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式教学模式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思考

2019-02-22禹红樱

关键词:三进特色教材

禹红樱

(邵阳学院, 湖南 邵阳 422000)

2017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是当前教育系统一项非常重大的政治任务。大学时期是青年学生人生中极为关键的阶段,关系到青年学生能否主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阵地的高等学校,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切实推进新思想入脑、入心、入行。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重要意义

(一)“三进”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九大站在新时代的高度,肯定了新时代新思想的历史地位。在随后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要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1]而高校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着力点和关键点,则是要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缜密、意涵深邃、科学完整,具有强大的理论和指导意义,只有让该思想系统地进入教材、生动地进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扎实地进入青年学生的头脑中,才能“把科学思想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以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68

(二)“三进”是巩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必然要求

意识形态工作被认为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工作,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近年来,中共中央加大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的活动力度,大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还很激烈。高校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阵地,担负着为社会主义事业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任。青年学生群体以其独特的特性一直被视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参与部分。通过长期探索和实践,近年来党对意识形态方面工作的领导更加的坚定,但是现实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表明斗争仍然是存在的,并有可能长期继续存在,在某些领域的斗争形势可能还比较严峻。当代青年大学生是时代的晴雨表,是时代最敏感的神经,是新一代的接班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发展十分重要。因此,高校积极推动“三进”工作影响的不仅是青年学生的“三观”,更会辐射影响到社会,故而推进“三进”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有之义。

(三)“三进”是促进大学生提升政治修养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和民族就有前途、有希望。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能够在广阔舞台上建功立业,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才能为新时代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积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也成为一个顺理成章的新课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大学生,既是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科学内涵

“三进”工作是武装当代大学生头脑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对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巩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意义非比寻常。“三进”工作是一个科学合理,架构成熟的教学体系,三方面相辅相成,既是一个有机整体,又皆具有本身的相对独立性,其中“系统进教材”是重要基础,“生动进课堂”在体系中居于核心位置,“扎实进头脑”是最终目标。

(一)系统进教材

“系统进教材”是“三进”工作的重要基础。将“系统进教材”落到实处,就是要把新思想与时俱进地融入教材之中,将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及实践要求与高校思政理论课程的现有教材深度融合,实现由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的转变。以新时代为契机,根据当代青年学生的个性要求,通过使用青年学生所乐见的新话语来回应教学体验,进行教材修订,倡导主流价值,使社会风气更加清朗。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材修订为例,“纲要”课教材自从2007年首次出版以来,为了更及时、更充分的反映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成果,十多年来先后进行多次修订,广大师生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中宣部、教育部组织对包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内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进行修订。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年版)》教材中,增写“第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阐述十八大以来至2018 年 3 月的历史,这是此次教材修订的重中之重。[3]

(二)生动进课堂

“生动进课堂”是“三进”工作的核心部分。习近平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自媒体高度发达、信息量集中迸发的时代,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广度和深度方面都呈现出几何式增长,但信息的真实性、碎片化等缺点也不断凸显。在此现实下,高校的课堂教学无疑更具基础性和系统性,因此,课堂教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落地生根的重要手段。“进课堂”,一方面高校要结合贯彻落实十九大会议精神与相关文件精神,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课程体系创新性实验设计,将新思想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全过程。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意识,以“热爱讲台,敬畏讲台,站稳讲台”的情怀,沉下心思来,潜心钻研,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形成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成果,丰富授课内容。此外,以开放式教学理论为指导,深化课堂教学的语言感染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主体性,增强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打造令学生耳目一新的高品质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课堂。

(三)扎实进头脑

“扎实进头脑”是“三进”工作的最终目标。在“三进”这个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内,根据其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可将其要求细化,若是将“进教材”定位为“形进”的话,“进课堂”则是我们日常所理解的“意进”,而“进头脑”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三进”的终极目标,即“神进”。实现这个目标,主体在学生。“进头脑”就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及时修订的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转化为广大师生的价值体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发展成为高等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学习生活中应当普遍遵循的理论指导。“扎实进头脑”才能促使高校师生的政治素养与思想水平得到持续提升,让高校师生在理论信仰和价值遵循上更自觉,并将自身的价值根植于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中,以此为指导思想,引领自己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奉献自己。

三、开放式教学模式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措施

开放式教学模式最早源于国外,随后为我国不同时期的教育学家在一定的范围内采纳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创新性发展。现代的开放式教学理论通常是指基于教育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创新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目前在湖南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正在以开放式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试点推行。开放式教学模式是指通过开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空、教学互动等因素,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为目的,显示出教师教学的理念、教学的形式、教学时空等多层次开放特性的课堂教学新模式。[4]“三进”的最终目标是进学生头脑,最终要靠大学生的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和真正认同,而开放式教学模式“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教学环节线上线下适度切换、教学方法生动活泼,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生头脑,进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讲话中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三进”工作中要真正做到“进头脑”,在开放式教学模式下,教师的引导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三进”工作运用开放式教学模式,其重点和关键在于改变“教”与“学”的关系,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相统一,让学生的高度参与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开展的新常态。

为此,首先,要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提升传递新思想的能力。只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三进”中率先垂范,真正做到深入学习,深入研究,通过看原著领悟透原理,才能够融会贯通,做到“明道、信道”,即真懂真信,方能做好新思想的传播与宣传。其次,是要充分运用开放式教学方式,促使青年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填灌式教学模式转化为积极主动参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应当主动接触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较好地把握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重点,结合青年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展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具体而言:(1)分组讨论,进行竞赛性质的课堂展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通过自愿组合或者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教学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兴趣小组,依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知识点展示,展示的实际效果可与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挂勾,既可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又可吸引学生奋勇争先,从不同角度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比如在讲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第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时,可设置分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去思考和讨论“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你所感受和理解的新时代是什么样的?”在学生查找资料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上讲台进行分享。(2)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切入点,将演讲比赛与知识竞赛较好结合。将知识比赛嵌入演讲比赛中,通过有趣的多样的方式促使学生通过课后主动对知识点进行探索,促进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化和价值认同。如笔者所在的邵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了以“奋斗新青年,追梦新时代”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在演讲比赛晋级的过程中穿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知识抢答环节,以抽取随机幸运观众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强化创新教学环节,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在结合教材进行相应的专题学习后,教师可根据课程的设置情况,强化创新教学环节,要求学生结合授课的具体内容,写出自己的所感所得,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进入学生的头脑,进入学生的心灵,进入学生的信仰。如笔者所在的邵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本学期编写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创新教学报告书》,分为忆峥嵘岁月、回眸光辉历史、数风流人物、以史为鉴四个环节,让思想碰撞出理论与实践创新的火花,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创新性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参与度

在开放式教学模式下切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的工作,若只是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有限的课堂理论教学学以期达到入脑入心入神的目标,稍显力量单薄,故而在全方位多角度把握好课堂理论教学之时,应将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延伸和拓展,积极开展创新性实践教学,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完美结合,提高学生对“三进”的实际参与度。

笔者所在的邵阳学院地处湘西南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邵阳市,这片人文底蕴丰厚的沃土培育了“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思想家魏源,“再造共和”的民主革命家蔡锷,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吕振羽和德艺双馨的人民音乐家贺绿汀等,这些都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开展开放式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资源,也为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育人平台。因此,笔者所在的邵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授课过程中,结合理论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要求,指导学生组成研究小组自行参观松坡公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贺绿汀纪念馆、邵阳市博物馆等协同育人基地,让学生带着预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展开实地考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深入地了解护国运动、辛亥革命、游击战争等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更好地消化吸收理论教学内容。与此同时,邵阳学院思政课教师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喜迎十九大·青春建新功”“青春大学习,奋斗新时代”等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书斋,积极参与乡村全面振兴战略,进行新时代新思想的宣传与巡讲服务,在志愿服务中接受教育、磨砺自身,使学生在其切身的实践中形成理论的认同,情感的共鸣,践行的决心。通过课上的积极参与和课下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与责任,从而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书写自己的青春篇章。

(三)加强互联网载体建设,拓宽学生学习渠道

随着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升级,我国网民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根据第四十二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可知,以2018年6月为时间节点,我国共有网民8.02亿,网络普及率高达57.7%,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10到39岁这一群体占全部网民的70.8%,其中青少年网民高达48%。从以上数据可见,虽然传统的课堂教学仍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但互联网发达的今天,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能够从多种不同渠道获取信息与知识,因此加强互联网载体建设以拓宽学生学习渠道势在必行,让大学生在良莠不齐的网络数据库中坚守本心,坚持正确的“三观”尤为重要。

开放性、互动性是互联网信息的显著特征,“三进”工作可因势利导地利用互联网信息特点,拓展开放式学习与互动式学习交流。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推进:一方面,建立专题学习栏目,创新性探索“互联网+学习”的新模式,在学校与学院的官方网站设置专门栏目,及时更新最新的理论成果,充分利用翻转课堂等平台,将精品课、优质课、示范课上传至网络,作为其中重点推荐课程,鼓励通过微视频、动漫、直播等传播手段不断丰富“三进”工作。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两微一端”(微博、微信、客户端)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载体(微信平台)与科学的教学模式(开放式教学模式)结合起来。“两微一端”作为“互联网+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微信平台,比如“微课堂”“语课堂”“课堂派”等,把内容、媒介、时空、方法等这些要素整合到最佳,通过设置主体思想研究性专题,让学生们就喜爱的历史人物、社会的最新热点话题,适时开展相关的讨论与对话,形成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集体授课与自主探究于一体的开放式模式,以期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放性不强、学生关注度不高、认同度较低、参与性不强的教学现状,进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意义重大,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将课程的设置不断优化,专业教材及时更新,教学设计不断完善,才能真正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程建设的全过程,进而全方位提升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指导广大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指路明灯。

猜你喜欢

三进特色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特色种植促增收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棋乐
藏垢纳污
跋山涉水 三进下党——习近平同志“九到寿宁三进下党”调研往事的回忆
完美的特色党建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