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刻艺术发展倾向研究

2019-07-02贾梦强

书法赏评 2019年2期
关键词:刻字刀法肌理

■贾梦强

我国疆域辽阔,各地区域环境差异较大。因此,地域差异对地域书风的影响也在情理之中。这就奠定了书法艺术“南帖北碑”的基础。梁启超先生曾指出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是造成我国书法南北之别的根源所在。

本文提出“南秀北朴”的观点,是对南北方书刻艺术发展史及特点的梳理与概括,并以此进行南北书刻现状调查,其理论依据是阮元的《北碑南帖论》《南北书派论》。阮元鲜明地提出“尊碑抑帖,重北轻南”的艺术主张,一时在晚清书学界引起反响,对于清代碑学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阮元,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年间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阮元在《南北书派论》中述:

南派乃江左风流,疏放妍妙,长于尺牍。减笔至不可识……北派则是中原古法,拘谨拙陋,长于碑榜。①

目前,对书刻艺术流派进行研究还为时尚早,原因在于书刻艺术形成期只有短短的三十年光景,书刻派系还不明显,具有地域风格的作品较少,大部分作品还存在用刀、着色趋同的现象,刊刻语词内容没有取向等问题,这些都是书刻艺术尚未发展成熟的表现。我国南北方地域文化的差异是“北碑南帖”书风形成的主要因素,南北方文化影响之下书风的差异同样作用于书刻艺术“南秀北朴”风格的形成,以此为出发点,对于南北书刻发展史(附录一、二)进行梳理是必要的,为日后书刻艺术流派研究提供参考。

一、南北书刻艺术风格的分化

1.南方书刻风格特点

南方书刻艺术,集中地体现了南方由古至今书法篆刻艺术发展的斑斓痕迹。南方书刻艺术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以福建、浙江地区为中心的一批书刻艺术家和爱好者,他们充分利用南方地域、文化优势,以相应的载体材料,通过自己的修养、功力、学养、技法进行着具有南方地域特色的书刻作品创作,受到东南亚和国内书刻界的瞩目。南方书刻艺术的崛起与发展,对我国书刻艺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南方书刻艺术汲古融今。南方书刻与北方书刻用刀不同,南方部分书刻作品以圆口刀来表现圆润的刀痕趣味,注重书刻线条的力度和质感,突出以刀代笔、随性造势的艺术效果。南方书法自古受南方文化的影响,以帖学为主,故南方书刻艺术同样受到南方书法的侵染,并在字法的选用上十分讲究,不仅仅拘泥于引篆入书。近些年,也有部分作者引隶书、楷书、行书字法入书的现象。章法上,南方书刻注重章法摆布,刊刻语词字数偏少,通常只2至3字,有的作品甚至1字,作品虚实效果强烈。部分作品采用圆刀沿字笔画一侧进行撮铲,从而产生强烈的透视效果,以表现作品的内部张力和动感,尽量减少人工雕琢的痕迹。在用色上,追求沉稳、古朴的调和色较为普遍,这一点上与北方书刻趋同,南方书刻用色应以清新、高雅的对比色比较适宜,以体现江南水乡的文化韵味。

作为南方书刻的代表——福建书刻艺术,在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通过书协多次主办、承办国际、国内、省内的书刻理论研讨会、展览、个展以及培训班和书刻创作基地,部分书刻家屡次在全国性的刻字大展中斩获金奖。福建刻字艺术一度在国内排名处于领先的地位,有的带头人现已成为全国刻字展评委、专家。近年,福建省书法家刻字委员会集中采取办班、观摩、联展的方式,在福建省各级领导的指引下,不断拓展书刻学术氛围,努力增强书刻精品意识,逐渐形成了刀法圆润、用色沉稳、章法开合、肌理鲜明的风格,从而确立了南方地域性书刻风貌。

2.北方书刻风格特点

北方书刻艺术走过了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从二维空间创作到立体式的三维空间创作的过度。北方书刻作品紧紧围绕北方地域特色和民俗文化、语言展开,最大化地反映北方人文、地理特色。

北方书刻在选用材料方面,选取带有自然纹路的木材,随形立意。设色方面侧重于深沉厚重的,能够体现出“白山黑水”的色彩。当前,北方书刻刀法多采用大刀平铲、大刀直墩、大刀鳞铲、顺纹挑铲、顺纹起丝等。北方特有的木材资源,是北方书刻作品肌理的源泉,无不呈现出奇妙无穷、变化百态的材料本身的肌理美感。北方书刻家们从木材本身肌理美感出发,寻找艺术的灵感,把这种自然肌理感觉恰到好处地运用到视觉语言的提取和表现上,创造出具有北方特色的书刻肌理来。

作为北方书刻的代表——黑龙江书刻艺术,其部分作者频频在全国刻字展中获奖,全国排名始终是名列前茅,有的作者现已经成为全国刻字展中的佼佼者,甚至成为全国刻字展评委、专家。黑龙江书刻作品在色彩构成、立意构思、刀法肌理、风格特点,确立了独特的地域性艺术面目,从而形成了厚重、粗犷、雄浑、大气的书刻艺术风格,并且不断力求创新和突破。近年,黑龙江书刻艺术在书协领导的指引下,不断加强精品创作意识,努力通过大力推出精品,以此扩大黑龙江书刻作品的影响力。黑龙江书协集中采取办班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逐渐形成了以牡丹江、黑河、大庆师范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为中心的创作基地,形成了刊刻语词围绕龙江地域特色或是民俗语言;木材的选取以陈木或是具有自然纹理的木材,随形刊刻;以体现北方风格的浓厚的色彩为主;采用能够表现龙江人粗犷、直接性格的刀法和肌理;在构成上注重文字的象形性,表现原始的荒原之美和远古气息的五大特色。

南北书刻艺术比较一览表

二、审美趋势

书刻艺术语言的运用,目的是服务于作品的意境和内涵,作品中的意境美是属于美学范畴的。创作一件书刻作品,首先要进行“立意”,而“立意”就是审美定位的过程。

1.以雄浑为审美的趋势

书刻艺术以篆书字法为主,优势在于篆书本身具有远古的气息,这种高古之气给人以“雄浑”的审美感受。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云: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非强,来之无穷。②

这里面提到的“雄”,即为雄强、雄壮、雄健之意。我国北方书刻艺术在刀法上多用平刀直刻法,刀痕淋漓。在着色上,以浓厚沉稳的颜色居多,故北方整体作品趋向于雄浑古拙的审美。目前,北方雄浑的审美特点对于南方书刻审美具有较大的影响。

2012年7月,黑龙江省大庆师范学院书法团队的师生们对于“龙江书刻”进行了一次理论研究和书刻作品创作活动,同时出版《黑龙江省“龙江书刻”高峰论坛论文集》,笔者也是该活动的参与者之一。本次创作出的四个系列作品具有北方书刻雄浑、拙朴的典型特征。

2.以抽象为审美的趋势

书刻艺术发展至今,现已开始摆脱早期简单制作和书法重现的困境,取而代之以抽象为审美的发展走势。为此,创作者必须多多加以实践,旨在将书刻艺术蕴含于书法艺术之中的同时,又要将书刻艺术超越书法艺术之外。西方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的引入,为书刻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书刻作品维度空间的拓展、书刻线条的穿插与叠压、偏旁部首借用与位移技巧的综合运行,再加上创作者借用章法的虚实、用刀的主辅、着色的明暗等表现手段,足以来提升书刻艺术的品位,而多种门类艺术的介入,必将把书刻艺术引向抽象发展的轨道上来。

图1-1

图1-2

三、技法趋势

1.刀法趋势

目前,我们从“全国第八届刻字作品展”中获悉,部分作品开始采用以圆刀或者平口刀进行薄削浅刻的刀法。此类作品风格特点是:刊刻语词字数偏少,而且笔画稀疏,并以粗壮的线条充满板面。创作者在创作时,有规律地沿着笔画一侧进行薄削或撮铲,使得作品整体向一个方向运动,给人以强烈的动感。如作品《游子》《参古》《大日如来》《志在千里》 (图1-1)。

由此我们可以想象,未来的书刻在刀法运用方面会一改之前深挖陡刻的刀法,取而代之的则是薄削浅刻将是未来书刻刀法趋势,刀法也由之前的清晰用刀变为模糊用刀。

2.章法趋势

我们在第三章中谈到“虚实”,“虚实”即为作品中“大块留白”的处理,给读者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如作品《三长两短》(图4-2),就是将“三”字和“两”字分别占据版面的二分之一,作者巧妙将“三”字笔画拉开体现出“长”的视觉感受,然而却不将“三长两短”中的“长”字显现于板面之中,作者同理将“两”字放在版面另外二分之一中间处,体现出“短”的视觉感观。作品《心画》(图4-2)中,作者取一笔画多字和一笔画简字进行创作,“心”字右侧留出大块的空白,与笔画繁茂的“画”构成虚实的对比。再如作品《半间草舍》 (图4-2)、《五福捧寿》 (图4-2)在章法上都采用了大块留白的处理方法。

笔者基于对书刻艺术风格南北差异问题的提出,是本文研究的主要方向,并期盼通过相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提出自己的观点。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注释:

①王镇远《中国书法理论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339页。

②王宏印《<诗品>注释与司空图诗学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第107页。

猜你喜欢

刻字刀法肌理
《爱情神话》台词点到为止 描摹深入肌理
沈辰绘画作品欣赏
智海急流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与奢侈品说不——绘创动物中的“肌理”美
刀法
商朝——在龟甲、兽骨上刻字的朝代
商朝
———在龟甲、兽骨上刻字的朝代
武师授徒
每日挥刀五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