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ICU中的应用

2019-06-20阮海英谢小华陈晖杨梅董永英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5期
关键词:插管病房规范化

阮海英 谢小华 陈晖 杨梅 董永英

(广东省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深圳 518035)

ICU在我国发展时间短,临床监护管理经验不足,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因此,对新型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的寻求与探索尤为重要,这不仅是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优化改进的要求,更是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和满意度的要求[1]。作为一种新型护理管理模式,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是一种全面、规范、系统的管理模式,其强调人的价值,在ICU危重症患者护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ICU危重症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了相关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重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60例。干预组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 19~84岁,平均年龄(46.5±6.6)岁。对照组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18~86岁,平均年龄(46.1±6.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医护人员及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采取处理措施,避免贻误患者的治疗,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1.2.2 干预组 采用新型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全面评估科室护理管理现状,有效解决和完善护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制定科学的护理管理制度,促使护理人员按照优化的流程方式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感;指导患者以正确的方式和剂量用药,让其学习安全用药相关知识;并为护理人员提供学习和培训的平台。(2)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在护理工作中,要坚持无菌操作,定期对ICU进行清洁、消毒,确保室内环境卫生,增强护理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及生命体征,注重患者保暖,避免受凉或发生感染。(3)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护理操作技巧及职业素养教育培训,并对培训结果进行评估,组织量化考核。(4)要求护理人员按照规范化操作方式加强对患者的有效护理:充分掌握患者病情的发展情况和以往疾病发生史,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家属信息等基本信息;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对患者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查,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避免出现用错药和用错剂量的现象;要求护理人员加强对重症患者采用基础性护理等常规性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管路护理,确保患者的安全,掌握病情;护理人员将患者的护理情况记录在册,以供医生掌握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同时也是对患者护理情况评价的重要原始资料,要求护士及时、正确填写护理指标。(5)关注患者身心健康:加强对患者心理的疏导,给予患者人文关怀,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升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插管留置时间、转入普通病房所需时间[2]。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治疗期间,干预组医源性损伤率、并发症率和非计划拔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插管留置时间和转入普通病房时间比较干预组插管留置时间和转入普通病房所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插管留置时间和转入普通病房时间比较(d

表2 两组插管留置时间和转入普通病房时间比较(d

组别 n 插管留置时间 转入普通病房所需时间干预组对照组60 60 t P 7.3±3.5 12.6±4.7 6.396<0.05 1.2±0.5 3.6±1.6 4.748<0.05

3 讨论

ICU是临床上对疾病发展比较严重的患者设置的专业治疗地点,是医院的一个重要部门,拥有先进的生命检测仪器和有关设备,ICU护理与常规护理方式相比较,也有更高的要求。ICU要求医护人员掌握的知识面广,而且要熟悉ICU的设置和管理。ICU是针对危重症患者的加强护理病房,其护理管理工作直接关系着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体现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

近年来,新型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ICU科室得到了应用,其要求结合ICU科室护理管理工作的现状对ICU监护工作进行优化,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规范化操作[3]。临床护理服务对ICU危重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患者不同阶段病情的评估能够充分判断出患者存在的潜在健康问题,帮助治疗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病情的发展情况,从而能够对患者采用有效的治疗方式。采用新型的规范化护理方式,及时关注并解决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护理工作效率的提升,需要ICU管理委员会的监督与配合。在用药方面,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安全用药意识,确保用药合理性,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针对这一问题,医院可定期组织安全用药讲座,总结ICU危重患者用药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ICU患者用药类型、剂量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讲解,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意识[4~6]。作为医院的特殊群体,ICU危重症患者容易发生感染,对患者的治疗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护理理念,坚持无菌操作,做好清洁、消毒工作,阻断细菌传播,尤其是增强手卫生意识,避免出现交叉感染[7]。另外,要为患者提供干净、舒适的病房环境,定时通风换气、消毒,在护理工作中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8]。本研究对干预组采用的是新型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结果显示,治疗期间,干预组医源性损伤率、并发症率和非计划拔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患者插管留置时间和转入普通病房所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现出了新型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综上所述,新型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ICU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医源性损伤,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插管留置时间,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插管病房规范化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换病房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病房
《奶牛子宫角和卵巢子宫静脉插管方法的研究》图版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两种气管插管方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抢救中的比较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