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2019-06-29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23期
关键词:感染率满意率实验组

王 丽

(扬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扬州 225000)

院内感染通常称为医院感染或院内获得性感染,感染问题的产生通常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痛苦以及经济负担,目前,院内感染已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公共问题。对院内感染进行有效控制,护理工作通常具有重要作用。根据相关研究报道,年龄高于65岁的患者更容易发生院内感染,且对老年患者的康复具有直接的影响。为此,我院选取了2016年1月-2019年3月期间实施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对其出现院内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护理措施,现做出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6年1月-2019年3月期间实施骨科手术的患者,共221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男42例,女68例,年龄在61-9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7.0±16.0)岁;实验组男42例,女69例,年龄在60-9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7.5±17.5)岁,2组患者相关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良好比较性。

1.2 调查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以前瞻性及回顾性两种调查方式相结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问卷进行分析。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加强日常护理巡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根据医嘱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

实验组则通过对危险因素的分析,实施对应的有效护理。主要包括:(1)基础性疾病的护理。老年患者由于年龄较大,易发生术后感染,基础性疾病已经成为被广泛接受与认可的影响因素。对老年患者而言,发生院内感染通常与基础疾病关系密切,因此,对基础性疾病进行积极治疗,对情况较差的患者自身状况进行积极改善,对合并其他相关疾病的患者做好对应的健康教育,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2)加强病区及患者管理。严格执行陪护探视制度,防止出现交叉感染,减少甚至限制人员的流动。同时,医院的消毒隔离制度需严格落实,病房内通风确保每天2次,必要时实施空气消毒,患者出院后做好相应的终末处理。(3)规范预防性用药。根据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导,给予相应的预防性用药,手术前的0.5-2小时内,或者麻醉开始时进行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失血量高于1500ml,需要2次给药,总预防用药的时间需要控制在24小时内,个别状况可以延长到48小时。(4)规范诊疗护理的操作技术。严格根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实施操作。在实施侵袭性操作的时候,需选择合适的导管,注意动作轻柔,严格实施无菌操作,对无菌技术实施强化。同时,需要注重导管护理,确保其清洁度,每天实施评估,如出现问题,需及时拔除与更换。(5)患者体温及病情变化监测。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体温以及病情变化进行严密观察,特别是容易发生感染的部位,尽早发现老年患者产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对感染部位的标本,如粪、血、尿、痰、脓性分泌物等实施药敏试验以及细菌培养,可以更早的发现患者出现医院感染,并采取对应的处理,从而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有效降低[4]。

1.4 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为卫生部2001年所颁布的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1],由主治医师实施临床诊断。

满意率:通过问卷形式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满分为100分,>90为满意、60~90一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数+一般满意数)/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两组感染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感染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满意率比较

实验组满意率明显比对照组高,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率比较[n(%)]

3 讨 论

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主要包括:(1)患者内在的因素。①年龄因素:患者年龄的逐渐增加,其组织器官也发生了相应的退化,人体的防御机能以及抵抗力相应下降,且随之年龄增大,发生医院感染的机率也会相应增多。②卧床因素:老年人在骨折后,其原先活动会相应减少,或者是由于卧床治疗,患者受到医院感染的机率就会相应增加。③严重性的基础疾病:患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炎、心脑血管等,且老年的男性患者通常会有尿潴留、前列腺增生等相关病史,这些都会导致医院感染率不断增加[2][3]。(2)手术有关因素。由相关基础性疾病对手术时间进行调整,术前准备的时间会相应延长;术前备皮的时间以及方法;手术中医生具备的技术水平、缝线的使用、引流物等;手术后换药过程的无菌观念较差等[5]。(3)抗生素的使用不当。药敏的试验率较低,仅凭借经验运用抗生素,预防性的用药使用指征较宽,且持续时间较长,手术预防性的用药时间太早,抗生素选择的种类错误或者抗生素的联合用药等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6]。根据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需给予对应的干预措施,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医院发生感染通常与基础疾病具有密切关系,因此,对基础性疾病进行积极治疗,加强对应的健康教育;对陪护探视制度进行严格执行,防止出现交叉感染,并减少甚至限制人员的流动;对患者体温以及病情变化进行严密观察,特别是容易发生感染的部位,尽早发现老年患者产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并采取对应的处理,从而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有效降低[7]。

本次研究显示,221例手术患者中,对照组110例,4例感染,感染率为3.64%;其中,手术切口发生感染2例(1.82%);呼吸道发生感染1例(0.91%);泌尿系统发生感染1例(0.91%);实验组111例,1例感染,感染原因为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0.90%,实验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率84.55%,实验组护理满意率95.50%,实验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手术患者的发生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护理措施,与常规护理方式相比,可以使院内感染率得到有效降低,并使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得以有效提高[8]。

猜你喜欢

感染率满意率实验组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48 35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