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脑梗死与中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2019-06-24李萍李勤苏跃康丁奇

系统医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青年组病因神经功能

李萍,李勤,苏跃康,丁奇

云南省个旧市人民医院,云南个旧 661000

脑梗死是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缺血缺氧引发的脑组织缺血坏死性疾病,其发病率近年来不断升高,且随患者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是目前社会公认的危害人类健康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如今,脑梗死的发病有年轻化患病趋向,故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有所不同。该研究以该院2015年5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为对象,比较了45例青年脑梗死与234例中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期为脑梗死的防治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共279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拟定的诊断标准[1]。该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青年脑梗死(青年组)患者 45例,平均年龄(36.2±2.8)岁;中老年脑梗死(中老年组)患者234例,平均年龄(65.2±4.4)岁。

1.2 方法

调查、分析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疾病特征,主要包括一般资料、血管危险因素、TOAST病因分类、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情况。①一般资料:对比青年组与中老年组的性别、年龄及临床表现(头痛、失语、意识障碍、偏身感觉障碍、偏瘫、发病前TIA等);②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酗酒、吸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③TOAST病因分类[2]: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LAA)、小动脉闭塞/腔隙性梗死型(SAA)、心源性栓塞型 (CE)、不明原因脑梗死型(SUE)和其他原因所致脑梗死型(SOE);④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情况[3]:神经功能缺损评分:0~15分为轻度缺损,16~30分为中度缺损,31~45分为重度缺损;入院治疗3周后进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欠佳。

1.3 统计方法

录入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n(%)]进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的对比

青年组男性31例(68.9%),女性14例(31.1%);中老年组男性122例(52.1%),女性112例(47.9%);青年组男性占比高于中老年组、女性占比低于中老年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276 7,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的对比

青年组、中老年组在头痛、失语、意识障碍、偏身感觉障碍、偏瘫等临床表现的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前TIA方面,中老年组占比相对较高,与青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的对比[n(%)]

2.3 两组患者TOAST病因分类的对比

脑梗死患者中,LAA和SAA的占比最高,青年组分别为33.3%和26.7%,中老年组分别为47.0%和41.9%,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SUE、SOE、CE 占比分别为 8.9%、11.1%、20.0%, 中老年组 SUE、SOE、CE 占比分别为 2.6%、3.4%、5.1%,青年组SUE、SOE、CE占比高于中老年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TOAST病因分类的对比[n(%)]

2.4 两组患者血管危险因素的对比

青年组高血压、酗酒、吸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占比高于中老年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青年组与中老年组糖尿病、高血脂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血管危险因素的对比[n(%)]

2.5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情况的对比

青年组神经功能缺损轻度占比高于中老年组、重度占比低于中老年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中度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预后良好占比高于中老年组、预后欠佳占比低于中老年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4。

表4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情况的对比[n(%)]

3 讨论

临床上,脑梗死多见于60岁以上群体,且发病率随患者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但有数据统计,脑梗死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向,以中青年群体居多[4]。所以,分析青年脑梗死与中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不同年龄段脑梗死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对临床脑梗死疾病的诊治具有临床指导价值。该研究中,青年组女性占比较中老年组低 (P<0.05),可能与青年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有关,雌激素对心脑血管有保护作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脑梗死的发生。青年组与中老年组的临床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老年组发病前TIA的占比高于青年组(P<0.05),分析与中老年患者的机体功能衰退和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既往研究指出,动脉夹层、高凝状态、CE等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青年卒中的主要病因。但近年来,临床报道脑卒中的发生病因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该研究中,LAA和SAA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占比最高,两组LAA和SAA的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E、SOE、CE 的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A为微小动脉硬化所致,LAA为大动脉硬化所致,二者均与AS相关,表明脑梗死的发生以AS为主要病因;青年脑梗死CE的病因仅次于AS。与中老年脑梗死相比,青年脑梗死SUE和SOE的占比较高(P<0.05),表明青年脑梗死患者的病因较为复杂,有必要实施心脏彩超、脑血管造影、风湿免疫等相关检查,以此确定是否存在血管畸形[5]。大量研究表明[6],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酗酒、吸烟等。高脂血症、糖尿病会加重AS病情,严重损害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脑血管血液流变学异常继而造成多部位脑梗死发生;脑梗死疾病的发生与患者的血压呈正相关;慢性饮酒可造成患者血压升高,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会进一步导致高血压性动脉硬化发生;吸烟与青年颈部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长期被动吸烟者的脑梗死发病危险也会明显增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血管内皮受损,血管平滑肌细胞在刺激作用下影响其增生及脂代谢,可促进斑块及血栓形成。但该研究青年组和中老年组在糖尿病、高血脂占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鉴于上述血管危险因素是长时间不断累积所致的,在疾病发生发展中并不能主观判定,仅可作为总结脑梗死疾病的临床特点[7]。此外,该研究分析了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情况,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青年脑梗死患者多为首次发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较轻,相关并发症较少,故预后及康复情况与中老年脑梗死患者相比较佳。相关研究[8]对83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和1 542例中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指出青年脑梗死患者中小动脉闭塞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分别占38.6%和25.3%,中老年脑梗死患者中小动脉闭塞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分别占52.9%和35.7%;在高脂血症、高血压病、酗酒、糖尿病、吸烟、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共同危险因素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吸烟、酗酒、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占比明显高于中老年脑梗死患者。该结果与本研究结论相似,进一步说明青年脑梗死患者与中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应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年龄层次的脑梗死患者进行控制及治疗。

综上所述,青年与中老年脑梗死患者在临床特征方面存在不同差异,与中老年脑梗死相比,青年脑梗死病情较轻、预后较佳。临床中脑梗死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明确后,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加强一级预防工作,有效治疗和控制相关疾病,从而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猜你喜欢

青年组病因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捋捋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因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韩梅: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速滑女子青年组双料冠军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1504例铁路职工心电图分析
抑郁症病因病机探源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