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梗死患者运用两种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9-06-24刘书范张茂信

系统医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阿托脑梗死用药

刘书范,张茂信

聊城市复退军人医院神经内科,山东聊城 252000

急性脑梗死属于发生率较为显著的一种脑卒中疾病类型,因为病症复杂以及病情显著,所以患者自身安全性受到威胁具有明显性。临床在治疗期间,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方法获得广泛应用,但是需要对最佳治疗方案进行探究[1]。该次研究将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明确最佳阿托伐他汀用药剂量,以此说明同20 mg阿托伐他汀比较,40 mg阿托伐他汀应用可行性,分析2016年4月—2018年3月间该院收治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明确各组阿托伐他汀用药剂量;对照组(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分布范围为 52~76 岁,平均年龄为(64.79±3.13)岁;观察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分布范围为53~77岁,平均年龄为(64.82±3.19)岁;观察对比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性别、年龄,结果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2]:①临床对患者展开MRI检测以及颅脑CT检测,最终急性脑梗死疾病获得确诊;②年龄分布范围为52~77岁;③伦理委员会批准;④知情同意书签署。

排除标准[3]:①合并患有心肺疾病或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疾病;②意识障碍或者精神异常;③凝血功能障碍;④在近4周选择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

1.3 方法

对于入组后的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首先于降压、循环改善、抗血小板聚集以及降糖等方面展开治疗;完成后,对照组具体为:选择20 mg阿托伐他汀药物展开治疗,口服频率为1次/晚[4];观察组具体为:选择40 mg阿托伐他汀药物展开治疗,口服频率为1次/晚,均为其 4周治疗[5]。

1.4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用药前、用药4周后血脂指标[TC(总胆固醇)水平、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TG(甘油三酯)水平以及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CRP(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用药总副反应(失眠、腹胀、下肢水肿)。

1.5 判断标准

对于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于临床对应展开NIHSS评定,结果同神经功能表现为正比。

1.6 统计方法

对于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托伐他汀用药结果,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展开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用药总副反应)(±s)表示,进行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脂指标对比

用药前,在血脂指标表现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4周后,同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TC水平对比,观察组呈现出显著降低(P<0.05);同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HDL-C水平、TG水平以及LDL-C水平对比,观察组未呈现出显著差异 (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指标临床对比[(±s),mmol/L]

表1 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指标临床对比[(±s),mmol/L]

组别TG用药前 用药后images/BZ_65_879_2962_912_2995.pngTC用药前 用药后images/BZ_65_1338_2958_1372_2991.pngLDL-C用药前 用药后images/BZ_65_1785_2958_1819_2991.pngHDL-C用药前 用药后观察组(n=31)对照组(n=31)t值P值2.34±0.57 2.35±0.52 0.072 1 0.942 7 2.13±0.72 2.14±0.71 0.055 0 0.956 3 6.05±0.83 6.02±0.79 0.145 7 0.884 6 4.41±0.85 5.69±0.92 5.689 7 0.000 0 3.66±1.05 3.69±1.11 0.109 3 0.913 3 2.37±0.35 2.41±0.45 0.390 6 0.697 4 1.02±0.35 1.03±0.33 0.115 7 0.908 2 1.04±0.25 1.05±0.29 0.145 4 0.884 9

2.2 NIHSS评分以及CRP水平对比

用药前,在NIHSS评分以及CRP水平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4周后,同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以及CRP水平对比,观察组呈现出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以及CRP水平临床对比[(±s),分]

表2 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以及CRP水平临床对比[(±s),分]

组别观察组(n=31)对照组(n=31)NIHSS评分用药前 用药后images/BZ_65_1859_1299_1880_1328.pngCRP水平用药前 用药后t值 P值10.21±1.66 10.29±1.53 0.197 3 0.844 3 4.82±1.79 6.59±1.49 4.231 4 0.000 1 3.21±0.25 3.19±0.25 0.314 9 0.753 9 1.92±0.26 3.02±0.22 17.982 2 0.000 0

2.3 用药总不良反应对比

在用药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组间 [观察组(19.35%)、对照组(12.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用药总副反应临床对比[n(%)]

3 讨论

临床对急性脑梗死发病诱因进行分析,在患者患有脑血栓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后,使得患者脑内局部呈现出血液循环阻滞的现象,从而对应导致脑组织呈现出缺血性坏死以及缺氧现象而患病。在临床对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期间,通过循环改善、血小板凝集抵抗以及降压等方法的应用,即使可以将病情状况显著缓解,但是难以发挥确切作用。对此,仍然需要选择有效方法对患者组织功能进行调节、将炎性介质及时清除以及对斑块稳定做出保证[6]。

他汀类药物的应用,其在稳定斑块等方面可以获得显著效果,于心脑血管等系列疾病治疗期间获得广泛应用,针对其具体治疗优势进行分析发现,其能够将斑块内酯核有效缩小,在减轻斑块张力方面可以获得显著效果,从而在维持斑块稳定性方面可以获得显著效果[7];此外,其应用在抑制巨噬细胞方面,效果明显,最终对于胶原纤维产生加快、炎性反应减轻以及斑块破裂改善进行显著促进;其能够利用对神经组织功能进行调节,对于血管反应性发展的良好做出保证,对于血栓的形成进行有效拮抗。但是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在采用阿托伐他汀药物具体治疗期间,用药剂量的不同,最终会呈现出疗效差异的现象[8]。

观察该次研究结果发现,用药前,在血脂指标表现方面,组间差异不明显;用药4周后,同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TC水平对比,观察组呈现出显著降低;同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HDL-C水平、TG水平以及LDL-C水平对比,观察组未呈现出显著差异;用药前,在NIHSS评分以及CRP水平方面,组间差异不明显;用药4 w后,同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以及CRP水平对比,观察组呈现出明显降低;在用药总副反应发生率方面,组间[观察组(19.35%)、对照组(12.90%)]差异不明显,从而证明,40 mg阿托伐他汀药物的有效应用,对于患者TC水平降低、NIHSS评分以及CRP水平降低,效果显著,进一步说明40 mg阿托伐他汀药物应用可行性。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40 mg阿托伐他汀药物的有效应用,对于患者TC水平降低、NIHSS评分以及CRP水平降低,效果明显,并且仍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用药安全指数做出保证,最终显著促进急性脑梗死康复加快。

猜你喜欢

阿托脑梗死用药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致肌酶升高2例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