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团”之名,互联网企业跨界抢占餐饮市场

2020-07-15文妤

电脑报 2020年24期
关键词:顺丰跨界餐饮

文妤

疫情的阴霾尚未完全散去,办公楼里的人吃什么成了一大难题,团餐因此成为餐饮业中的一匹“黑马”——根据公开数据,预计其2020年市场规模将创新高接近1.7万亿元。

当中式快餐品牌老乡鸡等餐饮巨头,抢先闯进这片蓝海之后,顺丰、爱奇艺等企业也打算来分块“蛋糕”。

于是,这一常年占据着餐饮市场1/3份额的细分行业,在“黑天鹅”飞过之际,被资本的力量带至了聚光灯下。

不过,以“团”之名,谁能抢占C位仍是问号。

跨界巨头催热团餐市场

“黑天鹅”为团餐提供了消费培育期, “用餐安全”的理念已成为一大共识,多地政府更是直接鼓励企业进行预约式网络订餐。需求激增的刺激下,企业团餐这个巨量的蚂蚁市场浮出水面。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团餐市场规模高达1.5万亿元,占整个中国餐饮市场的33.23%。预计2020年中国团餐市场规模将增长12.67%,达到1.69万亿元,占比将提升到35.65%。粗略估算,团餐的体量约为在线外卖的6倍。

外卖巨头反应迅速:早在2月中旬,饿了么就在全国推出“企业团餐安心送”;美团也在北上深等地发起“放心工作餐直供”的活动。

令人有些惊讶的是,物流巨头顺丰和爱奇艺等互联网科技公司,也盯上了这块“蛋糕”。

“在疫情之前,公司就引入了库盒这个平台,但并非员工用餐的唯一选择。疫情之后,因为主打智能炒菜机的库盒可以避开人员接触感染,又可以通过小程序提前预订,而且公司也会发放优惠券,库盒就成为了大家的主要用餐途径。”在上海工作的Annie告诉电脑报,稍早些时候,主要面向城市白领阶层的库盒就已悄然发力。

电脑报打开库盒的微信小程序发现,其服务的企业园区集中在深圳和上海,配送范围限定在一些合作的企业园区和楼宇,餐饮服务范围包括午餐、下午茶和晚餐,订餐时间局限在工作日。

“物流一哥”顺丰也伺机而动。有备而来的顺丰推出了企业团餐平台“丰食”,专注于企业团餐,为企业提供集体预约订餐、集中配送,无接触安全送餐服务。

丰食小程序部分入驻餐饮商家

尽管顺丰同城最近公开回应称,“丰食”项目做得很轻,本身没有上升到公司的战略层面,甚至不是顺丰同城的重点业务。但踏足而入之后,大概没人会轻易放弃这块亿量级的蛋糕。

此外,爱奇艺也于5月成立了“北京格芮馥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试图在团餐市场分一杯羹。

困局之下,难争C位

“黑天鹅”的契机和资本的力量,让聚光灯持续打在团餐这一尚未被完全开发的蓝海。但看似平静的蓝海之下,其实早已风起云涌多年。

只不过,与其他餐饮赛道不同,心有浩瀚却鲜为人知的团餐行业在餐饮业实属特殊。与社会餐饮不同,团餐供餐需求稳定且巨大,对食品安全、机械化程度、标准化程度、后厨设备、供应产业链方面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传统团餐的复杂之处和封闭性人皆闻之。

“相较于社会餐饮,团餐企业往往更关注资源与关系,需要通过竞标、谈判获得饮食专营权,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痛点。”中国团餐专业委员会委员艾青就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市场分散,头部不够拔尖,中腰部企业少,一直都是这个行业的痛点。

在种种背景之下,尽管团餐的市场份额占了餐饮业大盘的四分之一,却被散落各地的数万个蚂蚁企业分食着。与世界级的团餐巨头比,美国和日韩团餐前五强的市场集中度高达60%~80%,而中国团餐前百强的集中度仅5%。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团餐企业的数量在10万家左右,其中,头部团餐企业的营收早已破亿,而其他巨量的长尾团餐企业,其年营收也不过在数万到百万之间徘徊,也不乏经营不善甚至亏损的企业。

因此,即便互联网企业的涉足或许能让团餐市场有所变化,也并非所有人都能乘势起飞。打破行业困局之前,争抢到这场团餐之争的“C位”,并非易事。

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企业有着天生的优势。因为,团餐行业通过互联网转型升级的苗头正在发生。

“围绕整个团餐产业外延市场,包括团餐产业所形成的供应链体系、品牌体系、信息化和数据能力等所带来的新增市场潜力,更将远超于行业整体收入规模。”作为资本方代表,蚂蚁金服相关负责人曾点破资本方争相布局团餐市场的玄机——巨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新模式和新技术带来的新市场前景,才是这些互联网企业的野心所在。

“通过‘互联网+赋能团餐企业,可以大幅度提升其运营效率,其实近年来已经有很多团餐企业通过互联网技术,探索产品品牌化、管理信息化、制作智能化、采购集约化、食安标准化和人员的职业化。”资深团餐经营者刘辉(化名)告诉电脑报,很多本土传统团餐企业有着天生劣势,即规模普遍偏小,而且大多在特定区域内经营,还没形成产业带。

“这就是互联网团餐企业的机会,这些互联网企业可以借助资本和科技,加速团餐市场的变革,并打破常年鱼龙混杂的封闭局面,摆脱场地的限制,采用更加灵活机动的方式,有效降低成本,进而以品牌撬動市场。”刘辉称,在互联网企业的推动下,团餐行业的集中度或许也将进一步加强,独角兽就有可能诞生。

疫情结束后,“团餐”还是最优选吗?

不过,相较于长远的发展,眼下的团餐平台们有着更需直面的问题——在疫情期间,团餐需求短时期内大幅提升,但当疫情逐渐稳定,需求正逐渐回落。

团餐由于品类较少会增加公司行政和经济成本,随着疫情稳定不少公司正在恢复员工自行用餐。

与此对应的是,不少在疫情期间跨界做团餐的堂食企业,也大批回归堂食业务。疫情之初,品牌餐企巡湘记因不能开放堂食,也曾瞄准团餐这一市场。为承接企业团餐,巡湘记成立专门团队,设计了团餐菜单、购买全新包装盒,同时对服务流程和业务流程也进行了调整。

但在3月初,巡湘记创始人欧阳俊平发现团餐业务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传统中餐还是需要以堂食为主。”于是,他决定立即回归堂食,回归顾客体验。

数据来源:艾媒咨询

这些不过是缩影——伴随疫情稳定,一批因疫情而涌入的消费者和品牌餐企,都正用脚投票,离开团餐市场。

那么,在特殊时期被看好的“团餐”赛道,在疫情结束后还能符合跨界而入的互联网企业的期待吗?

“虽然疫情后期的需求会有回落,但团餐的需求依然是长期存在的,毕竟疫情之前,这就是一个巨量市场。大企业、学校、工厂等,对团餐的需求是固定的,并在2018年就破了万亿。”刘辉认为,眼下的需求回落是正常的,跨界企业也必然早有心理准备。

“我国团餐企业虽然起步晚于常规社会餐饮,但只要团餐的新逻辑和产业结构搭建完成,格局则有可能大变,而此时入局的互联网巨头则有可能成为推动变局的力量。”刘辉称。

那么,这些互联网企业能否真的实现“弯道超车”,将这个高达万亿人民币规模的赛道,引向新的赛季?时间自会给出答案。

猜你喜欢

顺丰跨界餐饮
跨界天才之西方篇(上)
制止餐饮浪费,从你我做起
2019年全年餐饮收入46721亿元完美收官
顺丰处境尴尬
2018年全年餐饮收入以42716亿元完美收官
学霸也是人 那些跨界的大拿们①
“顺丰”快递的成功之道
跨界•匠杰
跨界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