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检查在妊娠晚期子痫前期的相关性分析

2019-06-20王玉萍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5期
关键词:高凝子痫血小板

王玉萍

(河南省兰考第一医院产二科 兰考 475300)

子痫前期为妊娠期常见病,多于妊娠20周后出现,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高蛋白尿等[1]。子痫前期若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干预,可导致患者发展为严重子痫,引发抽搐、昏迷、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对母婴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甚至危及生命[2]。有研究表示[3],孕晚期受免疫、胎盘等因素影响,可造成机体全身血管内皮损伤,引发凝血功能异常,促使机体处于高凝或血栓前状态。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与妊娠晚期子痫前期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7月收治的120例妊娠晚期子痫前期孕妇作为研究组,并根据病情程度分成轻度子痫前期组62例与重度子痫前期组58例;同时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检查的60例无合并症的妊娠晚期孕妇作为参照组。研究组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29.56±1.52)岁;孕周 26~40周,平均孕周(33.56±1.92)周。参照组年龄 22~36岁,平均年龄(29.52±1.57)岁;孕周27~39周,平均孕周(33.52±1.89)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子痫前期诊断标准,血压≥140/90 mm Hg,24 h尿蛋白<2 g;年龄>18岁;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近3个月内使用降血压药物治疗者;合并糖尿病、甲亢、产科疾病者;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者;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病史者;精神疾病者;临床资料丢失者。

1.3 研究方法 所有孕妇均进行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检测。(1)于清晨抽取受检者外周静脉血2 ml,置入EDTAK真空抗凝管内,并颠倒轻轻摇匀,应用电阻抗法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2)抽取受检者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置入3.8%枸缘酸钠1:9抗凝剂真空管内,行3 000 r/min离心操作,分离血浆,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

1.4 观察指标 (1)比较对照组和参照组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水平。(2)比较研究组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小板参数比较 研究组MPV、PDW、PCT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PLT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血小板参数比较

表1 两组血小板参数比较

组别 n PLT(×109L) MPV(fl) PDW(%) PCT(%)研究组参照组χ2 P 120 60 160.41±7.13 181.56±9.85 21.673 0.000 9.69±0.95 7.82±0.76 9.465 0.000 17.96±1.85 16.53±1.62 5.445 0.000 0.21±0.03 0.19±0.05 5.017 0.000

2.2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研究组FIB、D-D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PT、APTT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组别 n FIB(g/L) D-D(μg/ml) PT(s) APTT(s)研究组参照组120 60 t P 5.91±0.72 4.29±0.56 17.809 0.000 2.64±0.27 0.42±0.03 72.260 0.000 11.30±0.49 12.25±0.67 13.874 0.000 31.09±1.14 35.81±1.89 24.984 0.000

2.3 不同病情程度子痫前期患者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重度子痫前期组MPV、PDW、PCT以及FIB、D-D水平明显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LT及PT、APTT水平低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不同程度子痫前期患者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差异比较

表3 不同程度子痫前期患者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差异比较

指标 轻度子痫前期组(n=62)重度子痫前期组(n=58) t P PLT(×109L)MPV(fl)PDW(%)PCT(%)FIB(g/L)D-D(μg/ml)PT(s)APTT(s)174.23±8.31 8.76±0.85 17.03±1.25 0.19±0.02 5.41±0.78 2.19±0.42 11.57±0.98 33.15±2.24 145.63±7.56 10.68±1.14 18.96±1.67 0.24±0.06 6.45±0.97 3.12±0.61 11.01±0.47 28.89±1.83 19.677 10.504 7.197 6.205 6.492 9.781 3.947 11.363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和健康非孕妇女性相比,正常晚期妊娠女性的血液常处于高凝状态,有利于产后止血。但同时可导致晚期妊娠女性处于易栓状态,而子痫前期患者因全身小动脉收缩痉挛,会使得胎盘出现缺氧、缺血现象,其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与正常同龄妊娠女性相比,相对更低[4~5]。

PT、APTT检查在临床应用广泛,具有筛查广、便宜的特点,常被临床用于筛查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是否正常[6]。D-D为纤维蛋白特异性讲解产物,活动性纤溶、继发性纤溶亢进等因素都可导致其水平上升,通过对机体D-D水平进行监测,可有效判断机体是否处于高凝状态,对血栓形成性疾病进行有效判断[7~8]。FIB可有效反映机体凝血功能,若机体内FIB水平,则提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9]。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FIB、D-D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PT、APTT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提示子痫前期患者和正常妊娠晚期女性相比,凝血功能亢进现象更为明显,分析原因与胎盘有害因子释放、胎盘异常浸润等因素相关,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大量释放出凝血活酶。

MPV和血小板激活、新合成等密切相关,可有效反映血小板聚集、粘附等。随妊娠周数增加,机体PLT总数会相应减少,可有效反映血小板生成与衰亡。PDW则可有效反映血小板容积变异,其水平增加,提示血液内血小板大小存在悬殊,其水平降低提示血小板呈一性高。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MPV、PDW、PCT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PLT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提示子痫前期患者血管内皮存在不同程度损伤,分析原因与血管痉挛收缩相关,血小板活性被过度激活,使得平衡打破,导致血小板聚集,引发微血栓形成。此外,重度子痫前期组MPV、PDW、PCT以及FIB、D-D水平明显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LT及PT、APTT水平低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说明随着患者疾病的加重,其血液高凝状态及血小板活化越为明显。综上所述,对妊娠晚期子痫前期患者实施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检查,可有效反映其高凝状态及血小板活化情况,有利于为临床制定治疗措施提供重要指导意见。

猜你喜欢

高凝子痫血小板
阿司匹林配合钙剂和叶酸预防子痫前期的效果观察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2例产前子痫患者的急诊救护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从痰、血瘀探讨COPD炎症与高凝状态关系
HSP70、NF-κB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
胃癌高凝状态的发生机制及中医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与血小板相关性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