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新时代文化自信

2019-07-02张宇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张宇

〔摘要〕 对于新时代文化自信,应该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去正确理解和把握。新时代文化自信体现了新时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新时代文化自信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自信,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是对中华民族作出人类贡献的自信。坚定新时代文化自信应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把植根于人民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结合起来,把强化意识形态引领和应对实践挑战结合起来。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新时代;文化自信;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9)03-0029-0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自信愈来愈凸显出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和理解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不能孤立地从文化自信本身来看待文化自信,也不能脱离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空谈文化自信,而应该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将文化自信理解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层面上对文化的发展、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层面上对文化的认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层面上对文化的践行,从而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正确把握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导向。

一、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渊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新时代文化自信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的沃土,继承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认识和改造社会的正确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是合理解释社会历史发展、科学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思想指南。

(一)新时代文化自信体现了新时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反作用。文化作为人类在社会生产中结成的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总是循着历史的脉络而逐渐生成,总是深刻地反映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映照着一种时代精神。因此,文化发展本身就是时代发展的一条主线,只有这条主线清晰明朗,生产力才有可能取得快速发展。生产力是一个系统性概念,文化本身就应该理所当然地包含在生产力之中,并且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文化在生产这一硬环境中越来越举足轻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明显提升,生产力得到显著提高,使我们更有勇气提出文化自信,这是文化自信提出的强大生产力基础。同时,文化标志着当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伦理道德、社会认识等,是一种内化于心的行事方法,文化对生产方式的影响或者说对人们生活的直接影响是深刻的。新时代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重大发展的阶段性概括,其发生发展离不开大力发展生产力,离不开生产关系的逐步调整。新时代文化自信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新时代各项事业每前进一步,文化自信都会同步生长;反之,自信文化又必然会指引广大人民群众形成合力推动生产发展,进而成为新时代的动力源泉。

(二)新时代文化自信体现了新时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具体表述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且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文化自信作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高度匹配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社会意识,是新时代社会存在的客观反映,不能脱离新时代的基本国情而单独存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道,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社会制度的逐步变革,渐进地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适应永远是进行时,微调随时跟进。文化自信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积淀的先进文化、新时代持续发展的优秀文化的自信,构成了当下中国社会的文化语境,新时代正是生成这一语境的客观土壤。因此,新时代与文化自信共生互鉴、同步成长。现在我们身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自信必然契合当今时代。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厚实土壤,五千年积淀的文化必然是文化自信的强大支撑。同时,文化自信积蓄的力量是综合的,有苦难的历史、有斗争的艰辛、有开创的困难、有外来文化的融合,这些都构成了当今时代富有生命力的文化自信的底色。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指导中國发展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无疑是文化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新时代需要文化自信,新时代孕育了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又深深扎根于新时代的社会存在。

(三)新时代文化自信体现了新时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指出,“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马克思关于人类需求层次的论述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和研究了人的需求,提出人们在追求需要满足的过程中往往首先是物质需求,进而才会追求享受和发展等精神追求。新时代是经过长久而持续的量变所达成的质变,量变的过程主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纵深发展的历程,新时代这一客观存在同样具有“不忘本来、面向未来”的特质。新时代蕴含着实践的超越,社会实践不仅改造自然、发展物质世界,同时也在不断地丰富着人的精神世界,这里建构的最大成果就是经过不断创新发展的新文化,它无疑建立在社会实践不断破除与时代进程不相符合的旧观念、旧价值、旧理论等的基础之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文化需求有了长足的进步,无论从数量质量上,还是范围领域上,都为文化自信打下了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因此,新时代的经济基础必然内蕴着文化自信,或者说新时代显现的文化相关面亦都烙有新时代的明显印记。新时代是一个历史过程,从成立中国共产党到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再到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历史积淀,我们直观看到的是物质的富裕和经济的繁荣,这一系列的“新景观”反映了实践的超越。社会实践不仅建构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新景观”,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追求,人们已经从“实现温饱”的基本生存进阶到追求“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精神享受,产生这些变化的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社会制度变革、理论创新等文化的支撑。因此,新时代必然释放文化自信,同时文化自信对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强大推动力。

二、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来看,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所创造的优秀文化的自信。新时代讲文化自信,最根本的自信就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自信,是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自信,是对中华民族为全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人类贡献的自信。

(一)新时代文化自信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自信

在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根据中国革命建设的客观实际,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找到了在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的正确道路。我们之所以选择马克思主义,除了其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之外,还在于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实国情,从方法论的意义上来说,能切实解决中国的问题,是最具现实意义的文化。20世纪初中国在挨打中逐渐觉醒,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对时代负责,是对沉睡的中华文化负责,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救活民族文化进而挽救民族危亡的有力武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后,为早期中国共产党提供了理论指南,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等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思想,诠释了新时代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来看,新时代文化自信必须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赋予马克思主义以中国风格,始终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为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理论根基。

(二)新时代文化自信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

新时代的首要内涵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很显然,“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严重羁绊。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就要持续发展生产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使得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发展生产力最深层次的力量源泉是什么?当然是我们的文化,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文化是人的文化,有历史的血脉,它对社会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般的、一以贯之的、不间断的。可以说,没有坚定的文化自信,中国梦很难变成现实。新时代文化自信主要是对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融进人民血脉的价值观、优越的制度体系、人民的精神追求等方面的自信,亦即对我们实现全面小康进程中精神探索的自信。同时,新时代文化自信是对五千年来厚植根基、大浪淘沙、实践检验能够成为人民普遍道德标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是对革命、建设、改革开放过程中积淀的先进文化的自信,尤其是对新时代正在产生的先进文化的自信。因此,新时代文化自信既有历史的传承也有适时的创新,既是对我们民族的能力的肯定也是对这一漫长过程的高度认同。

(三)新时代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民族作出人类贡献的自信

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来看,文化自信是长久积淀的民族文化在前行过程中经得住实践的检验,能够得到人民的认同,最终成为全体国民愿意信奉且将其贯彻到日常行为处事过程中的信条。创新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不竭动力,过往的历史只能成为孕育新文化的土壤,新文化要想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就必须努力拓宽创新路径。新时代文化自信不仅要开发新内容,更要为其插上翅膀,转化其传播方式,为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把中国文化传播出去,增强华人凝聚力、认同感,扩大世界影响力。近几年,我们在世界各地兴办孔子学院就是很好的例证。我们有充分的文化自信迈出国门走向世界,这无疑是我们的文化与时俱进的结果,也彰显着新时代强大的创造力和文化新内涵的延伸。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诞生了许多民族,每个民族无一例外地都有自己的文化,这些文化都是优劣并存的,我们中华文化也不例外。所以,我们不能盲目自信,必须放眼世界、博采众长,植根于中国现实的土壤中,开放地包容吸收外来有益文化,从而充实中华优秀文化,这是我们保持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

三、坚定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历史唯物主义路径阐释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2 〕。文化作为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會有机体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社会有机体存续的必要条件。因此,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基础在社会实践,解决文化自信的系列问题必须坚定这样的基本立场,即“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 〕。坚定新时代文化自信需要指导广大人民群众崇尚文化实践,开辟出传统优秀文化的新领地,激发出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力。

(一)坚定新时代文化自信应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 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讲道,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确立了理论基础,为新时代如何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文化的产生离不开当下的社会现实,现实的存在时刻产生着现实的文化,同时,现实的文化需要“前因”——历史过程中产生的优秀文化。因此,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程中,我们必须通过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创造出社会主义新文化。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厚植马克思主义沃土,积极发掘扬弃民族文化、培厚自身土壤,同时积极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文化创新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离不开积淀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更离不开有创新意识的中国共产党。创新是主体用科学的武器不断改造历史的过程,新时代就是这个过程的大背景,文化自信重在创新,自信的文化必然反映新时代的图景。坚定新时代文化自信,需要大力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阐释和挖掘,在此基础上,把具有当代价值的现实文化弘扬起来,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立足本国面向世界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二)坚定新时代文化自信应把植根于人民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结合起来

一切先进文化都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新时代文化必须植根于新时代的人民。人类历史是以生产劳动为起点的,人民是劳动的主体,是社会进步的最活跃因素,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新时代是人民在我们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创造出来的,新时代内含新文化,新文化依托新时代。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是人民的意愿,也是人民身体力行为之努力的方向,文化自信归根结底是人民对自己创造并享受到的文化的高度认同和由此产生的自豪感。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等古代伟大工程,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象征,一提到这些伟大工程,我们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这种自信来自于人民自身创造并回归精神本源的美学感受。新时代,我们的很多新成果如微信、支付宝、共享经济等都是人民智慧的结晶,不仅影响着时代进程,让生活于其中的人们感受到便捷,同时更大的意义在于这些新的文化因子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名片,世人对我们的认可必然来自于我们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必须植根于人民才能屹立长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歷久弥新,会在人民的基因中长存,只是有时候是显性的,有时候是隐性的。文化自信是对以往文化高峰的再超越,是人民掌握历史规律的外在表征。人民不仅直接创造文化,人民创造的物质财富更是文化跃升的台阶和载体,因此,我国经济文化的繁荣兴盛,人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和发展,也印证了文化自信的合理性。坚定新时代文化自信要始终坚持人民立场,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又要通过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满足人民对精神文化等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坚定新时代文化自信应把强化意识形态引领和应对实践挑战结合起来

意识形态简言之就是各种观念的集合,既然是观念,那么意识形态不能独立存在,必然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发展完善。新时代的文化是反映人民意愿的文化,是为人民服务的文化,是体现开放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就是新时代文化的必然进程。新时代坚持文化自信必须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凝民心聚共识,唯此方能使中华文化持续繁荣。所以,新时代坚持文化自信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观念的力量是无形的,观念新则时代新,观念强则时代强。坚持新时代文化自信必须掌握群众,把握好意识形态导向,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时代先进文化在实践中发展,也会在实践中遇到各种挑战,我们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运用好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和宣传工具,在宏大的世界舞台上发声,使优秀的中华文化生机勃发,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向世界彰显中国新时代的文化自信。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

责任编辑 梁华林

猜你喜欢

历史唯物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论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思考巴洛克音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从《神圣家族》对生产概念的论述看这一时期唯物史观的发展水平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概念的当代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