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子银行面临的风险及监管探索

2019-06-22张翅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影子监管金融

摘 要:揭示了影子银行的起源与实质,介绍了中国影子银行的特征及发展,进一步分析得出了中国影子银行具有的期限错配风险、高关联性和高传染性风险、高杠杆率风险、信用风险等风险特征,结合当前国内国际金融发展形势,对未来影子银行的监管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影子银行 系统风险 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

       一、影子银行的起源与界定

(一)影子银行的起源

影子银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通胀压力的不断加大迫使美联储紧缩银根,市场利率大幅上行,与此同时《Q条例》的存在又使得存款利率被设定上限,投资者对银行存款的兴趣骤减,传统银行为了扭转局势开启了以资产证券化为核心的表外业务探索,所以,影子银行最初来自于美国利率管制下倒逼银行的金融创新。

(二)影子银行的界定

影子银行在中国的界定与国外主流有所不同,目前并没有全方位的定义,但与国外的差别在于我国的影子银行业务大多是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或者通过同业负债融资,借助券商、基金、信托等非银金融机构提供的通道,最终实现为实体企业注资或者进行其他投资。这种模式显然与美国高度资产证券化及衍生化的模式有所不同,中国影子银行实则是嵌套下的类贷款业务。

     二、影子银行的中国化

(一)国内影子银行的产生

1.监管套利。随着利率市场化的稳中前进,银行存贷“剪刀差”缩小,净利润增速放缓,加之民营银行的加入与新兴P2P平台的繁荣,传统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加剧,在诸多监管约束下,银行通过各种手段将表内业务转移至表外,规避监管的同时获取较高利润。此外,为了规避国家宏观调控,银行利用出表投向各种管控行业。

2.存款脱媒。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中国经济蒸蒸日上,居民财富不断累积,加之高速发展带来的通货膨胀较难避免,居民对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升级,存款脱媒的趋势加强,银行的理财产品则顺势而为,满足了居民的投资需求,也向影子银行系统注入了大量资金。

3.巨大融资缺口需弥补。一方面,由于我国金融“双轨制”的存在,商业银行在选择贷款人时具有偏见色彩;另一方面,传统银行受到信贷指标监管的约束,当银行的信贷规模无法满足社会融资需求时,就会产生融资缺口。经估算得知,2009年-2015年融资缺口平均在2万亿以上。巨大的融资缺口为影子银行打开了窗口。

4.金融创新与金融自由化。在全球金融自由化的大背景下,结合我国金融快速发展的现状,影子银行实则是二者交融的产物,对我国金融体系是一种补充。随着金融创新的深入,影子银行将会更加多样化和科学化,为我国金融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

5.金融监管放松和缺失。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在降速提质及三去一降一补的宏观大背景下,实体经济的回报降低,金融市场脱实入虚趋势明显,机构间层层嵌套,加大杠杆,大量资金在市场形成空转,加剧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

(二)中国影子银行发展脉络

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在各个阶段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08-2010年,特点是银信合作、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募资、信贷出表,影子银行初具规模。

2.第二阶段:2011-2013年,特點是银信合作、单一通道向银银、银证等多通道合作模式转化。

3.第三阶段:2014-2018年,特点是银信受限、银证被约束,银基接力,银银同业业务变异,监管跟进下,多通道模式下套利链条拉长,影子银行持续繁荣。

     三、影子银行的风险分析

(一)期限错配风险

期限错配是指如果风险缓释的期限比当前的风险暴露的期限短,则产生期限错配。近年来,地方融资平台下的政府基建项目和房地产行业通过影子银行获得大量资金,此类项目投资周期往往较长,无形中加剧了期限错配下的流动性风险,同时也放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隐患。

(二)高关联性和高传染性风险

影子银行系统内部通过层层嵌套,推高杠杆,具有明显的趋利性,随之风险叠加,极易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随着我国金融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如果监管不力,影子银行高关联性和高传染性风险极易向外释放,最终造成世界局部性乃至全球性金融危机。

(三)高杠杆率风险

由于影子银行具有监管套利的属性,信息披露不透明,监管层难以穿透链条进行监管,杠杆率居高不下,导致风险放大,加剧我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同时也给政府增加了兜底风险。

(四)信用风险

在当下宏观大背景下,一些不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经济转型方向的产业,从传统银行难以获得融资,所以转向影子银行进行筹资,将资金投入一些产能过剩和不利于经济升级的产业,这些产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与大势相背,风险较大,所以将影子银行的信用风险暴露更加明显。

     四、影子银行的发展与监管探索

影子银行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融资难的问题,对社会融资规模起到了补充作用;第二,影子银行丰富了不同偏好投资者的选择。所以,对于影子银行的监管不能一棒子打死,应该坚持“在监管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的主轴,加强监管的动态创新,让影子银行在阳光下成长,为我国金融系统发展持续注入新鲜血液。

(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用法律为影子银行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第一,在立法的过程中,除了广泛征集各方意见外,还应结合影子银行强大的金融创新能力,赋予法律一定的前瞻性,否则法律将会失去长效性和权威性;第二,应明确界定影子银行的行为,给予影子银行业务开展的具体约束与边界,对影子银行产品的形式和标准作出具体限定,严防影子银行游走于法律边界。

(二)继续加强“一行两会”的协作,实现从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过渡

长期以来,我国金融行业实行分业监管,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各细分行业的交叉融合使得行业界限愈发模糊,这对分业监管的体制发出了巨大挑战。所以,同业监管是未来不可逆的趋势,这就要求各部门之间加强协作、保持动态协同状态。与此同时,对于影子银行的监管,应当根据具体的业务类型划分职责,随着金融行业的融合而同步进行监管融合与交叉,向功能监管过渡不仅能够封堵监管漏洞,而且能够提高行政效率,这也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

(三)加强场外交易市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信息披露与共享机制

拓展场外交易市场,建立健全场外交易市场体制机制,对场外衍生品进行集中清算,由指定的中心机构对标准化场外交易合同进行集中操作,利用政策优惠等措施引导投资者使用交易市场的标准交易工具进行交易,同时降低投资者获取信息的门槛,加大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改善信息不对称,严防道德风险。

(四)深化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稳中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深化金融领域对外开放是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重要一环,通过合理引进外资持股及优秀外资金融机构,加大市场竞争,有利于带动我国金融体系进一步发展升级,中外机构可以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有利于修正我国金融机构运作的漏洞,引导影子银行业务走向正轨,促进我国金融机构增强国际上的影响力,为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起到良好的引领作用。同时,外资的进入加大了金融市场的竞争,也加速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严格的利率管制使得金融机构突破利率束缚的动力加大,助长了影子银行的蔓延,市场化下的利率是市场资金供求的真实反应,有利于正规金融机构充分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有效抑制影子银行过度蔓延扩张。

(五)多方面协调发展金融市场,促进成熟型市场建成

对于影子银行的不规范发展,在监管时还应注意回归本源-促进我国金融市场不断成熟,提高金融市场全社会成熟度。一方面表现在,科学的监管方法、先进的监管制度、与时俱进的监管思路等等;另一方面,应大力培育投资者正确的投资理念,增强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引导投资者正确投资,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强劲资本,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共享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的美好成果,产生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任泽平. 同业存单或纳入同业负债收缩影子银行业务[EB/OL]. http://bank. jrj. com. cn/2017/07/18065822761492-1. shtml,2017-07-18.

[2]魏涛,刘义,杨荣等.激辩:中国“影子银行”与金融改革[J].金融发展评论,2013(02):1-51.

[3]李曉静,王俊鑫,曾婧.中国影子银行成因、规模估测及风险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15(11):53-62.

[4]赵泽云.浅析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与监管[J].中国集体经济,2019(02):102-103.

[5]贺建清.影子银行的风险与监管改革研究[J].金融论坛,2013(3):15-21.

(张翅,重庆工商大学)

猜你喜欢

影子监管金融
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
浅论我国会计监管体制的创新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What a Nice Friend
和影子玩耍
不可思议的影子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监管交通
金融大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