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味增液汤联合针刺治疗气阴两虚型干眼症临床研究

2019-06-20王晓东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5期
关键词:气阴干眼症证候

王晓东

(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中医院五官科 禹城 251200)

干眼症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或量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降低,且伴有眼表组织病变及眼部不适特征的疾病的总称,常见症状有怕风、畏光、痛灼热感、眼睛痒、眼睛干涩、容易疲倦等[1]。本次研究分析针刺联合加味增液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干眼症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干眼症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4例气阴两虚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19例,女23例;年龄 25~63岁,平均(38.47±5.14)岁;病程1~18周,平均(6.33±2.02)周。研究组男 20例,女22例;年龄27~63岁,平均(39.05±5.08);病程1~19周,平均(7.01±1.93)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准入标准 气阴两虚型干眼症患者,自愿加入本次研究,无干燥综合征,并排除造血系统异常、恶性肿瘤、精神失常及合并其它虹膜、角膜病变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研究组采用针刺联合加味增液汤治疗。加味增液汤:玄参、熟地黄、生地黄、黄精、黄芪、枸杞、南沙参、党参、石斛各15 g,肉苁蓉、丹参、麦冬各12 g,葛根10 g,用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服用。针刺:眼周取迎香穴、四白穴、太阳穴、睛明穴、攒竹穴、阳白穴、印堂穴,头颈部取颈夹脊穴、风池穴、四神聪穴、百会穴,远端上肢取合谷穴、曲池穴,下肢取太冲穴、悬钟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每天1次,15 d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人工泪液滴眼治疗。取聚乙二醇滴眼液(注册证号H20160105)滴眼,1~2滴/次,每日3~4次,并依据症状增减。两组均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与判断标准[2~3]观察比较两组疗效,泪膜破裂时间(BUT),中医证候积分及泪液分泌量(SIT)。疗效:角膜染色完全消退,症状完全消失,schirmerⅠ试验>10 mm/5 min,BUT>10 s为显效;角膜染色逐渐减少,症状减轻,BUT延长为有效;角膜染色增加或无变化,症状未见改善,BUT未延长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中医证候积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标准评估,包括异物感、畏光、眼干涩等,分值越高症状越严重。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和4周后SIT。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较对照组78.5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BUT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BUT和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BUT较对照组长,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BUT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表2 两组BUT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中医证候积分(分)治疗前 治疗4周研究组对照组组别 n BUT(s)治疗前 治疗4周42 42 tP 4.07±1.63 4.03±1.68 0.1107>0.05 8.14±2.97 5.80±1.73 4.4121<0.05 8.21±2.06 9.09±3.33 1.4565>0.05 3.15±2.26 6.13±3.75 4.4109<0.05

2.3 两组SIT比较 治疗前,两组SI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和4周后研究组泪液分泌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不同时间段SIT比较(mm

表3 两组不同时间段SIT比较(mm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2周 治疗4周研究组对照组42 42 tP 6.99±4.82 7.02±3.76 0.0318>0.05 10.84±4.97 8.53±3.76 2.4022<0.05 11.56±4.53 9.08±2.24 3.1804<0.05

3 讨论

干眼症别称角结膜性干燥症,是一种慢性病。该病发病因素复杂多样,如油脂层分泌匮乏、青光眼或白内障术后、长时间开车及不良生活习性等均是引发干眼症的常见因素。有时眼睛干涩导致泪液不足而反射性刺激泪液分泌,最终引起频繁流泪,部分严重者出现眼睛角质化、充血、红肿及角膜上皮破损而黏附丝状物,这种损伤可使角结膜发生病变,继而影响患者视力[4~5]。本次研究中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疗效、BUT、中医证候评分与不同时间段SIT均优于对照组,表明采用针刺联合加味增液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干眼症患者可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中干眼症患者多行人工泪液替代法治疗,但是需长时间给药,不但疗效欠佳且药物安全性争议较大,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干眼症属中医学“神水将枯、白涩症”范畴,是由目失津液濡润造成的目珠干燥,干眼症患者中尤以气阴两虚型居多[6]。

加味增液汤中的石斛、玄参、生地黄具有滋阴清热的功效;熟地黄有滋养肝肾的功效;葛根、南沙参、党参有益气养阴的功效;麦冬生津润燥、清虚热;枸杞、黄精益精明目、滋补肝肾、健脾润肺;肉苁蓉性温、质甘,具有补肾益精的功效。诸药合用可起到平补肝肾、益气养阴、补充精液的作用[7~9]。根据经络原理可知,针刺患者眼周的局部穴位可起到疏通眼周气血的作用,针刺四神聪、百会穴能健脑安神及疏通头部经络。悬钟穴、风池穴隶属足少阳胆经,针刺悬钟、风池穴能通络明目、清泻热邪;足三里穴、合谷穴、曲池穴属阳明经,针刺足三里、合谷、曲池能滋养眼目、化生气血;针刺三阴交、太冲穴能疏通目系,通调阴经,使津液能够生成、输送;针刺颈夹脊穴能显著改善头部供血,继而起到缓解眼部干涩及调节脑部功能的作用[10~12]。眼目能视万物主要靠身体五脏六腑的精气濡养,若经络不通,气血无法上荣于目,双眼则会出现不适、干涩的症状。以针灸刺激患者眼周局部穴位可调整阴阳、通关利窍、调和气血及畅通经络,促使患者眼部血液循环改善,达到治本的目的[13]。采用针刺联合加味增液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干眼症的远期效果还有待于长期的临床观察。综上所述,采用针刺联合加味增液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干眼症患者能起到调理经络脏腑及益气养阴的功效,明显减轻患者症状,临床疗效较好。

猜你喜欢

气阴干眼症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的效果及对肾功能、免疫的影响
长期玩手机小心得干眼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150例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药视舒茶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研究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生脉饮在气阴两虚型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糖网1号方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22例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