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餐:向上鲸吞,向下蚕食

2019-06-25蒋效妹

商界 2019年6期
关键词:团餐餐饮

蒋效妹

还没到午餐时间,一辆辆送餐的轻卡已整齐停在CBD的楼下,远处机关大楼门口似乎也停放着类似的餐车。通常车里是没人的,工作人员和热腾腾的团餐已进入办公大楼的某层休息区,静候12点的午休铃声拉响。

白领们有说有笑地走进就餐区,戴口罩的阿姨立马站成战斗的姿势,麻利地递上消过毒的干净餐盘。“阿姨,少米饭,多打点蔬菜!”阿姨们每天接收无数条这样的指令,从思考到做出反应,系列操作早已异常纯熟。

她们是最普通的盛菜阿姨,也是团餐产业链的最后一环。

每份套餐,以10元、15元为最小单元解决企业员工的用餐问题。而站在阿姨背后的团餐巨头,正以10亿元、15亿元的月盈利壮大资产规模,鲸吞蚕食“餐饮业最后这块未被挖掘的宝藏”。

坐山观虎斗

非洲大草原上有一种地獭,它们不似狮子、鬣狗、猎豹等动物。攻击性强、招式变化多端。地獭强在其防御性,很少会主动出击,有时潜伏数天不饮不食。直到时机合适,才突然闪电般张开大嘴,一口吃掉猎物。

C端消费者对餐饮的需求,从单纯的口味导向型,逐步转变为综合体验导向型。

当草原地獭扑向餐饮,它便有了新名字:团餐。

餐饮界的混乱厮杀,所有人有目共睹。从2017年到2019年:新零售快速崛起、网红餐饮品牌更迭、020外卖激战正酣。各个细分战场都充斥着暴力和血腥的味道。根据4月最新出炉的《2018年度中国餐饮企业百强和餐饮五百强门店分析报告》,去年全国餐饮收入42716亿元,同比增长9.5%。中国的整个餐饮市场规模扩大.但入局分羹者更呈几何倍数增长,已是餐饮红利不能承受之重。

1.8万亿

团餐就是一个万亿级的隐形大鳄,占比约为全国餐饮市场的四分之一,并且年均复合增长率在20%以上。预计到2021年,行业整体收入规模将增长至1.8万亿元。

大大小小的玩家在餐饮红海里打得头破血流,不管是线下房租还是线上扣点,都已逼近承压临界点,社餐进入微利时代。根据众郝餐饮研究院发布的《餐饮2018倒闭大盘点》,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平均每个月10%的餐厅倒闭,新店死亡率更高达70%!在这样的硝烟弥漫中,团餐,却在远离竞争的学校、企业、政府食堂闷声发大财。

举个例子,海底捞作为这一届社会餐饮的模范生,无论是产品、服务,还是营销都让业内外人士赞叹。能够站上全国餐饮百强前三,可以说,它已使尽全身所有力气。

但紧随其后的第四名,它的名字你绝对想不到,甚至可能都没听说过——“千喜鹤”,这个中国大陆闻所未闻的团餐巨头。不动声色中竞超过了西贝、麦当劳。

就像千喜鹤CEO刘延云说的:“天下没有难做的团餐生意。”

团餐就是一个万亿级的隐形大鳄,占比约全国餐饮市场的四分之一,并且年均复合增长率在20%以上。预计到2021年,行业整体收入规模将增长至1.8万亿元。同时.围绕整个团餐产业外延市場,包括团餐产业所形成的供应链体系、品牌体系、信息化和数据能力等所带来的新增市场潜力,更将远超于行业整体收入规模。

赛道又宽又长,头部选手却寥寥无几。目前做得最好的团餐企业所拥有的食堂不到2000家,95%的市场份额还分散在个体经营者和中小企业手中。优胜劣汰尚未出现,“神仙打架”更有很远的距离。

市场寒来暑往,四季消长分明。枪林弹雨中,团餐却手握刚需大旗,在大后方泰然自若。不过,“隔岸观火”未必是个贬义词。谋定而后动也是大企业必需的权衡。当我们对社会餐饮视觉疲劳,不妨转移目光,打量打量团餐这个“大怪物”。

匠心与野心

成都七中的事件,让全国各地都对团餐犯了怵。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何增武在向员工交代时倒也显得胸有成竹。他是重庆雅福团膳的创始人,2002年白手起家,带领雅福获得“中国十大团餐品牌”,现在承接了重庆本地400多家企业的配餐业务。

当《商界》记者问到他,一家团餐能生存,能发展最核心的原因是什么?何增武郑重其事地回答:“安全与信任。”

听上去颇有匠人的风骨。但其实却是最现实的得失。与可替代性极强的O2O外卖或街边小店不同,团餐不是一锤子买卖,一旦出事便会溃不成军。信任直接决定客户下一季度或下一年续不续签合约,营损能达数百万元。

半边是滚烫的热钱,半边是负担的数百员工生计。团餐输不起,必须在品质、利润、效率三方建构平衡点。

据了解,大概150名中央厨房员工可负责1_5万人次用餐。机械化程度越高,效率也会越高。生产效率还相对可控,定价的主动权就几乎没有掌握在团餐企业手中。

通常是有需求的企业公开招标,抛出10元、12元的餐标。各企业就要拿相应定价的配餐去竞标,方案除了写清荤素搭配,甚至需要精确到每一份盛装到餐盘中的荤菜中,平均净肉几克,配菜几克。

何增武回忆说,以前有个客户,定7元的餐标,服务半年后,雅福便主动终止了合约。一是心疼厂里工人,每天工作很苦,老板却只提供给他们很低的配餐;二是对于这种既定标准业务之外的服务,他们要另找上游的供应方,仓库管理、人力消耗都是很大的。

做生意是双向选择的过程,不合作不代表不理解。像富士康在深圳龙华科技园以及观澜科技园的员工达到二十七、八万人,如果每人每顿提高两元的餐标,每月对富士康的人力成本负担就加重1000多万。对小企业来讲影响会更明显。

不过,只要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有些团餐企业盲目接下订单,但吃掉得消化,消化得以战养战。为了降低成本,他们会选择使用储备粮,更有甚者用陈化粮。“只要吃不死人,他们就不管,照样赚钱。”灰色地带也不乏有人以身试险。

所以伺机而动的观望者请先拷问自己:身后的资本能支撑自己多长时间不盈利?这很关键。

团餐入局门槛高,大玩家们都野心勃勃盯着巨鲸,江湖招式变化莫测,命门却都概莫能外。

一道双选题

罗马的脉搏,从来不是长老院的云石,而是竞技场上的黄沙。餐饮市场上。一场由终端消费者用餐习惯催促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据《2018中国团餐行业研究报告》,过去几年。各类跨境电商、垂直电商、零售新物种、外卖平台等创新服务形式的出现。使供给侧大幅丰富了消费选择。C端消费者对餐饮的需求,从单纯的口味导向型,逐步转变为综合体验导向型。这一点,对于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我体现的90后新兴群体更是如此。

“玉子屋”是互联网兴起后,一家较早开始做B2B便当的日本团餐公司。700人的团队,每天卖出便当13万份,年销售额达到90亿日元(约6亿人民币)。它的成功让国内团餐品牌也集体进击便当之路。

这标志着,仅仅to B的下游产业已经喂不饱团餐企业的大胃了。鲸吞的同时,团餐也开始研究起蚕食零餐市场的打法。

紧随潮流,雅福在2015年也推出了新产品“章叔叔便当”。不过记者觉得有意思的是何增武本人对于便当的理解。

何增武说:“除了拓宽盈利渠道这一目的外。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将触角伸到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让我们了解更新的变化趋势,大家现在更接受的形式。及时做出口味或服务调整。”换句话讲,与其说便当是团餐抢滩零售端的战略布局。倒不如说是潜入市场的探头。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千人干面”已成为未来必然的趋势和企业努力的方向。

那新的十字路口又出现了。一旦开始追求个性化、差异化,如何才能保证标准化带来的效率提升?何增武带记者参观了雅福的中央厨房。

一个看似普通的蒸饭流程装备,已经可以实现从淘米、分装、烘焙、翻刨的全数字化运作。也就是说,工作人员仅需将大米倒入设备,一段时间后就可直接获得松软的米饭了。

后端科学化运用的场景可以自由定义,前端也有日益成熟的智慧食堂解决方案。

有了“打菜神器”后,学生可以自助用勺子从盛菜器皿中舀菜,机器会根据减少的菜量自动计算出费用。将个人信息输入结算系统后,学生只需要刷脸就可以进行扣费,点餐效率平均提升31%,排队时间平均节省20%。“打菜、放勺、支付”,3秒完成,方便陕捷,且基本实现了“无人化”管理。

经过该流程的多次重复,用户、消费、支付3个维度的数据成为食堂采购和调整菜品结构的依据。锁定意向消费群便能做到精准备餐,产业化后也能降本增效。

个性差异和智能标准,看似是相悖而行的两个方向,但其实也可以针对不同需求市场.在平行的时间轴上并肩而行。一旦技术的难关突破,差别定价和教育消费者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子弹瞄准边界外

万亿蓝海诱惑,令天下英雄垂涎。但是,若入门级玩家一时冲动盲目打开团餐的游戏副本,极大可能是摔得粉身碎骨。

团餐的普遍毛利率很低,必须靠量走起来。而客流大且固定既是团餐优势,也是其缺点——基本无法实现客流增长。

那有心者如何另辟蹊径,或跨越门槛、高调登堂?

第一种,以熊猫星厨、美餐、考拉团餐、趣团餐、芒果青年等O2O平台为代表的团餐新主张。“写字楼的公司,一般规模不是很大,不可能建个食堂供餐或找个阿姨煮饭。白领刚性、高频、个性的用餐需求,就催生了这类团餐平台。以信息化工具连接周边的餐厅和白领,满足小范围的市场需求。”一位资深的业内人士说道。

去年5月,美餐网宣布完成数亿元D+轮融资。千喜鹤于2017年创立中国团餐产业链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禧云国际,去年也获得蚂蚁金服、鼎暉投资、口碑网2亿美元的A轮融资。这不仅意味着中国团餐老大哥干喜鹤的发展转型,更意味着阿里也正式布局团餐B2B行业。

第二种,纵向产业链的开发,指产品研发、品牌、采购、安全监察、员工技能、仓储物流、信息化及金融等前后端服务的标准化。

着力于上游供应链的“净菜项目”就是很好的范式。由日本、台湾发端,打造“从种子到筷子”的智慧生态菜场与净菜工程,通常采用餐馆配送(2B)+线下生鲜站自提(2C)的复合模式。农场直送,一方面可保持新鲜、提升效率,另外也有助于环保,减少城市垃圾。在未来,这样打通产业链各环节的平台将会越来越吃香。

第三种,“一品多牌”“多品多牌”的拓展路径。近几年,一众大牌餐企看中这一商机,也纷纷进军团餐市场,例如,全聚德、湘鄂情、俏江南等。团餐与社会餐饮的供餐模式正在互相融合。华为的食堂内不仅有潘多拉、东旭等团餐供应商,也进驻了云海肴、大弗兰、探炉、秦筷等知名社会餐饮品牌。刚需市场的规模和利润,对连年烽火不断的社会餐饮,就像藏着宝藏的温柔乡,具有魔鬼般的吸引力。

不仅餐饮,甚至知名家电企业长虹以“物联时代的厨房革命”为主题,推出全球首款打通一、三产业的智慧厨房系统,准备从加工设备这个产业上游,杀入到团餐市场中来。

人群在演变,企业欢快地提高着自相残杀的效率。哪怕是已经占领市场高地的团餐企业,偏安一隅也只有绝路一条。

但仍要注意的是,创新的目的不是创新,而是生活本身。任何高蹈资本理想的顶层设计、经营架构,最终还是要回到可以感知的现实的大地上,回到“安心吃饭”这一基本需求。

下班时间,又有一两辆配送团餐的轻卡停在CBD楼下,映衬着云霞在城市的天空不停地变换颜色和形状,这一刻,我竟从落日中看到了一轮喷礴而出的朝阳。

猜你喜欢

团餐餐饮
可怕的餐饮外卖
团餐服务合同的定制与管理实践
重新理解团餐
制止餐饮浪费,从你我做起
以“团”之名,互联网企业跨界抢占餐饮市场
玩“味”之间——餐饮空间设计专辑
在餐饮外企挥洒精彩人生
中国餐饮空间演化初探
基于中国团餐发展阶段的供需状况及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