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原历史文化资源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研究

2019-06-27鲁延召贾晓钰

新财经 2019年7期
关键词:文化资源融合发展乡村旅游

鲁延召 贾晓钰

[摘 要]乡村旅游振兴的关键在于乡村文化资源的振兴,中原历史文化资源种类丰富。文章主要以中原历史文化资源中的非遗文化资源为主,以文化创意为视角,分析非遗文化资源和乡村旅游融合动力,进而提出非遗文化资源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战略。

[关键词]乡村旅游;文化资源;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7

1 引 言

随着乡村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国内旅游消费的主力军,大众创业就业的新渠道,带动农村脱贫致富的新引擎。据国家旅游局统计,目前全国城市居民周末休闲和节假日出游,70%以上选择在周边的乡村旅游点,全国主要城市周边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年增长率均高于20%。可见,乡村旅游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乡村旅游振兴的关键在于乡村文化振兴,中原历史文化资源种类丰富,如非遗文化资源、古都文化资源、农耕文化资源、戏曲文化资源、陶瓷文化资源、民俗资源文化等,将中原历史文化资源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可推动乡村旅游的振兴与发展。文章以中原历史文化资源中的非遗文化资源为主,以文化创意为视角,探讨非遗文化资源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策略。

2 文化创意、非遗文化和乡村旅游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造力为核心、源于文化、立足于创意创新的新兴产业。其不同于传统的工业化、规划化思维,而是与品牌化、个性化具有紧密关系,特别是在与追求体验和品质的旅游业相结合时,能产生较高的契合度[1]。非遗文化是指那些被各个团体、群众或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陈述、表演、知识、技能和相关的各种工具、实物、制成品及文化场所[2]。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地域及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游客前往休息、观光、体验学习等的旅游活动[3]。不同村落的乡土文化和工艺产品各有特点,发掘地方特色需要学会就地取材,如运用历史文化、文化故事等,来体现乡村产品的特色、美感和价值。以文化创意为视角,结合非遗文化的特色,和乡村旅游进行融合,可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3 文化创意视角下乡村旅游和非遗文化融合动力分析

3.1 文化创意为非遗文化和乡村旅游的融合创新途径

乡村丰富的“文化”能满足市场细分所衍生的特定需求与人文关怀,要求注入高情感和高效率的人际沟通。因此,非遗文化和乡村旅游融合,衍生产品在设计和制作时可尝试性融入符合现代思维的高情感和独创性来契合当下旅游的发展形势。不仅可对传统手工艺进行保护,也可对乡村旅游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在文化创意视角下发展乡村旅游,创造非遗未来文化就要创造新的吸引物。在其创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创作力,更要注重非遗的保护,要关注当代人文环境和科技的发展、关注非遗传承。在设计、技艺和功能等不同环节运用创意,延长文化遗产的生命,增强非遗的生命力。以乡村文化创意为形,借乡村非遗文化为魂,有利于宣传弘扬非遗文化的价值观,保护乡村本土文化的独特性,在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同时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

3.2 文化创意为非遗文化和乡村旅游融合提供契合点

乡村旅游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非遗文化这三者之间的发展存在着互惠互利的关系。非遗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来源,文化创意产业为非遗注入创新思想,两者结合起来可以为乡村非遗旅游提供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推广旅游的品牌形象。而旅游业也为两者的融合产品提供了销售渠道和市场,两者融合带动旅游产业发展后,势必会增加旅游业的收入,拉动经济的增长。

文化创意可以使非遗文化散发新的活力,并为乡村旅游发展增添新动能。非遗是以人为核心的活态文化遗产,强调以人的技艺来传承,活态特点突出。在利用非遗文化开发乡村旅游时,要保证非遗与当代社会同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延伸旅游产业的产业链,将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进行融合发展文化创意旅游是当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4 文化创意视角下乡村旅游和非遗文化融合发展策略

将文化创意引入村落,挖掘和開发利用乡村的历史传统、建筑形制、传统商品等资源,打造出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创产品,既可保护传统文化形式,又可给乡村旅游发展带来新的生机。中原非遗文化资源涵盖民间文学、舞蹈、音乐、戏剧、手工艺、杂技等类别,结合文化创意产业提出依据不同的类别可实施不同创意项目的发展路径,为乡村旅游发展创造条件。

4.1 传统手工艺的发展策略

4.1.1 跨界资源多元整合,打造乡村非遗旅游产品

“乡村旅游+非遗+”跨界融合,将旅游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起来,突破传统旅游六要素,用创意吸纳各类产业资源,将其转化为乡村旅游资本。①旅游+非遗+博物馆。建设展示馆,利用实体展示,虚拟播放以及VR技术使展示馆活动起来。同时可开通线上展示,线上有器物展示,制作展示,技艺参与体验等环节。②旅游+非遗+教育。非遗本身有着教育的使命,但因其缺乏平台和缺少传播对象而不能践行自身的使命。而旅游刚好可以为其提供传播平台,旅游者则是其传播对象。因此,传统手工艺非遗资源可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设计不同的主题旅游路线。

4.1.2 依托旅游文创,创造传统手工艺未来文化遗产

旅游文化创艺产业的本质是创造出能吸引游客的吸引物。注重对非遗类旅游资源的创新,同时也重视对其的保护,致力于追求可持续发展。针对传统工艺的承载,可以将其与节庆联系起来,开发主题旅游产品;可以通过举办节庆活动来推动乡村的发展,让游客更加了解乡村的文化。举办节庆活动可以帮助传递造物精神,还有利于未来发展综合式非遗产品。

4.1.3 传统手工艺产品回归生活,引领旅游消费潮流

创意旅游是对现今的旅游市场进行深度挖掘,充分了解旅游者的消费倾向和潜在的意向之后打造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消费市场。创新性的旅游不能再循规蹈矩地只提供旅游产品,而是要贴合时代发展创新一种新型旅游方式,那就是生活式的旅游。因此可以设计传统手工艺产品生活体验馆,展现乡村本土生活文化,从衣、食、住、行等环节体验物质生活,成为旅游看乡村的另一个视角。

4.2 舞蹈、音乐、戏剧、杂技联合发展策略

4.2.1 成立乡村文创非遗艺术团

善于利用当代新兴技术,实现“古为今用”“今为古用”效果,即利用这些古老的非遗文化作为文案,运用现代科技将其更好地展现在大众面前。在表演时运用符合现代审美和人文需求的表演形式,打造出独特的非遗演出节目,同时联合原有的戏剧曲艺社、少儿艺术团等倾力打造属于乡村旅游的非遗艺术表演品牌。

4.2.2 举办创意节庆乡村旅游活动

举办不同以往的大规模且内容丰富的国际旅游节,把舞蹈、音乐、曲艺、戏剧、杂技等非遗项目融入其中,还可将非遗文化与节庆相结合,以扩大乡村旅游的影响范围,起到双赢的效果。同时所举办的旅游节势必突出乡村本土的特色,邀请海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旅游机构、知名人士、专家学者、媒体记者以及中外客商等,前来参展参观,开办经济贸易等活动,运用多种渠道开展宣传工作,积极组织并招徕海内外游客来参加节庆和旅游观光。

4.2.3 建立非遗文化的乡村旅游创意集市

利用非遗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可在乡村建立非遗文化创意集市。发展非遗文创产品和衍生产品,利用非遗活动中心以及文化广场定期开展非遗项目展览展示活动。创建非遗文化创意集市,增强乡村非遗文化品牌影响力,为传承者和创意者提供免费或较低成本的空间,大力兴办非遗创意工坊、非遗书店、非遗创意课堂、非遗体验展示馆,开启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集观光、体验创作、非遗购物于一体的文化创意集市平台。不仅可实现乡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更能进一步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与振兴。

4.3 杂技类发展策略

4.3.1 创新技艺传授,拓宽传承路径

非遗文化都有着恒定性的特点,传统的传授方法一般为师徒间口授心传,无论何时都应继承下去,但在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时代,非遗的传承不得不探索契合新时代的传承方法。作为乡村旅游的一种不可缺少的资源,探索新的传承方式势在必行。破解这一难题,可成立名师工作室,打造传授新载体。实行“1+2+N”的策略,即一个非遗传承人,两名助手,若干非遗爱好者。

4.3.2 创新传承策略,推进传承发展

利用非遗文化发展乡村旅游,首先对非遗文化进行政策的支持。其次结合乡村经济发展、消费需求层次变化,在人才队伍的培养、传承机制的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确定、重大活动经费补助、文化消费市场的培育等方面出台务实管用的政策,树立支持“非遗”传承明确的工作导向,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鼓励“非遗”传承者走出去,在传播乡村本土文化的同时,加强与外界先进文化的交流。鼓励他们走下去,通过“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等活动,让“非遗”在乡村生根开花结果。鼓励他们走进去,通过富有创意的表达,让“非遗”走进游客心中。

4.4 民间传说类发展策略

4.4.1 建造文创非遗旅游小镇

挖掘和利用乡村的民间传说,打造成文化创意非遗旅游小镇。大力引进文创人才并为其提供优质的科研环境,对民间传说以及乡村的文化进行深度挖掘,推出文化创意产品。在小镇中打造文创社区,作为研究、开发、发展文创非遗的基地,并作为非遗参观景點对外开放。同时,鼓励当地特色小吃和传统制作技艺入驻小镇,以此丰富小镇的文化特色。

4.4.2 打造文化核心

通过效仿制作旅游演艺,以演绎来传播文化。除此之外,数字化时代动漫可以作为影视剧或文艺作品的衍生产品,用数字传承非遗文化。结合乡村独有的民间传说,以非遗旅游小镇为背景,对某些场景进行一定程度的复原,可极大程度宣传文化创意非遗旅游小镇。由传说改编而来的影视作品虽然与历史有一定的出入,但却能引发游客对影视剧背后历史的关注。

4.4.3 开展非遗文化课堂

将非遗传说在乡村文化课堂上讲述,不仅局限于学校里的文化课堂,也可是媒体传播的课堂,如中央电视台所播出的“非遗公开课”,请专家进行授课、传承人讲解等形式,带领国内外观众走进寓教于乐的“文化课堂”,使非遗传说走进游客的生活,让更多的游客了解非遗文化,以此来感受乡村生活,体验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

参考文献:

[1]张祝平.河南省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J].学习论坛,2016,32(10):66-70.

[2]徐慧茗,何昀.赣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J].企业经济,2019(1):89-95.

[3]刘德谦.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J].旅游学刊,2006(3):12-19.

[作者简介]鲁延召(1980—),男,河南许昌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贾晓钰(1992—),女,河南新郑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猜你喜欢

文化资源融合发展乡村旅游
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
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基于文化资源的区域形象体系构建初探
仙居湫山乡方宅村乡村旅游规划构想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