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厉(慧良)派艺术之美

2019-06-27张虎彪

戏剧之家 2019年15期
关键词:传承

【摘 要】厉派讲究的是美,身段俏美,工架大方,在剧中所有十式都不能为技巧而卖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符合当时剧中人物的处境、心情,要表现得轻巧、随和、穩重,“令南北梨园、戏迷知音刮目相看”这应该是对厉派艺术的评价。

【关键词】厉派;传承;厉派传人;厉派艺术

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5-0027-01

本人于1986年考入重庆市艺术学校京剧班,习武生,1993年毕业后分配到重庆市京剧团,先后向张志凌、韩福俊、田中玉、朱福侠、温福堂、厉慧桐、苏德贵、刘慧鑫、邹福金、赵福庆、童志良、隗慧虎、赵师华、聂玉凌、李慧来、曾凡强等老师学戏。

从到剧团至今,我常年在舞台上演出的剧目有《一箭仇》《洗浮山》《魂断巴丘》《闹天宫》《锤震金蝉子》《潞安洲》《秦琼观阵》《八大锤》《石秀探庄》等三十余出。

从我分配到重庆京剧团后,就常听到厉家班的厉慧敏、李慧来、王慧群等前辈老先生们谈论厉慧良先生的厉派艺术,从那时开始,我的心中就有了学习厉派艺术的强烈愿望。

2012年,团里请天津苏德贵老师来团教我《潞安洲》,在这段学习期间,苏德贵老师和中国京剧院著名演员李莉演出了《长坂坡·汉津口》中的“抓帔掩井”,这是我第一次在舞台的演出上看到厉派的演出。苏德贵老师从厉慧良先生17年,深得厉先生的钟爱和培养,亲授其全部“厉八出”《长坂坡·汉津口》《挑滑车》《艳阳楼》《一箭仇》《钟馗嫁妹》《雅观楼》《闹天宫》《铁笼山》各剧,是公认的厉派传人,苏德贵老师在舞台上对厉派艺术的精彩表演,更加激发了我学习厉派的决心,就在这一年的年底,我便到天津请苏德贵老师传授我厉派的《长坂坡·汉津口》。在天津三个多月里,在苏老师的教导下,我终于走进了厉派的艺术大门,

学厉派功底必须扎实,苏老师安排我从赵云十式(亮相)学起,在学戏的过程中,苏老师教导我:厉派讲究的是美,身段俏美,工架大方。也因此,在学戏的过程中,我每学一式,都要琢磨苏老师说的厉派的“份儿”,经常是一个动作一学就是数十遍的练习,有些动作看似简单,但要达到苏老师要求的体现出厉派的稳、美,却实在是很不容易,更重要的是在剧中所有十式都不能为技巧而卖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符合当时剧中人物的处境、心情,要表现得轻巧、随和、稳重。

由于《长坂坡·汉津口》不单要求演员要有过硬的武功基础,而且必须有扎实的文戏底子,必须有长期文戏武戏的舞台实践,在该剧中,厉派的赵云上场就是七个鹞子翻身,在这里的唱和表演既要符合赵云的大将身份,也要表现出此时赵云急切催促身受箭伤的主母及小主人上马的急切与复杂心情,如剧中厉派在处理糜夫人交孩子给赵云时,赵云不接,糜夫人为保护儿子,同时也为了不再给赵云增加负担,便把怀中儿子放在地上,同时谎称“曹兵他……他……杀来了……”就在赵云因此而回头时,在“扫头”锣鼓点中,糜夫人跳井,赵云急救抓帔、上椅子走“倒扎虎”,剧中这个“倒扎虎”技巧的运用,把这场文戏推向了高潮。

在该剧中的“大战”是表现武功的重头戏,唱武生的需要有“大战”的功夫才能胜任赵云这个角色。厉派的“大战”特别强调饰演曹八将的演员,一定要配合赵云出入曹营如无人之境的表演,战后的桌上摔叉、“下场花”都是极其考验演员功力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年轻时的厉先生只用4分钟左右就完成了两个不同角色形象的转换,晚年时厉先生也只用了七分钟左右完成角色的转换。我演此剧时,得以有经验的二衣箱、三衣箱、盔箱、勾脸等师傅和老师们的全力协助,确实体会到了“一棵菜”的精神,同时又提高了剧的观赏性。

在该剧中从武生——赵云极快地改换为红生——关羽,之后我又得王锦声(厉慧良先生曾亲授其《汉津口》关羽)的大力帮助,之后在给团里汇报《长坂坡·汉津口》时,请了厉家班厉慧敏、厉慧森、李慧福、王慧群、沈福存、朱福侠等老前辈来观看,戏汇报完后,厉慧敏老师说:“你可以正式归为厉派,你可以作为厉派再传弟子代表重庆京剧团演出了。”在得到厉慧敏老师的肯定后,我便更进一步的努力,先后在重庆、香港、贵阳、上海等地演出了《长坂坡·汉津口》,有时只演其中的“抓帔掩井”片段。

我在随重庆市京剧团赴港演出《长坂坡·汉津口》后,2009年12月14日《中国京剧论坛》一篇文章评价:“弘扬慧良绝艺张虎彪,长坂坡前再现雄风,喜见第四代青年武生张虎彪,前赵云之扮相英俊,身段敏捷;后关羽之功架稳重,气势恢宏,再现东方武王当年雄风,湘江菊坛难得一见!令南北梨园、戏迷知音刮目相看。”这应该是对厉派艺术的评价,是对苏德贵老师及前辈先生栽培的肯定。我永远不会忘记前辈老先生的教诲,为宣传和继承厉派艺术做出积极的贡献。

猜你喜欢

传承
中国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创新性研究
中国传统招幌对当代广告设计的影响
小议“柳青文学创作精神”的传承和创新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