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记者采访形式创新策略思考

2019-06-21王迎欣

新闻传播 2019年24期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创新

[摘要]新时期经济与科技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增强。传统的采访、新闻播放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百姓观看需求,电子设备、智能应用使民众接受信息的渠道增多。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作为广播电视台的记者,应不断优化自身采访工作形式、创新思路,提升专业素养,使采访更具及时性、创新性、针对性,让报道更精准、更新颖,并且有分量、有深度,使新闻具有影响力、传播力与公信力,形成自身采访特色。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形式;创新

新时期,5G、大数据、云平台、智能应用等新兴技术迅猛发展,不仅让生产更智慧、生活更便捷,新媒体也丰富了百姓生活[l],同时其更促进了新闻及时、高效的传播,给受众真实、多角度的观看体验。这既为广电记者采访工作注入了新活力,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记者应关注新媒体发展趋势,不断创新新闻采访工作的开展形式,发挥自身优势、吸引受众关注,从而呈现良好的报道效果,促进新闻的传播,提升电视节目的收视率。

一、新媒体的发展对广播电视台记者工作产生的影响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脑、手机、iPad等智能电子设备的应用普及,拓宽了民众的信息接受渠道,更多的人习惯通过移动端获取信息。例如:以往大家在休闲娱乐时,会观看电视、阅览杂志、报纸等;而今人们更多的在浏览微博、微信、短视频等,并通过各种应用程序分享见闻与自己的生活。网络信息变得更加丰富多元化,新媒体具有传播迅速、受众覆盖面广泛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

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能是新闻的发现者、舆论制造者,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以往的新闻加工、传播的规律。同时,海量的信息中也存在正负面、真实与虚假信息交杂问题,这便需要发挥电视台记者的作用,跟进新闻、深入现场,为民众做深入报道,发布具有公信力的新闻,解开民众的迷惑、实现对执法司法工作的监督。故此,记者不仅应做好政府与百姓间的纽带,用客观、专业、及时、准确的报道,正确引导舆论,更需紧抓新媒体时代中信息传播的特点与规律,应用新技术、升级工作理念、创新采访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身价值,拉近节目与受众间的距离,增加受众黏性。并且,在进行采访准备工作时,记者也应从更新颖、开放的视角出发,全方位思考、收集、准备相关素材,找准新闻的核心、尽可能满足受众需求。例如:在进行新闻采访时,记者在进行专业、客观、持续报道的同时,更需做好民众的“代言人”。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了解其关注、关心的问题。在新闻播报中,也应使采访接地气,转变自身的角色,做好新闻的观察者、记录者与采访者,也扮演好沟通者、传播者、参与者[2]。

二、新媒体时代对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形式的新要求

新媒体时代为广电记者采访工作开展提供了更多新的便利,也需要记者完善采访工作,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水平,为受众呈现及时、真实、准确、严谨的薪闻,使信息传播更具多元性。

(一)沟通更顺畅,新闻有深度

新媒体时代人人手握麦克风,手持摄像头,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新闻的发现者。这便要求广电记者提升采访速度,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在第一时间发现新闻、梳理采访结构、进行深度报道,进而整合信息,使受众了解新闻、事件真相。尤其是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大事件,记者应发挥自身的舆论引导作用,以免受众轻信谣言、做出过激举动。同时,只有提升广电记者的采访效率,才能进行新闻的深度挖掘,使真相在抽丝剥茧中呈现在公众面前。此外,新媒体时代中受众需求的变化,也使记者需要思考面对新形式,如何开展采访工作,能够引起受众的持续关注。

(二)互动更密切,新闻有温度

为了获得更多的受众,提升节目的影响力,广电记者还应重视与受众的积极互动。只有深入基层,了解民生百相,才能发现新闻,使采访更具温度。以往广电记者单一的工作模式、单调的采访形式,造成节目的同质化,用户流失。而新媒体为何能在短时间内获得用户的高速增长、吸引受众的广泛关注,并形成快速传播,也是记者需要思考的。其一方面关注与受众的互动,另一方面更以受众视角进行新闻呈现,能够引起受众的共鸣。为此,广电记者在创新采访形式的过程中,也需展开与受众的沟通,了解其所思所想,将其巧妙地融入到采访之中。此外,海量新闻中记者既应快速捕捉新闻素材,也应具有敏锐的鉴别能力,传播正能量,保证工作严谨性、新闻的真实性。

(三)采访多元化,受众更广泛

采访更具包容性与开放性是新媒体时代下广电记者工作的新特点。新闻根植于百姓生活,受众接受信息渠道更广泛,人们在遇到记者采访时,态度变得更积极,甚至很多人还会主动爆料,愿意就记者的提问发表自身见解与看法。与此同时,记者在进行采访时,也需秉持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新闻报道,尊重民众的知情权,促进社会信息、管理等更加透明化。并且,记者的采访工作也应更具包容性、灵活性与开放性[3]。例如:当面对不同的采访活动时,可通过多方渠道进行素材的收集,使新聞呈现内容更饱满、充实、有趣,让采访具有感染力、说服力。

三、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形式的创新策略

基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为体现广电记者工作价值,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影响力,在采访中应创新工作思路。为此,记者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推进采访刨新:

(一)加强对新媒体工具的应用

面对新媒体时代对广电记者工作带来的挑战,我们需正视自身问题,进行工作总结与反思,及时转变观念,不可故步自封。只有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关注新媒体、加强对其工具的应用,进行移动端的拓展、创新采访形式,才能促进工作开展的升级。以往在传统的采访工作中,多为记者直面的与被采访者沟通,进行文字、影像资料的记录与梳理,再进行整理、加工。

现阶段,记者可应用微博私信、微信通讯、短视频即时消息等功能,与被采访者取得联系,还可以通过长微博、新媒体平台进行新闻的发布,并在其中附录相应的照片、视频等,这更有助于信息的快速传播,使受众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接受信息。例如:面对国家领导人出访,随行记者可以Vlog的形式记录采访过程,更直观、详细、立体地向受众展示出访过程、当地的风土人情等,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有助于新闻及时呈现、快速传播。由此可见,广电记者应关注新媒体,掌握其不同的应用特点,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进而促进采访的多元开展与呈现,更好地满足受众所需。

(二)做好采访前期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正式采访前,需要做相应的准备工作,这既需要记者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在面对突发、重大事件前深入第一线,还应以联系的视角分析问题,解析新闻出现的原因,对要采访的相关人物进行了解,提升现场的采访效率、快速进行新闻的放送。而当前在很多地方广播电视台中,因受当地经济发展影響,节目受众数量不高、工作理念落后等影响,记者应用新媒体思维开展工作的意识不强,采访前期的准备工作还主要局限于对采访提纲的拟定中,限制了采访创新。这便需加强电视台的内部培训,营造勤于钻研、勇于争先的工作氛围,给记者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使其兼具专业能力与创新意识,立足于新媒体时代下,更加关注本土资源的运用与民生问题,提高其服务意识、创新能力。

(三)运用新技术实现深入采访

为使节目效果更优质、新闻内容更饱满,记者还应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深入采访。例如:在抗击疫情专题报道中,对无法到达现场的专家,可以网络连线、语音采访的方式,使其发表专业意见,提高民众防护意识。并且,应用新媒以创新采访工作形式,也需要把握专业、适度原则,避免问题设置过杂,不仅未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反而引起了被采访者的反感,造成访谈现场较为尴尬,使节目放送效果受到影响。因此,记者可应用新媒体平台跟进事态发展、更新自身的认识,在与受众的互动中进行核心问题的补充,使采访更具针对性,尽量少提过于宽泛、抽象化的问题[4]。

结语

总之,新媒体时代既为广播电视台记者的采访工作开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对其采访形式、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5]。为适应行业发展新变化,记者应具有多渠道主动学习的意识,不仅应能说、会写、快速抓住新闻核心,并需把握好新闻导向性,促进正能量的传播,让新闻播报更严谨、有深度、具温度、接地气;还应多看、多思、深入基层、理性辨识,以突显自身专业优势、避免节目同质化。通过创新采访,使节目效果更优质,为民众提良好的观看体验,让节目更具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张德成.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形式的创新策略[J].传播力研究,2019(12):1.

[2]吴敏东.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形式的创新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19(1):5.

[3]赵冰,探析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形式的创新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7(12):25.

[4]樊小喆.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形式的创新策略[J]传播力研究,2018(6).10.

[5]陈秀莉.探析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形式的创新[J].新闻研究导刊,2020(1):25.

[作者简介]王迎欣,肇东市广播电视台记者。

猜你喜欢

新媒体时代创新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