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勇攀医学高峰:断肢再植

2019-06-20尚娅

上海工运 2019年2期
关键词:断肢塑料管外科医生

◎尚娅

王存柏用“重生”的手端起茶杯。陈中伟医生(右)、钱允庆医生(中)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工匠创造了一项又一项世界“第一”。断肢再植的成功,使上海一跃达到了世界再植医学的高峰。上海一代又一代外科医生秉承着“追求卓越”的精神,永远在攀登医学巅峰的路上。

1963年1月2日清晨,上海机床钢模厂工人王存柏的右手手腕被机床的冲头整齐地切断,筋骨毕现。半小时后,工友将他及血肉模糊的断手一起送到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陈中伟医生处。陈中伟眉头紧锁地思忖着,若是按常规操作,把断手丢弃,创口洗洗干净包起来,以后安上一个假肢。但他于心不忍,毕竟病人还那么年轻。一个大胆的念头闪现在他的脑海——何不尝试进行断手再植手术?

在院领导和病人家属的支持下,一个汇集骨科医生陈中伟、血管外科医生钱允庆等人的治疗小组迅速组建起来。怎样缝起完全断裂的血管?断手的血管直径只有2.5毫米,这么细的血管外科专家从没有接过。而接通血管,才是断手再植成功的关键。陈中伟知道:军医大学曾做过狗腿的断肢再植实验,运用血管套缝的手法取得成功。但是所有医院里最细的套管直径是4毫米,而这只断手血管直径仅为2.5毫米。治疗小组迅速研究急救对策,因为在医学诊疗上,断肢离体的时间越长就越难成活。万分危急之下,一位护士长提出了一个想法:是不是可以用塑料管套来取代?尽管塑料管还是很粗,但把塑料管拉长了,会变细。这急中生智的办法,经过治疗小组讨论后,由陈中伟拍板,决定将它用到手术上。

此时,王存柏的断手在手术台上已静静地安放了2个小时,由于血液已经漏光,那只手在手术室无影灯的照射下是那么苍白、干瘪。治疗小组争分夺秒,一刻也不敢懈怠。手术中用的针、线都只有头发丝的1/3那么细,掉在地上都很难找到,针往布上一插,针尖都有碰断的可能!

治疗小组开始小心翼翼地“穿针引线”。首先,完成骨头接合工作,然后细心缝好了部分肌腱。医生们大胆运用血管套缝手法,不断重复着接血管的动作。陈中伟及治疗小组抢在断手组织坏死前接上了主要血管,特别是动脉一接上以后,手掌马上就红了,也胖了起来。但所有成员仍不敢松懈,继续奋战7个多小时,才把断开的手重新接上。断手成功接上的消息从手术室传到医院各处,大家尽情欢呼,整个医院沸腾了!

术后,王存柏的这只手又忽然肿胀起来,像面包似的。紧急开会讨论,治疗小组决定进行二次手术。陈中伟在已接上的断手手背上切开四个小口,将血水放出,断手的肿胀开始逐渐消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王存柏被接上的断肢又变得麻木、没有知觉,因为伤口愈合过程中的结疤把神经的通道、电生理的通道都堵住了。医生又再一次对王存柏进行手术,把疤清理掉,终于手开始恢复知觉。完全康复后,王存柏那再植成活的手不仅能写字,而且能做使用分厘卡这样的精细活,更令人惊喜的是他还能拎起8公斤的重物,并轻松自如地打乒乓球。康复后王存柏一直工作直至退休。

彼时,在医疗设备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上海医疗团队成功进行了世界首例断肢再植。这如同一颗原子弹,震撼了整个医学界。在1964年第20届罗马国际外科学会大会上,中国医师“世界首例断肢再植”得到国际医学界公认。

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上海的外科医生先后完成断指接活、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等高难度手术。这些手术的成功使得上海四肢显微镜外科始终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猜你喜欢

断肢塑料管外科医生
脚下的风景
断肢及断指的再植治疗以及固定修复
爱跳舞的小精灵
爱跳舞的小精灵
新型保温复合塑料管的应用研究
荷兰外科医生完成由机器人辅助的超微外科手术
断肢再植失败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的研究
断肢再生对中华绒螯蟹蜕壳、生长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赵宁:外科医生的憧憬
18例断肢再植临床治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