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性护理干预对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

2019-06-27陈亿芬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下肢静脉发生率

陈亿芬

深静脉血栓(DVT)是骨科手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凝结而发生静脉血栓,阻塞静脉腔,导致血液回流障碍,多发于下肢深静脉。DVT以患侧肢体肿胀、疼痛、皮温增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若不及时处理,可遗留继发性静脉曲张、下肢水肿、皮炎、色素沉着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此外,静脉内血栓脱落可经肺循环栓塞于肺动脉从而引发肺动脉栓塞,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预防骨折术后DVT的发生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有重要意义。为探究预防性护理干预对老年下肢骨折术后DVT的预防效果而进行本次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76例老年下肢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下肢骨折拟行手术治疗者;②年龄≥60岁;③意识、思维清晰者。排除标准:①术前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等检查结果异常者;②骨折损伤大血管,病情危急者;③合并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者。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21例;年龄(71.35±5.28)岁;体质量(63.34±12.75)kg;股骨干骨折16例,股骨颈骨折11例,胫腓骨骨折7例,髌骨骨折4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20例;年龄(72.17±5.39)岁;体质量(62.29±12.12)kg;股骨干骨折15例,股骨颈骨折12例,胫腓骨骨折6例,髌骨骨折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监测生命体征、观察伤口变化情况、适时换药等。观察组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①术前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其讲解骨折术后恢复特点和DVT的常见诱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等,根据患者情况告知其注意事项;②手术前后均积极与患者沟通,根据患者心理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安抚患者情绪,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争取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配合;③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进清淡饮食,多饮水,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等有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的食物;④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大便用力,必要时可用开塞露或灌肠;⑤术后指导并帮助患者抬高患肢,与床面角度为20°~30°;术后2 h即可开始做患肢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为患者选择舒适的体位,并定期为患者翻身或鼓励患者主动翻身;根据患者病情适时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如踝泵运动和直腿抬高运动等;逐渐为患者增加运动量,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⑥严密监测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变化及患肢恢复情况,如发现患者已存在DVT,给予穿弹力袜、药物治疗等措施。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以及焦虑和抑郁评分。当患者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时立即给予下肢彩超检查以明确是否发生DVT。护理满意度评价包括护患关系、护理态度、护理质量、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共5项,每项20分,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焦虑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分值越高,表示焦虑情绪越重,>50分表明存在焦虑;抑郁评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分值越高,表示抑郁情绪越重,>50分表明存在抑郁。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DVT发生率比较 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2例发生DVT,发生率为5.26%,对照组中8例发生DVT,发生率为21.05%,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P<0.05)。

2.2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结果见表1。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2.3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比较 结果见表2。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表2 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1

3 讨 论

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常并发DVT,其形成因素多与骨折手术中机体的应激反应与血管壁的损伤、血液的高凝状态和术后制动有关,加上老年患者血管硬化较严重,伴发高血压疾病者静脉血流速度较慢,血小板易于在血管内膜聚集、黏附、沉积,增加血栓形成的概率,且老年患者行动能力降低,术后恢复慢,致老年患者术后长期卧床,活动减少,老年骨折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率较高[2]。有效预防DVT的发生对减少术后肺栓塞和促进患者恢复有重要意义[3]。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预防性护理是一种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采取前瞻性预防措施的护理模式。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及其家属通常对骨折后DVT的发生了解较少,手术前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基本知识的健康教育,有利于使患者及其家属提高对DVT的认知水平,从而积极配合,注重预防DVT[4]。手术前后积极与患者沟通,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强其治愈信心。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如出现肿胀、疼痛,及时进行下肢彩超检查,可及时发现下肢DVT,并及早调整护理措施进行处理。手术后早期按摩并指导患者适时功能锻炼,有利于加速静脉血流速度,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从而降低DVT发生率[5]。

综上所述,在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护理中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术后DVT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并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下肢静脉发生率
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内径及功能变化的研究进展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臣心对比,影领基层”病例诊断大赛第一季第一期病例诊断点评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