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干预中的应用研究

2019-06-20闫静陈文璇胡建广吴伟姚雨萍钟小仕刘岩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5期
关键词:血液满意度心理

闫静 陈文璇 胡建广 吴伟 姚雨萍 钟小仕 刘岩

(广东省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广州 510220)

临床上肾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时,患者均需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以使尿毒症引起的临床症状得得改善,起到延长患者生命的作用。但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不仅承受着疾病的折磨,更需要承受透析治疗造成的机体不适感、不良反应等,久之便会导致患者的心理状态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产生各种负性情绪,对其病情治疗和控制造成影响[1]。目前,临床上除了注重为肾脏疾病终末期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案进行治疗,更注重为患者提供的护理干预,以保证患者的病情得到全方位的治疗和改善。本研究将纳入对象以单盲法分成两组,再予以不同的护理干预,探讨了聚焦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法抽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再用单盲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8:22;年龄28~59岁,平均年龄38.94岁。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29:21,年龄26~62岁,平均年龄38.7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内容均符合本院医学伦理要求,纳入患者均通过了院方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就诊前1周内未出现急慢性感染,未接受过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者;未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重大脏器功能障碍、血液疾病者;透析治疗时间>6个月者。(2)排除标准:经各方面研究情况讲解而拒绝参加研究的患者;透析治疗期间存在治疗中断、失访的患者;临床资料不完善者。

1.3 研究方法

1.3.1 对照组 患者接受透析治疗时,给予患者各项基础护理,包括为患者讲解病情知识和治疗机理等,告知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各方面的注意事项,详细指导患者临床用药,告知患者务必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根据患者的身心状况进行饮食指导,严格控制液体摄入量,监督患者每天的作息和运动,保证患者休息和运动适当,使其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病情和临床治疗[2]。

1.3.2 观察组 给予常规心理干预+聚焦模式干预。常规护理干预同对照组,聚焦模式下的心理干预具体内容为。(1)建立聚焦模式心理干预小组。本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聚焦模式心理干预小组,再对其中的人员进行科学的培训,学习更多的聚焦模式理论知识和方法。(2)患者心理状态调查。安排专业的护理人员对纳入对象的心理状态进行严格评估,选择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进行评估,每个纳入对象均需接受1次评估[3]。(3)聚焦模式心理干预实施。问题描述:护理人员要先与患者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积极主动地与患者沟通交流,详细介绍病情和治疗机理,用委婉的方式询问患者以往处理问题的方法,寻找还可以使用的个体资源。要注重患者内心积极的情绪,再及时予以引导,使患者能够主动克服困难,从而深度挖掘患者自身潜能。确立目标:如果发现患者出现了异常问题,分析总结出问题时与患者共同探讨,引导患者的心理情绪,让患者有信心往前走。护理人员要懂得尊重患者的隐私,主动关心患者的各方面情况,注意要保持患者的独立性,使患者有更好的目标,能够主动地规划适合自己的内容。要为患者多讲解些日常生活中的正能量事件,使其生活和身心状态得到改善和维持。探寻例外:待相关目标确定后,开始考虑以往偶然例外的再次出现,要不断的鼓励患者寻找例外,从而获得处理问题的方法。掌握患者的生活状况,了解其渴望和希望的一些事情,经常给患者积极鼓励的信息,使患者知道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改善心理状态。(4)信息反馈。掌握患者的优势和可用资源,及时给患者鼓励和称赞,让患者知道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肯定,使患者自己设定目标并实现目标的信心得以充分强化。(5)效果评价。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及时评价,教会患者相应的处理及应对技巧,引导并协助患者获得社会支持,使其能够了解到之后更多要面临的问题。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CL-90、SAS和SDS评分变化。(2)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选择本院自制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表进行评价:该量表中包括基础护理、服务态度、专业技能和综合护理4项内容,总分为100分,得分90~100分为满意;得分80~89分为基本满意;得分70~79分为一般满意;得分<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一般满意。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CL-90、SAS和SD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CL-90、SAS和SDS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CL-90、SAS和SD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CL-90、SAS和SDS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CL-90、SAS和SDS评分比较(分,s)

时间 组别 n SCL-90 SAS SDS干预前观察组对照组50 50 t P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50 50 t P 195.11±9.63 195.09±9.72 0.006 4 0.294 2 153.74±9.51 180.62±9.35 26.985 2 0.028 5 54.69±4.32 54.71±4.28 0.052 1 0.328 6 34.69±4.23 43.07±4.52 16.823 4 0.020 1 52.82±4.35 52.94±4.27 0.091 6 0.334 0 38.93±4.81 49.53±4.05 18.730 6 0.021 7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血液透析患者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比如抑郁、焦虑、无望或悲伤等,导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受到影响,严重时还会对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4]。通常血液透析患者出现心理状态异常的因素诸多,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针对性心理干预,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得以充分改善,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让患者能够更加积极的接受各种临床治疗和护理,从而逐渐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其自我效能,使其病情得到全方位的治疗[5]。

聚焦模式是基于心理学而产生的新型干预模式,强调尊重个体的同时,深度相信个体自身资源与潜能的挖掘,该模式现已被广泛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并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6]。整个实施过程中会持续反馈、改进和评价,相信患者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期望的目标,能够使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使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的过程中主动配合各项护理内容,获得更高的临床护理效果[7]。谢黎英等[8]的研究结果显示,聚焦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增加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干预和聚焦解决模式后,其相关生化检查结果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也更高。本研究观察组患者接受了常规心理干预联合聚焦模式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SCL-90、SAS和SD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谢黎英等[8]的研究结果差异不大。综上所述,聚焦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干预中的应用价值显著,不仅能够充分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可以改善其负性情绪,使其心理状态明显稳定。

猜你喜欢

血液满意度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心理小测试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心理感受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多彩血液大揭秘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与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效果观察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