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实现媒介融合

2019-06-24侯又华

新闻传播 2019年22期
关键词:今日头条媒介融合新媒体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的进步,现在的大数据、云计算已经与各种行业相融合,并且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媒体行业也是如此。现在传统的媒体行业在新媒体环境下也在通过媒介融合进行快速地发展。本文以《今日头条》自媒体APP为例,分析了《今日头条》如何在大数据搜集的背景下,根据用户的需求推送媒体信息,从而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促进媒介的融合。

【关键词】新媒体;媒介融合;《今日头条》

现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智能手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报纸、电视和广播等媒介。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媒体终端来获取信息成为了现在的主流。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新闻媒体也在不断地推出自己的新闻客户端,以便能够在媒体竞争中获得优势。各种媒介也在新媒体环境下不断地实现融合发展,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今日头条》APP,它的出现让传统的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为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实现媒介融合奠定了基础。

一、《今日头条》的媒介融合特点

《今日头条》是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产品,为用户推荐信息、提供连接人与信息的服务的产品,月活跃人数上亿。《今日头条》是由民间投资的软件,采用的方式是大数据信息筛选技术,同时大数据和云计算实现新闻节目的重新构建,利用运算工具把微信、微博以及其他热门网站上的新闻信息根据阅读的热度和转播的情况进行排序,然后根据用户的喜好来形成《今日头条》中的热点信息模块。《今日头条》具备的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智能化地整理每天最受关注的新闻信息,同时也可以将其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中人们关注量和浏览量最多,最关心的信息进行汇总,形成现在的运营模式。

《今日头条》的运作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新闻客户端的运行模式,尤其是在新闻的选择和传播方面更是有很大不同。传统的新闻客户端只是为了拓展新闻传播的途径而采取的传统媒体数字化的形式,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能够利用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的观看新闻信息,因此只是传统媒体的外延化。而《今日头条》则截然不同。《今日头条》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分析注册用户的新闻偏好,然后根据客户的偏好有针对性的推送他们感兴趣或者经常浏览的信息,对这些数据进行及时的分析与处理,从而实现不同新闻偏好用户能够获得不同的新闻信息,让用户打开软件就可以获得自己最想了解的信息。可以说《今日头条》采取的这种信息传播方式也成为了新媒体时代媒介融合重要的参考依据,产生了更多的媒介产品形态和运作方式。

在各种信息的生产和提供方面,《今日头条》的模式和思路也与传统媒介形式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媒介形式比如各种新闻客户端采用的是创作高质量的信息内容来占领媒介市场,吸引用户的关注。比如澎湃新闻客户端采用的是独家新闻发布的形式来对媒体环境进行占领,它最早是以《东方早报》的采编队伍为支撑,为用户提供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和分析。澎湃新闻的一些模块比如“一号专案”、“中国政库”和“舆论场”等深受大家的喜爱,在新媒体市场中发展偏重于新闻的内容。作为《今日头条》来说与澎湃新闻恰恰相反,他们选择的是渠道优先的策略,自己并不采编各种信息,而只是将其他媒介比如说传统媒介和新媒介中的一些新闻进行精细化处理,能够更快地让用戶了解和接受。因此《今日头条》是一个大数据平台,根据每个用户的浏览偏好向每个用户推送精准的新闻信息。现在《今日头条》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已经不再受到人力、资源和渠道的限制,在新闻的题材方面多种多样。除了一些新闻客户端推送的新闻、短视频、图片等,甚至大量自媒体用户、普通用户也正在通过《今日头条》发布资讯,让观众利用《今日头条》就可以欣赏到各种新媒体内容,从而真正地占领了媒介市场。

二、《今日头条》媒介融合的管理模式

《今日头条》为了能够在新媒体环境下占领媒介市场,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运用了各种具体的措施包括一些薪资和股权激励模式吸引了大批人才加入《今日头条》。《今日头条)由首席执行官进行管理,同时还分成了很多不同的部门,这些部门各司其职,各个部门之间既具有分工合作的关系,同时还存在竞争关系。各个部门有专门的负责人负责部门的内部运营,利用自身的优势来打造专业的内容模块。从《今日头条》的媒介融合来看包含了各种自媒体、多媒体以及其他信息的结合。媒介融合的方式多种多样。而组织内部的运行方式和管理机制包括对于组织架构的设计、部门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以及部门资源的科学分配等,都会对《今日头条》的运作方式产生直接的影响。《今日头条》通过高薪资吸引专业的人才,鼓励每一位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自己负责的模块负起责任,贡献自己的才智,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到《今日头条》各板块产品的开发决策当中。《今日头条》公司没有一名新闻编辑,但是仅仅在两年的时间内就成为了现在新媒体环境下重要新闻客户端平台。而在日常管理上也通过后台模式透明管理每个员工的工作完成情况和员工补助情况,这些信息都能在公众平台上进行展示。这种高效透明的管理方式也让各个员工更加信任公司的运营模式,支撑着《今日头条》在媒介融合创新中越走越远。

三、新媒体环境下媒介融合发展的措施分析

当今时代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媒体需要通过有效融合才能够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生存、发展下去,单纯的新闻APP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面临冲击和机遇,而《今日头条》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则给了新媒体环境下各种媒介融合有益的启示。

(一)媒体必须把握用户的核心需求

在新媒体环境下,各种媒介无论如何竞争,目的都是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客户,而客户是目前促进媒介融合最活跃的因素。媒介融合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更好地把握用户的一些核心需求,可以说谁抓住了客户的核心需求,谁就能够在媒介融合中占据主导地位。《今日头条》是新媒体环境下出现的一种媒介传播方式,开拓了根据用户爱好利用大数据分析并精准推送的先河,这也是《今日头条》相比较传统媒体能够获得用户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今日头条》的任何一个注册用户在打开软件以后界面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系统会自动推送与客户喜好相关的信息,这也让信息传播更加的智能化。而传统的媒体、网站或者新闻类APP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还是采用旧的模式,对于新闻信息的推送还是凭借编辑的主观判断,没有能够真正的考虑用户的需求,因此这种媒体只是一种传播的手段和平台,无法做到与用户的喜好相统一。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为了能够实现媒体融合,必须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将互联网思维中的用户思维作为媒介融合的重要参考。在新媒体时代人们需要更加快捷的新闻获取方式,因此要想在互联网市场获得更好的发展,各种媒体客户端就必须转变运营思路,根据用户的偏好来分析他们感兴趣的信息,从而做到精准推送,这种方式改变了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劣势。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介比如报纸、电视等新闻真实可靠、质量较高的优势以及新媒体方便快捷的优势,更加重视与新闻用户之间的互动。比如可以采用一些滚动新闻、微博新闻等报道的方式给广大用户一个讨论的平台,让媒体用户都能够对新闻内容进行评论,实时地进行交流,这样有利于将潜在的用户发展成为忠实的用户。

(二)重视人才以及技术创新

新媒体时代的媒介融合最关键的不是技术,而是掌握技术的人才。现在在专业人才的招聘中,很多水平较高的IT技术人员通常都倾向于去互联网公司或者企业就业,而在传统媒体方面很难吸引到专业人才的加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媒体的发展。因此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人才的优势,要尽量采用优厚的薪酬待遇,为优秀人才搭建新媒体环境下良好的发展平台,从而能够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同时在人才的需求方面也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技术人才方面,在媒体的管理运营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人才同样需要重视。

(三)利用平台思维整合各种信息

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融合中的平台思维也就是开放和共享的思维。新媒体时代信息的制作和传播等都可以分配给不同的平台进行运营。以《今日头条》为例,现在的《今日头条》原创内容很少,大多是作为一个各种信息的筛选者、搜集者、整理者和传播者。这也让《今日头条》有了强大的信息整合能力,然后可以把这些信息内容采取协同的操作方式,分配给不同的平台去运营。让自身的平台优势得到了极大的发挥。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可以参考与其他机构进行合作,加入一些广告来获得收入,通过流量来换取媒体运营的利润。当平台的优势得到了拓展之后,就可以对用户的兴趣进行延伸,在此基础上加入一些第三方服务,充分利用信息平台来实现合作共赢的局面。

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并没有矛盾,双方可以进行有效的媒体融合互补,实现媒介的融合,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人们对于各种信息的需求。同时可以将传统媒体的内容质量优势与现代媒体方便快捷的优势融为一体,更好地实现各种媒体的融合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尚帅,传播的兴趣偏向和浑然不觉的符号暴力——基于《今日头条》的算法控制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10).

[2]黄月琴.新媒介技术视野下的传播与赋权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6).

[3]陆璐,从“今日头条”的成功突围看新闻APP的生存法则[J].江苏科技信息.2014(08).

【作者简介】侯又华,厦门广播电视集团初级记者。

猜你喜欢

今日头条媒介融合新媒体
60亿收入进账但盈利仍未可知 “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底气何来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从“今日头条”看媒介融合
《今日头条》与《微信》的内容之战
济南法院集体入驻“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