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9-06-20敖强勇朱琳余朝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5期
关键词:鼻窦鼻窦炎鼻腔

敖强勇 朱琳 余朝阳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深圳 518100)

慢性鼻窦炎是指鼻窦腔中慢性化脓性及炎性病变[1],该病多因急性鼻窦炎未得到有效治疗而发病,也是临床耳鼻喉科重点关注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降低、头晕、头疼、耳鸣、鼻塞等,患者生活、学习和工作均受到严重影响。治疗时,因保守治疗疗效不突出,临床多给予手术治疗。但以往所采用的手术方式并发症多、创伤性大,病情易复发,疗效不明显。近年来,内镜技术在各类疾病中得到了应用和认可,已有大量研究报告指出[1],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突出,但仍有部分学者对此观点存在质疑。本研究纳入8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比较了鼻内镜手术与鼻外径路手术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17~56岁,平均年龄(32.8±1.2)岁;病程 2~11 年,平均病程(6.8±1.2)年。研究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18~57岁,平均年龄(32.9±1.1)岁;病程 3~10年,平均病程(6.9±1.1)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表现为嗅觉降低、流脓、流涕、鼻塞、头痛、头晕等症状,且术前经鼻部冠状位和轴状位CT检查均满足《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年,昆明)》[2]中慢性鼻窦炎诊断标准者;首次发病患者;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本诊治方案者。(2)排除标准:研究前已接受抗生素等方式治疗者;存在手术禁忌证或不耐受者;中途脱落研究者;复发性疾病者;先天性精神、智力异常,无法正常配合本次研究者;肝、肾、心、肺等功能异常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基础治疗 治疗前,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术前1周,口服泼尼松和头孢克肟;控制年老者血压、血糖等;尽量降低手术风险。

1.3.2 对照组 接受鼻外径路手术治疗。手术操作按照标准流程进行,避免损伤鼻腔内部。局部浸润麻醉和表面麻醉,顺着鼻旁将骨质纵行切开,剥离骨膜,将鼻腔外侧壁切开后,进入鼻腔,摘除息肉,清除病变,实施相应根治手术,止血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条进行填塞,逐层缝合。术后做好止血;术后1 d取出鼻腔中填塞物体;术后2 d,将鼻腔中分泌物彻底清理干净。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定期复查,观察是否存在不良分泌物及息肉等,并及时处理。

1.3.3 研究组 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用2%利多卡因10 ml局麻,再用肾上腺素浸润纱布,实施表面麻醉,每间隔5 min做1次麻醉。鼻内镜协助下,实施Messer-Klinger术,若患者存在息肉,则切除息肉,在钩突前下缘相应位置作切口,剥离后,将钩突切除,开放窦口,并根据具体状况扩大窦口,将病变清除后,用凡士林纱布做填塞处理。术中操作者需保持动作轻柔、稳定,避免损伤鼻黏膜。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定期复查,观察是否存在不良分泌物及息肉等,并及时处理。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根据《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年,昆明)》[2]中疾病诊断标准评估疗效。显效:治疗后,鼻腔黏膜无增厚,各症状消失,CT检查显示鼻窦正常,无脓性分泌物;有效:鼻腔黏膜无增厚,各症状有明显好转,但未完全消失,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与治疗前相比较,各症状均无改变。总有效=显效+有效。(2)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使用药物时间和术后感染控制时间。(3)记录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术后出血、窦腔粘连、鼻腔粘连等。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住院时间、术后药物应用时间、术后感染控制时间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住院时间、术后药物使用时间和感染控制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住院时间、术后药物使用时间和术后感染控制时间比较(d,

表2 两组住院时间、术后药物使用时间和术后感染控制时间比较(d,

组别 n 住院时间 术后药物使用时间 术后感染控制时间研究组对照组40 40 t P 4.23±0.32 6.78±2.15 7.419 4 0.000 0 2.92±0.74 5.66±1.05 13.490 4 0.000 0 1.65±1.88 3.68±2.25 4.378 7 0.000 0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是指患者鼻腔内部发生炎性化脓性病变,疾病会反复发作。有报道称[3],该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包括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疾病症状多样化,表现为鼻塞、流涕等,严重者可能会发生偏头痛症状,此外,该病还可能会严重损伤鼻黏膜,引发炎症、肿胀,并影响鼻窦口,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和生活。临床实践证实[4],鼻窦炎发病率日益年轻化,确保治疗方式的合理安全可提升疗效。保守治疗疗效不理想,且长时间给药,会产生耐药性[5~6],疗效不佳。鼻外径路手术存在较大的操作难度,无法很好地控制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多,降低了疗效。

随着患者治疗需求的提高和医学的不断发展,鼻内镜手术已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术式具有微创性,不仅出血量较小,且不会破坏患者鼻腔内部结构,可促进术后恢复[7~8]。鼻内镜手术可确保鼻窦黏膜完整,术后引流环境良好,可显著改善通气功能。临床研究证实[9~10],鼻内镜手术不仅具有微创性,还可保持鼻腔内部环境良好,有利于炎性症状良性转归。鼻内镜手术可为操作者提供更为广阔的视野,清除不可逆性病变,改善鼻腔鼻窦引流通气功能,尽量保留鼻窦正常功能和结构,术中不仅需清除病变,且需保留可逆性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降低了创伤性[11]。术后患者定期接受鼻内镜检查,并接受药物治疗,有利于病情恢复。但实施鼻内镜手术,不仅要求术者解剖学基础良好,严格训练手术技能和技术,还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做好各项补救准备,并应重视术前用药,术中正确使用肾上腺素,减少术中出血量,做好随访。此外,及时发现潜在性并发症并将处理,总结分析所存在的问题,提升手术合理性也很重要。综上所述,临床治疗慢性鼻窦炎可考虑将鼻内镜手术作为首选方式,疗效突出,术后恢复速度快。

猜你喜欢

鼻窦鼻窦炎鼻腔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细菌学分布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鼻腔需要冲洗吗?
保守与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比较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经济型鼻窦球囊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鱼腥草治疗慢性鼻腔炎
清洗鼻腔治感冒
鼻内镜下手术结合咪康唑鼻窦内灌注治疗NIFRS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