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邵阳城乡融合发展问题研究

2019-06-26易园菊汤艳丽

关键词:邵阳市邵阳城乡

易园菊, 汤艳丽

(邵阳市统计局, 湖南 邵阳 422000)

邵阳位于湘中偏西南,资江上游;北与娄底毗邻,南与湖南永州和广西桂林交界,西与怀化相连,东与衡阳市接壤。西有雪峰山脉、南有大南山和越城岭—大云山等,北有金龙山—天龙山—猪婆大山,主体在湘中盆地,是湖南省域副中心,湘西经济文化中心和全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一、城乡关系现状

(一)空间关系

邵阳市总面积20 830平方公里,占湖南省面积的9.8%,市辖8县、1市、3区、27个街道、167个镇(乡)、3 186个建制村。2016年全市户籍总人口为830.08万人,常住人口732.15万人,耕地面积为455.93千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为0.054 8公顷。[注]②③④ 数据来源:《邵阳统计年鉴2017》。目前,邵阳已规划形成了“一群一区,一主两副多节点、轴线拓展”的市域城镇空间体系,但是邵阳城镇体系整体规模层级依然偏低,以县城为主体的1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占大多数,对乡镇的辐射带动能力弱、后备动力不足。

(二)经济关系

工业的发展远远超过了农业的发展。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普遍存在着工业发展远远超过农业发展的速度,并在经济上形成二元性现象。[1]改革开放以后,邵阳工业快速增长,而农业虽然也在增长,但是总体上呈平稳趋势。2016年邵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 530.2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即农业实现产值326.81亿元,相比上年增长了3.5%;第二产业,即工业和建筑业实现产值543.73亿元,相比上年增长了6.0%。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1.4%,第二产业占比为35.5%。②与其他地区相比,邵阳农业实现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还比较高,这与邵阳作为农业大市的身份较为相符。然而,邵阳农业发展现状仍不容乐观,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老化,抗灾能力弱。虽然各级政府也加大财政投入进行修建、维护,但由于财政困难,投入力度有限,而农业的高成本、低效益导致很多人不愿意投资农业,农业资金始终缺口较大,要实现农业现代化任重而道远。

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城乡经济发展的巨大差距造成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显著差异。2016年邵阳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 996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9 721元,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为2.4∶1,而国际上城市与农村的收入比率一般低于1.5,极少超过2。③

城乡消费差距较大。2016年邵阳市城镇居民最终消费支出为4 910 571万元,农村居民最终消费支出为3 129 935万元,城镇是农村的1.57倍;在消费水平上,按可比价计算,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为15 394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7 412元,城镇是农村的2.08倍。④从消费结构来看,农村居民在空调、排油烟机、计算机等方面的消费相较于城市居民来说差距还很大。再加上长期以来,农村的消费品质量普遍比城市的差,假冒伪劣商品和过期变质的商品较多。

二、城乡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化水平不高

改革开放40年以来,邵阳市城镇化进程虽然快速推进,但与其他地区相比差距较大。2016年邵阳市城镇人口322.08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4.0%,低于全省水平,仅仅比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了0.9个百分比,与长沙、株洲、湘潭相比差距很大(见图1)。[注]数据来源:《湖南省统计年鉴2017》。

图1 2016年湖南部分地区城镇化百分比

(二)城乡发展差距较大

1.城乡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在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普遍重视城市工业的发展。而在工业化发展初期,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对农业资源进行高度索取以及掠夺式开发,而农村却无法从中获得“反哺”,最终导致工业发展速度很快,而农业发展较为缓慢,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2]2016年,邵阳市工业劳动生产率为13.4,农业劳动生产率为1.9,工业劳动生产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七倍,两者之间差距很大。[3]而这种差距也直接作用在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上:2016年,邵阳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 755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与长株潭相比差距很大。其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低于23 000元,为22 996元,在全省14个市州中排名倒数第四位;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9 721元,低于10 000元,在全省排名倒数第五位。[注]③ 数据来源:《邵阳统计年鉴2017》。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为2.4∶1,远远超过了国际平均水平。而两者之间巨大的差距导致农村居民的有效需求远远小于城镇居民,农村相比于城市更加难以吸引投资、增加收入,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2.城乡社会发展严重失衡。由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存在,城乡居民各种福利待遇、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等方面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4]邵阳还没有从根本上打破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因此产生的各种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差距依然很大。首先,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差距很大,农村的路、桥、电、燃气、公交、污水处理、垃圾集中处理、安全饮水、网络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其次,城乡社会事业建设也有差距。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也使得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环境、卫生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观,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还很难达到与城市相提并论的水平。而在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时,往往只重数量而轻质量、重视短期达到上级要求而忽视了可持续发展、忽视了存量公共项目的维护、维修,农村社会事业薄弱的现实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3.中心城市经济实力较弱,辐射能力不强。第一财经在2016年公布的全国338个地市以上城市分级和排名中,邵阳被划分为四线城市,全国排名第174位,较上年相比下降了50个名次,在全省各市州中仅排在怀化、娄底、永州、益阳、湘西自治州、张家界的前面。2016年,邵阳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 530.26亿元,在全省排名第9位;人均GDP为20 987元,在全省排名倒数第二位,仅高于湘西自治州。邵阳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仅有72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仅76.7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仅为10.5%;中心城区生产总值312.2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20.4%;工业增加值497.21亿元,工业化率29.39%,[注]数据来源:《湖南省统计年鉴2017》。仍处于工业化初期,对城乡经济的发展带动能力弱,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不足。

4.城乡联系不紧密。邵阳区域交通连通和辐射能力不强,2016年,邵阳公路里程2.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504公里,三级以上公路里程只占28.5%,公路等级较差。③高速公路里程虽然排在全省第五位,但与邵阳作为全省面积第三大市、人口第二大市不相称。邵阳境内的高铁站只有邵阳南、邵东、邵阳北三个站,其中邵阳北与邵阳市区以及新邵县城相距甚远,靠近娄底冷水江市,基本上只是方便娄底人民出行。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村公路总量不足、结构不优,大部分通村公路路面宽3.5m,技术标准低,管养维护困难大,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车辆通行需求。农村客运班车车次少,主要在县乡主道上运营,农民出行很不方便。农村物流业发展较慢,农村交通项目建设资金缺口非常大。

三、邵阳城乡融合发展的对策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就是树立城乡一体观念,统筹抓好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两大工作,推动城乡要素、产业、居民、社会和生态融合,实现城乡共建共享共荣。[5]

(一)城乡经济融合发展

邵阳作为对接“一带一路”的主战场,邵阳东部城镇群需要进一步提高产业经济聚集能力和发展水平,积极参与环长株潭发展,成为长株潭辐射大湘西地区的重要产业转移承接地和带动邵阳市域发展的增长极,提升邵阳在省域格局中的整体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树立循环发展理念,坚持一二三产业互动,推动融合发展,夯实增收基础。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释放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推动工业扩能提效,强化经济发展的支撑。依托邵阳经开区和县区工业集中区,精心策划包装项目,紧盯知名国企民企和行业领军企业,精准对接,叩门招商,推动项目、资金、政策等要素向园区聚集,实现借力发展。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推动三产升级发展,促进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依托新宁崀山、城步南山、隆回虎形山—花瑶等旅游资源,打造知名全域旅游发展示范区。加速升级现代服务业,建设全国有影响的区域物流中心。

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培育各类市场主体,全面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实现城乡居民更广泛、更充分的就业。

(二)城乡空间融合发展

构建和谐的城乡空间结构体系。充分发挥卫星城和小城镇在城乡空间融合中的重要作用,着力实现城乡空间结构高度匹配、产业结构高度耦合。[6]目前,邵阳要加快推进“一群一区、一主两副多节点、轴线拓展”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布局。

统一规划农村住房。市县两级政府要出台相关统一规划农村住房的政策,以县域为单元,科学编制镇村体系规划,“整治”和“建设”相结合,优化农村空间布局。

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小城镇是联系乡村和城市的纽带,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节点。在全市规划建成一批特点鲜明、绿色低碳、功能完善、产业集聚、开放包容、示范效应明显的特色小镇。如城步、绥宁等县的少数民族特色旅游小镇、隆回花瑶民俗旅游镇等。

(三)城乡基础设施融合发展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动城乡配套设施对接、互联、融合,强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设施保障。

优化区域交通体系,提升交通通行能力。一方面加快推动呼南高速铁路、长邵城际轨道建设、加快完善沪昆铁路客运专线等,加快邵阳火车南站升级改造进度。另一方面加快完善中心城区形成“16横18纵”的方格状主干路骨架系统。

实施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完善主城区公交网络,开通主城区至主要乡镇及主要居民点的公交线路,鼓励各乡镇开通至主要村庄的公交线路,形成连接主要居民点、工业园区、生态农业旅游区、客运车站等的快捷公交网络。

完善城乡水利工程和安全饮水工程。着力建立较为完备的防洪保安体系、安全可靠的供水保障体系、稳定健康的农村水利发展体系、持续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规范高效的水务管理与服务体系,打造工程水利、资源水利、民生水利和生态水利。

(四)城乡公共服务融合发展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内容。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从教育、就业、卫生、社会保障几个方面着手。

促进城乡教育融合均衡发展。抓好教育品牌创塑。要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把邵阳学院打造成湖南省甚至全国重点院校。要均衡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加快建设一批重点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更加优异的教育环境,兴办更高质量的优质教育。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地区的基本办学条件。加快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推进义务教育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农村学校硬件配套设施和教师队伍水平

推进城乡就业服务均等化发展。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规范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增强服务能力,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公共就业服务。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健全平等就业服务制度,健全技能培训平台。加强实用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力度,推进劳务品牌建设,促进培训与创业、就业的良性互动。

促进农村医疗卫生发展。加强领导,利用政府资源推动农村饮用水保护工程、生活污水整治工程、生活垃圾整治工程、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程等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着力改善农村环境。加大力度,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加强农村卫生院及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医疗资源向农村倾斜,提高乡镇、村卫生室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多层次发展。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尽快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五)城乡生态环境融合发展

生态宜居是城乡融合的关键,要充分发挥农村环境建设在城乡生态融合中的重要作用,着力实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生态格局。[7]

健全环保制度。将城乡规划、土地规划等“多规合一”,科学合理布局和整治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构筑生态边界与秩序,山水林田湖路草综合治理,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生态保育的城乡生态结构。

加强环境治理。深入实施村庄环境改善提升行动,全面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彻底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实现重点村、特色村全覆盖。

推进生态建设。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加强对生态补偿资金安排、使用的考核,提升生态补偿资金利用成效。加强水生态体系强制性保护,完成保护区截污、清理、拆除、搬迁、生态修复和界碑、路标、航标设立工作。

美化人居环境。推进小城镇环境改善,大力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着力培育一批有特色的美丽乡村。探索以产业为支撑、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小镇建设模式,建设景观优美、出行便捷、服务完善、居住舒适、邻里融洽的宜居环境。

猜你喜欢

邵阳市邵阳城乡
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觉化设计与开发
春天
邵阳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作品选登
湖南省邵阳市通联站
单圈图的增强型Zagreb指数的下界
邵阳三一工程机械与零部件再制造工程项目开工
邵阳市举行少儿人工智能编程大赛
邵阳市举办首届青少年科技体育节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