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海洋中“PM2.5”治理的思考

2019-07-01于志成

读天下 2019年17期
关键词:防治措施成因现状

摘要:海洋垃圾中微塑料即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被科学家称为海洋中的“PM2.5”,已经成为全球性海洋环境问题,严重威胁海洋生态安全、人类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全人类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治理措施,国际上开展双边、多边合作,国内进行提升治理工作的法治化、科学化和普及率。

关键词:海洋垃圾;成因;现状;防治措施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碧蓝清澈的海水,自由游动的鱼儿,洁白柔软的沙滩,勾画出一幅美好的自然生态景象。然而,随着工业时代的飞速发展,快餐盒、塑料袋、渔网等海洋垃圾不时漂浮于海面,这种以塑料为主的“海洋垃圾带”面积逐年扩大,不仅污染了美丽的海洋,而且已经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健康。

一、 海洋中的“PM2.5”的定义、现状与危害

(一) 海洋中的“PM2.5”的定义

海洋垃圾(marine debris)是指海洋和海岸环境中具持久性的、人造的或经加工的固体物质,包括故意弃置于海洋和海滩已使用过的物体,由河流、污水、暴雨或大风直接携带入海的物体,恶劣天气条件下意外遗失的渔具、货物等。全球海洋垃圾污染日趋严重,据估计,海洋垃圾80%以上来自陆地,其中塑料垃圾高达80%~95%,如果不加处理,将逐渐破碎变成微塑料。微塑料即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被科学家称为海洋中的“PM2.5”。

(二) 海洋中的“PM2.5”的现状及危害

2010年全球192个沿海国家和地区共制造2.75亿吨塑料垃圾,其中约800万吨排放入海;在2015年,超过900万吨的塑料排放入海。大型塑料垃圾在风、波浪、光照等的作用下,解构为直径小于5毫米的海洋中的“PM2.5”。海洋中的“PM2.5”(微塑料)化学性质稳定,能存在数百年至几千年,它主要通过对海洋生物摄食器官的阻塞或机械损伤、自身毒害物质产生毒理效应、作为有毒物质或微生物的载体而产生生态致毒效应等影响海洋生态系统。一份来自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会议的报告显示,每年全球仅此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30亿美元。由此可见,海洋中的“PM2.5”已经成为全球性海洋环境问题,严重威胁海洋生态安全、人类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全人类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治理措施。

二、 海洋中的“PM2.5”的治理办法初探

(一) 国际上需要加强协作机制,形成防治合力

一是加强合作,设立共同的防治基金。由于受到季风和洋流的影响,海水总是流动的,生态污染物会随着风和海流的影响跨区域扩散,海洋垃圾也就由一国附近海域漂流到邻国。目前国际上尚无有效的统筹联动机制,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状态,而且现阶段垃圾检测技术和垃圾来源追踪技术尚无法甄别责任主体,各区域的责任并不清晰,容易引发相邻各国互相推诿的现象。比如受环太平洋洋流的影响,大量垃圾沿着中、韩、日三国海岸沿线任意飘散,日本向韩国索要海洋垃圾处理费,而韩国则以“有很多垃圾都是从中国漂来的”为由拒绝,并称“只有当中国支付韩国垃圾处理费的时候,韩国才能支付日本这一费用”。从法律角度来看,中日韩三国之间关于收取海洋垃圾处理费的纠纷本质上是跨界海洋环境污染的国际争端问题。要想解决海洋垃圾纠纷问题,需要世界各国联防联治,最有效的路径就是加强双边、多边协作机制,设立共同的防治专项基金用于统一调度,加强各国城市间的合作,形成防治合力。二是共同研究,开发海洋垃圾处理新方式。投资废物回收和处理设施是防止陆地废弃物进入海洋最负责任的方式。2015年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将海洋垃圾防治城市间合作设想正式列入海洋合作成果清单,中美两国选取厦门、威海、旧金山和纽约作为首批合作城市,共同实施促进废物收集、管理和再利用的措施;2017年9月,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启动了中日海洋垃圾联合调查,推进海洋微塑料监测技术标准化;2018年7月,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与荷兰卫生部国立公共卫生与环境研究院召开研讨会,进一步明确未来3年与海洋微塑料相关的合作内容,这些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的开展,就是很好的防治思路,值得推广和借鉴。

(二) 国内需要多措并举,提升治理工作的法治化、科学化和普及率

一是制定专门的海洋垃圾防治法律法规,构建联防联治的目标责任考核机制,使海洋垃圾防治执法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对废弃塑料等主要海洋垃圾的资源化利用,鼓励研发塑料替代品,实现海洋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值得称赞的是,自2007年起,国家海洋局就在我国沿海近岸50多个代表性区域组织开展了海洋垃圾监测,2016年又启动了我国近海微塑料监测。2018年,中国第八次北极科考首次把我国的微塑料监测拓展至亚北极和北极海域。中国大洋47航次和中国大洋44次科考队首次开展大洋环境下的海洋微塑料监测。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也在2017年依托海洋化学室成立了“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研究中心”,开展与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监管相关的技术、方法和管理对策研究,以及相关领域国际合作研究,为深度参与全球海洋垃圾和微塑料治理提供技術支撑和公益性服务。三是提高公众预防和控制海洋垃圾排放的意识。利用“全国海洋宣传日”,编印海洋垃圾危害和防治的宣传手册,开展海洋垃圾污染防治专题展览,组织海滩清洁志愿者活动等,提高公共参与度。

总之,海洋中的“PM2.5”的治理需要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也需要国内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公众的参与,群防共治才能在逐渐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从根本上治理海洋垃圾污染。

参考文献:

[1]海洋垃圾监测与评价技术规程(试行).国家海洋局生态环境保护司,2015.

[2]宋伟钢.韩国称中国垃圾漂流至韩拟索要垃圾处理费.

作者简介:

于志成,山东省威海市,威海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防治措施成因现状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