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低温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可行性研究

2019-07-06马长武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功能可行性

马长武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亚低温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可行性。方法:将2015年8月-2017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亚低温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NBNA、MDI、PD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脑瘫发生率、智力发育迟缓发生率及死亡率分别为6.5%、3.2%、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有效保护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神经功能,预防相关后遗症等不良事件,效果确切可行性高,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亚低温; 神经功能; 可行性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6.05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06-0-02

Feasibility Study of Hypothermia Therapy for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MA Changwu.//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9,17(6):-116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mild hypothermia in the treatment of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Method:A total of 62 neonates with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from August 2015 to August 2017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mild hypothermia therapy.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Result:The scores of NBNA,MDI and PDI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The cerebral palsy,mental retardation and mortality of the childre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6.5%,3.2%,and 0,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Mild hypothermia can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neurologic function of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prevent related sequelae and other adverse events,and the effect is accurate and feasible.It is recommended to be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Mild hypothermia; Neurologic function; Feasibility

First-authors address:People's Hospital of Shanwei,Shanwei 516600,China

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极为常见的一种新生儿脑部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死亡率。虽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缺氧缺血性脑病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但大部分患儿仍合并不同程度的后遗症[1],如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痉挛性瘫痪、癫痫等。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分析亚低温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可行性,旨在控制患儿神经功能损伤,改善患儿预后,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5年8月-2017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各31例。入组患儿病情均经头部CT或MRI检查确诊,伴有不同程度脑功能受损,存在嗜睡、昏迷、意识改变及过度兴奋等异常神经系统症状,排除颅内出血、电解质紊乱或者产伤导致的宫内感染、先天性疾病、抽搐或其他遗传类疾病患儿。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其中对照组男19例,女12例;胎龄37~40周,平均(38.4±0.3)周;Apgar评分(4.52±0.22)分。观察组男20例,女11例;胎龄37~40周,平均(38.8±0.2)周;Apgar评分(4.55±0.24)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两组均开展解痉镇靜、通气、血流灌注、降颅压、控制血压、稳定内环境、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开展头部亚低温治疗,用亚低温冰帽覆盖患儿头部,经鼻置入温度探头,结合鼻咽部温度变化对冰帽温度进行调整,一般维持在5 ℃~20 ℃,治疗时间为72 h[2]。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参照文献[3-4]标准对比治疗后两组患儿神经功能症状评分表(NBNA)、智力发育指数(MDI)、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情况,统计患儿脑瘫、智力发育迟缓及死亡率。其中NBNA满分40分,共包括17项,各项评分0~2分,量表满分40分,得分超过35分提示正常,低于35分提示异常。MDI量表121个项目,PDI量表61个项目,得分>130判定非常优秀;得分120~129分判定为优秀;得分110~119分判定为中上;得分90~109分判定为中等;得分80~89分判定为中下,70~79分判定为临界状态;得分低于69分判定为智力缺陷。对比两组患儿脑瘫发生率、智力发育迟缓发生率及死亡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后NBNA、MDI、PDI评分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NBNA、MDI、PDI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脑瘫发生率、智力发育迟缓发生率及死亡率对比

观察组患儿脑瘫发生率、智力发育迟缓发生率及死亡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缺氧缺血性脑病是脑部血氧供给匮乏引起脑部功能受损所造成的不良结果,常见于新生儿群体。缺氧缺血性脑病病理生理发展过程具体表现如下:(1)脑部细胞毒性水肿或者死亡导致原发性功能衰竭;(2)窒息脑部功能恢复过程;(3)引起细胞内部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脑细胞凋亡,进入继发性能力减退阶段。对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兒来说,发病后一段时期或出现继发性功能衰竭之前,存在恢复患儿脑部功能的短暂时间窗,在此阶段开展亚低温治疗干预可避免神经系统功能受损[5-6]。

头部亚低温是现阶段临床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干预手段,通过头部亚低温处理可促进脑部血液循环,降低颅内压、氧自由基水平和脑部组织氧代谢率,改善脑水肿症状并缩小组织坏死部分,对神经细胞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且不会影响其他组织器官功能。临床研究认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一经确诊应尽快给予亚低温干预,积极改善患儿预后,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7]。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及时开展头部亚低温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脑瘫发生率、智力发育迟缓发生率及死亡率分别为6.5%、3.2%、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这一结果符合文献[8]论证,提示亚低温治疗患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有效性。亚低温治疗改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预后的机制可能如下:(1)亚低温减少了患儿脑部组织细胞氧耗、抑制脑细胞无菌酵解以及脑细胞代谢进程,乳酸堆积效应明显降低,ATP降解受到抑制;(2)可减少ATP在患儿脑组织细胞内的堆积和降解,抑制脑细胞毒素表达水平,减少脑内炎性介质、NO、钙离子、自由基以及神经递质等物质的积聚,保护患儿脑部神经功能,降低脑细胞凋亡,预防脑瘫以及智力发育迟缓等并发症,改善患儿预后[9-10]。临床研究认为,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行亚低温治疗的最佳时机为发病6 h以内,并且应持续治疗48~72 h,以充分保护患儿脑组织细胞和神经功能,否则将会削弱保护效果[11-12]。本研究针对观察组新生儿及时采取了亚低温保护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治疗后NBNA、MDI、PDI评分明显改善,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亚低温治疗可有效保护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神经功能,应用可行性较高。

综上所述,亚低温治疗可有效保护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神经功能,预防相关后遗症等不良事件,效果确切可行性高,对患儿预后改善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蔡成,龚小慧,裘刚,等.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6例疗效分析及18月龄随访调查[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24):1858-1861.

[2]王艳丽.神经节苷脂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气分析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18,16(4):7-8,11.

[3]王剑,徐发林.纳洛酮联合脑活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21(5):547-550.

[4]崔彦存,孙海英,李洋,等.全身亚低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行为及振幅整合脑电图的影响效果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8,47(3):323-325,328.

[5]雷瑞瑞.胞二磷胆碱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行为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8,15(4):124-125.

[6]陈桃英,王晓蕾,李雅雯,等.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J].江苏医药,2014,40(1):47-49.

[7]贾雯,李清平,董文斌,等.不同亚低温时间窗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对比研究[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6,31(14):1076-1080.

[8]林碧云,顾秋芳,张鹏,等.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安全性观察[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5,10(2):85-89.

[9]田桦,黄晓莉,张丽君,等.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中神经功能指标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10):1381-1383,1387.

[10]杨传忠,朱小瑜.亚低温治疗与脑保护[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2):86-89.

[11]庄德义,黄英,刘登礼,等.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在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及亚低温治疗效果评价的临床研究[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5,15(7):478-481,485.

[12]宋小燕,陈红武,廖卫华,等.亚低温治疗对不同程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7,32(12):903-907.

猜你喜欢

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功能可行性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IPTV 8K超高清建设可行性分析与建议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五家渠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行性改造研究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3例临床分析
经颅彩超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MRI诊断
舒适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