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唤醒 想象 实践

2019-07-03缪素平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活动经验唤醒实践

缪素平

[摘 要]数学活动经验既是数学学习的产物,也是学生认识和实践的基础。通过唤醒、想象、实践等途径引导学生充分经历有意义的数学活动,展开丰富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最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才能“生长”出具有生命力的新思想和新知识。

[关键词]活动经验;唤醒;想象;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7-0007-02

“一盎司经验胜过一吨理论。”(杜威语)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反映了学习个体对数学的真实理解,它产生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之中,并伴随着学生的数学学习而发展。数学活动经验既是数学学习的产物,也是学生认识和实践的基础,在活动经验基础上获得的知识才是有生命力的知识,能够生长的知识。因此,教师要探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途径,以数学活动作为积累经验的起点,凸显数学化思维,引导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体验,在“思”的过程中积淀,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一、唤醒

在教学“正反比例的意义”时,教师通过创设沙漠中骆驼的体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活动情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找到了直观形象的“生活原型”,唤醒了学生思维中的“相似迁移点”。学生借助原型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地体悟“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含义—— 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唤醒”,其意为使之觉醒。教师应创设“启发式”“生活化”的情境,唤醒学生内心“潜伏”的经验和体验,增强数学活动的内驱力。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已经获得了大量的数学经验,如形状、大小、策略等。这些前期的、“原生态”的经验是零散、模糊和粗糙的,而且很多时候是“内隐”着,是蛰伏着的。因此,只能通过各种活动去唤醒它,并对它进行类比、梳理、迁移,才能架起“经验桥梁”,让数学活动经验生根发芽。

【案例1】圆柱的体积

师(出示圆柱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圆体柱的体积,关于它的体积,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生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是用底面积乘高,圆柱体的体积是不是也可以用底面积乘高?

师:能根据以前学的知识进行大胆猜测,真会思考!

生2:以前我们遇到没有学过的知识都是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来研究的,那么圆柱体可以转化成什么形体呢?怎样转化呢?

师:圆柱体的上下两个底面是圆形的,你能想到什么呢?

生3:研究圆的面积公式时,是把圆分成若干等份,转化成长方形。如果圆柱也能按照这样的方法剪拼,这样上下两个底面就可以转化成长方形,圆柱体就转化成长方体。

探索活动聚焦于“寻找”。有效的探索需要正确的探索方向、科学合理的探索路径。教师适当引导,适时“唤醒”,学生自己主动调动相关经验,寻找发现的路径,从而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在数学活动中已有的经验继续生长、发展。

二、想象

“摆一摆、画一画、剪一剪”等动手操作活动是学生积累活动经验的途径,学生亲身经历这些数学活动,充分地体验感悟,获得直接的活动经验。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学体验不仅仅是生活体验、操作体验,还包括想象力体验。比如,想象直线的无限长度,想象圆平均分成若干份一定能拼成长方形,这也是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拐杖”。因此引导学生开展“想象”活动,借助表象操作这个桥梁,积累间接的活动经验,能使得学生的经历活动凝聚着最本源的“数学味”,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经验。

【案例2】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

在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传统教学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一个三角形或梯形,移到另一侧,拼成长方形;再观察、比较,推导出公式。其实,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这样的操作似乎太顺利,太平实了。此时的学生已有了相应的图形认知和“平移”“割补”的活动经验,所以对于“转化”并不陌生。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动手剪拼平行四边形,显然会弱化学生的想象能力,太缺乏挑战性。

师:用数方格的方法可以数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但是大家都觉得太麻烦了,而且最后的得数有时候会有误差,不太准确。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平行四边形可以剪拼成长方形,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就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下面请大家在头脑中进行剪和拼的操作,再用手比画出剪、移后的样子,然后与同桌交流长方形和原先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学生活动后,全班交流)

师:你们刚才想象操作的过程对吗?下面请大家拿出学具,自己动手验证一下。

先让学生对这一过程进行“动态的想象”, 接下来借助表象把头脑中的思维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外显出来,进行验证确认,如发现错误再进行纠正。教学不能一味地拘泥于“外显的行为操作”,不能仅仅依赖这种外在的物化形式来帮助学生建立活动经验。当学生有了清晰可调度的表象积累后,要鼓励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使学生从单纯地依靠动手操作获得直接的感性经验中解脱出来,开展丰富的想象活动,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脑中操作、类比、推理、归纳,在更高層次上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积累的“想象比画”“表象操作”“迁移类比”等经验也因个体的强烈感受而充满了活力,更具考验性、前瞻性,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实践

“实践”搭台,“经验”唱戏。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平时的数学教学进行整合,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情境,才能服务于学生所学内容,促进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在实践中能够灵活地转换生活经验与活动经验,用数学的眼睛去发现事物的特征、联系,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与交流,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内化经验,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实现经验的再次建构,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案例3】数说长征

课前活动:播放红军长征翻越雪山的视频片段。

1.引入话题

师:长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碑。看到有关长征的数量了吗?

生(齐):25000里!

2.数量转化

师:25000里有多长?

生1:我知道1里=500米,1千米=2里,所以25000里就是12500千米。

师:12500千米有多长?怎么形容它呢?

生2:我觉得这个距离大约是从南京到新疆的距离。

生3:12500千米大约是2个长城的长度。

3.参照标准

师:大家不约而同地用到了一种数学方法(板书:比较)。比较是感受数量大小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我也给大家提供几个数量。

出示:“12500千米”有多长?①爸爸每天坚持跑5千米;②马拉松赛程是42.195千米;③地球赤道的周长约40000千米。

师:请你选择一个或两个数量与“12500千米”做比较,比一比、估一估“12500千米”到底有多长。

生4:如果爸爸每天坚持跑5千米,12500千米需要跑7年。

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综合,从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入手,挖掘生活中、社会情境中、科学发展中的数学素材,就能引导学生“用脑思考、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手操作”,使学生得到的经验具有现实性。

一棵大树的成活、生长,必须根植于土壤,“经验”就是数学知识之树赖以生存和生长的肥沃土壤,只有多渠道、多途径帮助学生积累最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才能“生长”出具有生命力的新思想和新知识。

(责编 金 铃)

猜你喜欢

活动经验唤醒实践
感悟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天天正能量:当公益以“唤醒”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