4],他认为佛、儒本是一体,并将儒家经典的仁义礼智信与佛教经典的戒杀、戒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酒五种禁戒对应联系起来,论证两者在伦理要求上的一致性。

在魏晋时期动乱不安的时代背景下,当时的儒学已不能解救人们,人们更倾向用道、佛的教义来解放自己,用清谈来减轻自己内心的痛苦。颜之推在坚持以儒家传统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前提下,对玄、佛思想进行接纳与吸收,弥补儒学的不足,巩固儒学的地位,达到以玄充儒、以佛匡儒的目的。

二、《颜氏家训》的基本内容

《颜氏家训》中有关家庭教育原则、家国情怀和修身立学的论述构建了我国古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理论体系。

(一)家庭教育的原则

“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3]颜之推认为人们往往更相信亲近的人,听从敬佩的人,父母跟孩子相处最密切,也是孩子第一个榜样。因此相较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深思的是,在大多数家长眼中,孩子成为父母是血缘传承和物种繁衍的必要事件,而轻视了自身承载着的引导子代良性成长的责任,很多父母选择教育方式缺乏考量,在權威性和关爱性的权衡度上拿捏失当,过度管控或一味溺爱都适得其反。根据家庭教育的优势与难点,颜之推提出了以下家庭教育原则。

第一,及早施教,抓住时机。颜之推认为儿童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幼年时期是人生奠基的重要阶段,也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5]。一是因为儿童“神情未定”,只要稍加熏染,即使“无心于学”也能够“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二是因为儿童“精神专利”,易于学习,等到长大以后,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效果不及幼年;三是颜之推以己为鉴,在自己幼年时期,颜氏风教缜密,颜之推“规行矩步,安辞定色,锵锵翼翼”,而后因年幼丧父,家道中落,颜之推无人督正,便“肆语轻言,不修边幅”,等到十七八岁“知砥砺”时,已经“习若自然,卒难洗荡”,诚如孔子之言,“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据此,颜之推提倡早教,最好的家庭教育应从胎教开始,“圣王有胎教之法”,即便寻常百姓家也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这样一来,“比及数岁,可省笞罚”[4]。

第二,恩威并施,爱教结合。颜之推讲“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4],他把父母的督促训导比作汤药针艾,并指出没有父母愿意鞭笞自己的孩子,但只有严厉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爱与教并非此消彼长的矛盾体,爱明于教,教基于爱,爱与教相寓相生,子女方能成长成才。他以自己为例,因为年幼丧父,“慈兄鞠养,苦心备至”,但因长兄“有仁无威,导示不切”,所以自己养成了懒散等不良习惯。那些“无教而有爱”的父母,放纵孩子任性妄为的欲望,该告诫的反而纵容,应苛责的反而称赞,当孩子有认知时,还以为道理即是如此,习气定性后,彼时父母方觉后悔,然后就算动用拳脚棍棒也收效甚微了,甚至会招致孩子的怨恨,等到孩子长大成人,将会积习难改,以致道德败坏。

第三,树立榜样,环境熏陶。颜之推指出“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4],强调长辈应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德行榜样,这样有利于为孩子营造健康成长氛围。他还认同墨子的“染丝说”,强调环境对儿童品性形成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3],这与现代儿童心理学中儿童的身心发展实现于自身无意识的模仿中、实现于潜移默化的环境熏陶中的观点相符。

第四,语言教育,严格督正。颜之推十分重视儿童时期的语言教育,他在《音辞》中对儿童语言教育的作用与要求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此列举了南北方著作中“焉”“好恶”和“甫”等字发音的区别说明了儿童应学习通用语言,避免方言在社会交往中带来的不便与误解。除此之外,他还提出“吾家儿女,虽在孩稚,便渐督正之,一言讹替,以为己罪,云为品物,未考书记,不敢辄名”[3],教给孩子的语言、词汇及发音需清晰准确且无误,孩子发音有误时应该严格纠正,否则发音习惯一旦形成,之后很难再改变。

第五,艺术教育,娱心畅情。颜之推把除了儒家五经以外的琴、棋、书、画等学习内容统称为“杂艺”,对这些内容的阐述表现了颜之推的艺术教育主张。首先,他认为艺术教育不同于其他学习,它需要个体良好的天赋而不仅仅是依靠努力。其次,他举了王羲之、顾士端父子和刘岳等人的例子,提出无论是哪一种技艺都“不须过精”,否则“常为人役”“亦为猥役”“怀羞恨”。最后,他指出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娱心畅情,不应有功利心理。

(二)家国情怀

《颜氏家训》具有鲜明的儒家家庭教育思想色彩,沿袭了儒家“无国就无家”的家国情怀,认为家国之间紧密相连,将“齐家”和参与到“治国”的事业中视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齐家方面,颜之推提倡治家要有一定法度但不能“过严苛”,他把治家的宽严标准等同于治国律例,强调约束家人行为的同时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颜之推认为节俭能够保障家庭的富余,“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4],善于管理家业的人,不出门却有充足的维持生计的各种物品,因此无论是日常衣食,还是礼丧之事,都应“随力所至,勿刳竭生资”[3],奢侈的生活风气不利于锻炼孩子生存能力、抗压能力。

在治国方面,颜之推的思想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他对当时社会不良风气的批判。颜之推生活的时代,文雅书生只空谈不实干,士大夫阶层浮华奢靡,他对为官者不胜任实际事务、不了解前线战事、不体会耕种的辛苦、不明白劳役的艰辛却高踞吏民之上、坐收可观的俸禄等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二是他的社会担当意识。这种意识主要表现在他的“社会教化”思想中,他教导子孙通过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去影响他人,创建“勋业”去宣扬高尚品格,告诫子孙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三是他对为官准则的见解。“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3],他将国家需要的人才分为“朝廷之臣”“文史之臣”“军旅之臣”“藩屏之臣”“使命之臣”“兴造之臣”,这六类人才各有通晓领域,他认为无人能做全才,但只要于其中某一方面善做精为,为官者就可以人尽其才、问心无愧了。

(三)修身立学

《颜氏家训》全卷分20篇,修身之论和立学之论占了大量篇幅,每一篇都在告诫子孙如何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如何为人处世、待人接物,警醒子孙重视学习。

颜之推的修身论具有明显的儒家特色。他认为做人的首要任务是孝悌,恭孝父母,悌敬兄弟,这是人伦之本。就“孝”而言,自己年幼時“每从两兄,晓夕温,规行矩步,安辞定色,锵锵翼翼,若朝严君焉”[3],把向父母请安看作十分严肃且重要的事情,他还认为真正的孝子应该做到“先意承颜”“怡声下气”“不惮劬劳,以致甘软”[3]。就“悌”而言,颜之推在《兄弟篇》中进行了详细阐述,他认为兄弟是家族情义赖以维系的三种关系①基础之一,所以“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4],兄友弟恭,伯埙仲篪,家族成员间就能相亲相爱,一旦“兄弟不睦”,亲族间开始疏远而丧失凝聚力,危急患难时刻没有互助精神,最终导致即便一方被外人欺辱也无人相助。再就“礼”而言,他说:“礼为教本,敬者身基。”[3]认为保持礼让与恭敬的人,能够“瞿然自失,敛容抑志”[3],但失去“礼”的人,目无法纪,容易违反社会典章制度,触犯刑律,严重者甚至招致杀身之祸,牵连家族。

颜之推虽然鼓励子弟追求“勋业”,但他强调更重要的是为人要有节操,要懂知足。颜之推自己迫于现实,不得不效力于鲜卑贵族,可内心时刻谨记自己的节操观。他对齐朝一士大夫为向权贵求荣,而教子“鲜卑语”“奏琵琶”的行为,予以严厉抨击,并告诫自己的子孙“若由此业,自至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3]。节操源于知足,颜之推将先祖靖侯的“汝家书生门户,世无富贵;自今仕宦不可过二千石,婚姻勿贪势家”[3]作为至理名言并铭记于心,因此,颜之推主张“少欲知足,为立涯限尔”[3],他对“涯限”做了具体阐释:“常以二十口家,奴婢盛多,不可出二十人,良田十顷,堂室才蔽风雨,车马仅代杖策,蓄财数万,以拟吉凶急速”[3],除此之外,做官也只求中品。这些不仅反映了他的凛然正气,更对其子弟在物欲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品格有积极意义。

颜之推特别重视子弟学习修养问题,且其学习论侧重突出学习的实践性和实用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他十分重视技艺研究,颜之推认为无论是读书还是骑射、投壶、博弈等都属于技艺,都可以怡情养性或有助于日常生活。为此他明确指出:“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尤为一艺,得以自资。”[3]可见他把学习儒经当作一种技艺而不是附庸风雅的手段,此外“爰及农商工贾,厮役奴隶,钓鱼屠肉,贩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3],他认为所有行业都会有杰出的人,每一个行业的杰出之人都足以被当作学习的榜样,也就符合他说的“有学艺者,触地而安”[3],这种为学思想透露出强烈的实用主义色彩。另一方面是他十分重视能力培养,他批判当时的读书人“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只知“吟啸谈谑,讽咏辞赋”[3],却不行忠孝仁义,不识楣稷黍,颜之推希望不懂“养亲”“事君”的人和品性“骄奢”“鄙吝”“暴悍”“怯懦”的人都能细品书籍,从字里行间感受古人如何为子为臣、恭俭重义、宽容无畏,然后做到自省自警、付诸实践,这样做学问才能达到“开心明目,利于行耳”的目的,这种智育思想体现了他学以致用和知行结合的观点。

颜之推还十分注重学习方法的养成,他认为好的学习方法能够使学习事半功倍。首先他提出学习要勤奋,苏秦“握锥”、文党“投斧”、孙康“照雪”、车胤“聚萤”、倪宽“锄则带经”、路温舒“牧则编简”等等,这些都是勤学的典型。“学问有利钝”,但“钝学累功,不妨精熟”[3],条件的恶劣和天资的低下不是疏于学习的借口,只要舍得花心思下功夫,勤学苦练,就能弥补环境和天赋上的差距。其次他认为学习要谦虚,他抨击道“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3],求学本应是为了充实丰富自己而非为了向他人夸耀,并指出“学者犹种树也”,学习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不能追求一蹴而就,他认为如果有人因为读了一些书就“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这样的人是在“以学自损”,这样的学习“不如无学”。最后学习要将博览与专精结合起来,他赞扬汉朝的读书人专精一部经书来弘扬圣人之道的同时也肯定崔浩、张伟、刘芳和邢子才这四位学者的才识广博,并直接表示“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3],表达希望自己的子弟将博览与专精结合起来的期盼。

三、《颜氏家训》的现代启示

(一)重视在孩子关键期进行语言与艺术的教育

颜之推有关孩子关键期语言习惯养成与艺术素养提升的论述,揭示了早期语言教育和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从语言教育层面来说,学习和掌握语言是儿童早期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儿童通过语言来认知事物、感知情感,在人口流动融合、乡土观念转变的今天,普通话日益普及,引导儿童精确掌握语言显得尤其重要。现实家庭生活中,一些家庭或因家长态度消极和行为应付而使语言教育流于形式,或因家长文化层次和地域籍贯局限而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这些主观和客观的原因限制了孩子理解表达能力的提升。为做好孩子早期语言教育,家长应当深刻认识到及早进行语言教育的重要性,在孩子识字阶段全程投入,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措辞和用语,不因言语漂浮或者不懂装懂而误导孩子,正确引导孩子表达,日常化地与孩子保持交流互动,有条件的家庭可适时培养锻炼孩子的公众演讲能力。

从艺术教育层面来说,颜之推推崇艺术教育旨在娱心畅情、全面发展,不带有功利色彩,而当前社会中,各类艺术培训机构林立,许多孩子受家长强制要求或优待加分政策诱使而选择进行艺术学习,沉迷技能竞赛,热衷专业考级,完全与颜之推提倡的“不须过精”相背离。艺术为孩子真正应该带来的是审美意识的觉醒、天然性情的表达和艺术精神的启蒙,而不是功利性的存在,若非在艺术上体现出过人的天赋以及高度的热情,孩子不应被强行安排参加艺术培训,家长实施艺术教育要把握自愿、契合、适度、怡情的原则,既要鼓励孩子在学业之余发展艺术兴趣,又要避免陷入盲目参训的误区。

(二)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孩子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环境习染,二是人际交往。

从环境习染来说,颜之推推崇墨子的“染丝说”,认为孩子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内决定他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因此,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的学习与生活环境。首先,父母之间要和睦恩爱,对待孩子亦师亦友,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其次,在选择孩子就读学校时应充分考虑校风和师德,教育孩子辨人识人、谨慎交友,避免在校期间受恶习侵扰;最后,积极关注居住社区的人文环境建设,适当丰富邻里之间的沟通互动,良好的社区环境会在无形中提升孩子性格的开放度和认知的接触面。

从人际交往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思想、言行举止和价值观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马卡连柯曾说过:“不要以为只有在你们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在进行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讲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乐和发愁,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5]因此,父母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身修养,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除了父母,孩子的伙伴是他们早期交往最频繁的人,在游戏互动过程中,彼此比较,彼此模仿,孩子伙伴的品行对孩子的影响不可忽视,因此家长应引导孩子选择有正面示范的伙伴群体。

(三)培养孩子对家庭与国家间关系的认知

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孩子通常会被灌输“先国后家”“先满足大家再考虑小家”的家国理念,尤其会被要求牺牲小家来成全大家,殊不知,这样一种理念容易割裂小家与大家之间的联系,最终造成爱国教育大且空泛。颜之推强调的是家与国的统一,家庭之礼犹如邦国之仪,“齐家”之法犹如“治国”之道,他主张通过“齐家”来培养有才干的人参与到“治国”的事业当中去。顾家而误国,为国而舍家,这都是不当的抉择,家与国,两者可以兼顾,如何处理好家国关系是现代家庭教育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家长要时刻强化孩子的家国情怀,告诉孩子既要成为家庭的骄傲,也要争当国家的希望,一方面要教导孩子有家庭责任感,塑造孩子的家庭意识,同时以身作则,传承好家族中的优秀精神,形成良好的家风,另一方面要教导孩子有国家荣誉感,常说爱国故事,常讲爱国传统,常言报国人物,传递国家正面形象,牢固树立孩子的爱国思想和集体意识,鼓励孩子刻苦努力以服务社会、反哺国家,做出成绩来为国奉献。

(四)平衡在家庭教育中德育与智育的比重

颜之推坚持“礼教为本”“人伦为重”,强调“守道崇德”以立身处世,提倡读书是为了提升自身道德修养的学习理念,把道德教育当作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一思想对当前大多数家庭教育中“重智轻德”的现状有警醒意义。随着物质条件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家庭早期教育形式和内容得到丰富,但大多数家庭只注重强化有关智力开发和技能特长的训练,忽视孩子道德素质的培养,缺乏对孩子的挫折教育,错过孩子良好行为习惯与优良品质形成培育的关键期,长期的片面化趋向教育会影响孩子完整人格的塑造,对孩子物质需求的无条件满足造成独立自主能力的缺失。同时具备智慧和道德是成長成才的关键,在做好智育的同时,家长必须重视德育。一是注重礼仪礼貌培养,家长不应将孩子的无理胡闹解读为天性所在,要在儿童时期规范好孩子的礼节养成,对待长辈恭敬孝顺,对待同辈团结友爱,对待事物和气有度;二是注重传统精神传承,我国有五千年的优秀历史,其中凝聚积淀的无数美德值得我们继承发扬,家长可以通过讲好历史故事和宣传民族精神来启发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观荣辱观;三是注重情感认知建立,孩子感知情感的角度左右其行为的发生,家长应当善于教导孩子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对于身边发生的人情世故乃至社会热点事件,家长要传达正确积极的观点。

(五)教育孩子统筹规划养成自主学习能力

颜之推说:“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于瞑目而无见者也。”儿童时期是学习的最佳时期,有最好的学习效果,但即使到了老年也不应该停止學习,并且颜之推认为人与人之间虽有天赋的差异,但能通过后天的努力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缩小差异。当前家庭教育中,部分家长一味地用物质奖励或精神“贿赂”作为交换条件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或是全时程陪做作业,没有给孩子提供一个自觉主动学习的空间,这可能导致孩子迫于父母的压力而被动学习,主观意识上过度依赖父母,逐步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学会规划时间,感悟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努力学习的意识。

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家庭依旧占较大比重,这些家庭往往很容易出现家长与孩子之间彼此依恋的情况。颜之推认为“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他人的帮带和扶持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终究是有限度的,只有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自己才是最可靠又最值得推崇的。家长对孩子的依恋主要体现在:一是不给孩子独自完成事情的机会,很多时候因为不放心,选择自己代替孩子去处理;二是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所有物,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并美其名曰“为孩子着想”。孩子对家长的依恋主要源自家长的长期宠溺,孩子的衣食住行被家长高度呵护,缺乏独立的情感体验,同时因为没有兄弟姐妹交流共同话题,自然对家长产生过度依赖。对于这种现状,首先家长应把孩子当作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尊重孩子的主观意识,不肆意抹杀小孩的特性思维;其次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的生活习惯,以适当引导取代过当安排,以耐心教育取代强制要求;最后家长应当调整心态,遇事不挡在前,鼓励孩子敢于尝试、敢于挑战,以此增强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J/OL].新华网,2015-05-17.

[2]王永祥.儒家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7.

[3]檀作文.颜氏家训[M].檀作文,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6:2-5,18-20,88,107-117,175,195,206,307.

[4]金源.朱子家训·颜氏家训·孔子家语(归心)[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6:14-17,27-28,88.

[5]刘世杰.颜之推家庭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J].教育探索,2013(5):1-2.

猜你喜欢

颜氏家训家庭教育启示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研究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颜氏家训千古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