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嬗变!2018年甘洛脱贫攻坚全景报告

2019-06-19汪福顺陈国盼

凉山文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玉田驻村贫困村

汪福顺 陈国盼

12月,已经进入了寒冬。

站在甘洛大桥,我们细细打量着甘洛——这座矗立在凉山“北大门”的小城。

眼前,穿城而过的甘洛河,隔开了县城的内外。河的东岸,总面积61公顷的甘洛河东新区拔地而起,山水新城己见雏形;河的东岸,甘洛老城改造如火如茶,曾经的甘洛,正在钢筋水泥里,孕育着一次“重生”。

眼见,在绿水青山的环抱之中,山区的贫困群众告别了土墙房,搬进了安置点的气派、功能齐全的新居,宽阔的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富民产业让他们鼓起了钱袋子,日子一天好过一天,大家脸上的笑容融化了寒冬。

眼前,山还是那座山,城还是那座城,人还是那群人,但一切都不一样了,变化无处不在。

究其根源,一切变化的开始都是源于 脱贫攻坚,这场自上而下,由内而外,力度空前的伟大战役,让甘洛大地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我们,有幸见证了甘洛这场脱贫攻坚战役的酣畅淋漓。

镜头一:

脱贫攻坚的“春天”来了,上下一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在这万物寂静的季节里,甘洛,这片大地正经历着一场嬗变,满地生机。

“脱贫攻坚是中央下了决心、动了真格的,从中央到地方,其广度之大,力度之深,手段之强,政策之精准,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脱贫攻坚,这四个大字,重若干钧,如一声春雷,在甘洛大地震撼响起。我们看到,感知到,脱贫攻坚的“春天”到了。

甘洛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一步跨千年”从奴隶社会直接到社会主义社会,是少数民族聚居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深度贫困县之一。

2014年,甘洛县识别并报上级审批,共有贫困村208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91.696,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7433人、贫困发生率31.88%,经多轮精准识别动态调整,到2018年底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1247人。

2014年以来,甘洛牢牢把握“扶持谁”这个根本、“谁来扶”这个关键、“怎么扶”这个核心,紧紧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一把手”靠前指挥,“一盘棋”组织推进,凝聚各方力量强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甘洛一鼓作气,步伐坚定。

重点采取“三二四”模式,综合施策推进脱贫攻坚战役: “三”即打好住房、交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场硬仗”,全面提升脱贫减贫硬件条件; “二”即抓好产业发展、移风易俗“两项工程”,帮助群众长期稳定脱贫;“四”即做实党建、人才、資金、联系帮扶“四个保障”,确保脱贫攻坚有力有序推进。

2014- 2017年,全县共退出贫困村117个,减贫46177人,2018年退出贫困村55个,减贫17258人,贫困发生率降至3. 72%。目前全县还有贫困村36个,贫困人口8008人(含返贫人口196人),计划2019年实现贫困县“摘帽”。

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甘洛上下一心,激战正酣。

住房建设力度“大”。综合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彝家新寨、土地增减挂钩、D级危房改造等项目,着力解决群众安全住房问题。特别是在落实上级补助政策的基础上,县本级多方筹措资金,逐年追加投入,2014、2015年每户投入2.5万元,2016、2017、2018年每户投入4.5万元;同时,县财政自筹资金,按照每户3万元标准实施了2489户非贫困户D级危房改造。

自发搬迁识别“准”。严格识别工作流程,做实识别文本、图像、录音“三样信息”,“一户一盒”完善识别工作档案,按时保质完成3636户16662人州内自发搬迁群众精准识别。全州自发搬迁人口精准识别现场会在甘洛召开,自发搬迁工作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的充分肯定,同时推荐了西藏自治区党政代表团到甘洛考察调研。

极度贫困攻坚“强”。针对“困中之困、坚中之坚”的20个极度贫困村,合理倾斜帮扶资源,安排佛山市、绵竹市等对口帮扶,集中优质力量攻坚,取得显著工作成效。阿嘎格古村、阿尔眉山村、斯觉挖里乌村等一批极度贫困村后来居上,成为全县脱贫攻坚示范村。

项目谋划抓得“实”。严格实行“村申报、乡审核、县级业务部门复核”流程后,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专题安排3个工作日,集中会商审定,形成46类3889项入库项目。

电商扶贫成绩“显”。成功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获2018年度四川电商扶贫特色县。

凝聚帮扶合力“好”。积极强化举措、创新举措,充分发挥“五个一”帮扶、综合帮扶工作队、对口帮扶单位等各方力量作用。创新第一书记“五步工作法”获得了省州党委组织部门的肯定。

群众住房大改观、交通条件大跨越、公共服务大提升、富民产业大发展、陈规陋习大转变……脱贫攻坚如火如荼,在2018年,在甘洛脱贫攻坚的攻坚之年,我们看到了甘洛脱贫攻坚的希望所在,明天所在。

“春天”的故事,写满了甘洛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镜头二:

沉下身,往最穷、最苦的地方去,208个驻村队奔赴脱贫攻坚“第—线”

2018年的新春,在甘洛县马厂村出现了这样动人的一幕。

新年将至,甘洛县委组织部派驻的驻村工作队特地去化妆品店选了几样化妆品带到村上,拿着借来的单反,给村民们送去了一份特别的新年礼物一一全家福和新春慰问信。

为了让全家福照得更精神,工作队给村里的妇女们化了妆,大家拿着小镜子照了又照,看着镜中焕然一新的自己,激动不己。

“我们从来没有收到过这样的礼物,过这样幸福的年,你们对我们的这些好啊,我们感谢得很!”马厂村村民阿牛子边反复看着手里的全家福照片和慰问信,眼眶里甚至泛起了泪花。

眼前的这一幕,也是甘洛驻村工作最为真实的一幕。

“把熟悉党群工作的干部派到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的贫困村,把熟悉经济工作的干部派到产业基础薄弱、集体经济脆弱的贫困村,把熟悉社会工作的干部派到矛盾纠纷突出、社会发育滞后的贫困村。” 2018年1月,甘洛县聚焦今年“55+6”个贫困村退出、“16969+1987”名减贫人口的核心目标任务,从县级机关中新选派了342名驻村工作队员派驻到208个贫困村开展驻村工作,这支甘洛脱贫攻坚的“先锋队”,奔赴到甘洛农村脱贫攻坚的“第一线”,为甘洛2018脱贫攻坚再战再胜汇聚力量。

“驻村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真正融入到群众身边。”刘予是甘洛县委组织部派驻驻村工作队的一员,在马厂村开展驻村工作以来,她和同事们一起沉下身,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不是入户宣传、开会讲解,就是开展卫生巡查、“四好”引导;不是到田间地头开展使用技术培训,就是帮忙耕地、种洋芋、种当归;不是筹备每月主题活动开展,就是引导孩子养成“四好”习惯……这“一长串”的工作表,就是他们驻村工作队的日常。

和他们一样,玉田镇罗玛村的第一书记赵志朋也是驻村工作队的一员,作为村里的“第一书记”,2015年驻村的他已然将罗玛村当成了自己的“家”。

和村民们同吃同住,让他从一个不会用马勺子的汉族,到现在能够熟练使用马勺子,听懂简单的彝话。

“可以说,现在村里没有不认识的人,没去过的地方。”从罗玛村第1户木呷布卡家到第65户木呷约布家,为了保证家家户户都能走访到,他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因为相隔有点远、又不通车,基本都是步行,这一路走完下来,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但他还是坚持下来了。

他的脚步遍布在村里的每一个角落,有村民调侃他: “村里的狗都认得他。”

再随着田坝镇兰池村第一书记杨川的脚步。

“把房子修好,把路修好,村民的生活就方便了。”他是四川省地矿局下派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一起开展驻村工作。

2年多的驻村工作,让兰池村第一书记杨川从一个“成都娃”变成了“甘洛人”,他对这片土地,对这里的人充满了感隋。

“杨书记,又到凤凰李产业园区来了。”田坝镇兰池村凤凰李产业园是第一书记杨川每天都要“打卡”的地方。通过实地考察、对兰池村土壤进行化验分析,杨川带领村民们在园区里种植了600亩凤凰李,大家都期盼着这片“幸福果”的长成。

这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在甘洛大地种下了脱贫致富的种子。

期盼着,这颗希望的种子,让甘洛的大地流金淌银,焕发新的生机。

镜头三:

向往与奋斗, “四大民居战役”,让老百姓住上好房子

“我们要让老百姓都住上好房子。”甘洛县副县长伏敏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甘洛脱贫攻坚战役里,贫困群众最为深切的期盼。

作为典型的“直过民族”深度贫困地区,甘洛县和其他贫困地区一样,存在交通闭塞、基础薄弱、经济落后、社会事业发展不足等共性难题。

同时,甘洛贫困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区位地理优势不明显,新一轮扶贫开发前,贫困区域性、整体性突出,贫困问题较综合、原始、深度。落后的居住环境与全面小康的要求形成了巨大反差,成为了贫困群众心中的向往与奋斗。

3月,春风吹绿了甘洛的山野。正是梧桐花开的时节,浅紫色的梧桐花挂满了枝头,像是一串一串紫色的铃铛,在春风中摇曳。

“那是我们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房屋建设点。”在甘洛县田坝镇兰池村,兰池村第一书记杨川指着村里易地扶贫搬迁房屋建设的两个定居点笑着说,全村201户802人纳入了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房屋建设,项目在去年10月选址完成,今年6月主体完工。

“民居大改造”,是甘洛脱贫攻坚重点工作之一。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是村民們的共同期许,也是甘洛脱贫攻坚“四大民居战役”吹响的号角。

甘洛把住房安全作为贫困户脱贫的重要标志,坚持“规划引领、群众自愿”,县、乡、村、组、户“五级联动”推进住房建设。

采取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统规统建、统规联建、统规自建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按照“宜改则改、宜建则建”原则,今年纳入彝家新寨建设的1686户减贫人口中,2017年提前启动实施422户己完成,新启动实施的1264户己全面开工;最大限度释放国土资源政策红利,将8个村302户预减贫人口纳入土地增减挂钩项目。

同时,围绕2019年贫困县“摘帽”任务,自筹资金3000余万元,启动实施1096户非贫困户危房改造工程;提前启动了1050户的易地扶贫搬迁、926户的彝家新寨住房建设,开工建设了9个村的土地增减挂钩项目。

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中,充分考虑安置点与新村落相结合,体现地方民居特色;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相结合,通过新建住房和公共设施,构建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为“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打下良好基础,达到“搬出一片新天地,创造一个新生活”的效果。

“现在,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家里的电器一应俱全,现在的日子才是真正的好日子。”从之前交通不便、土地贫瘠的山区搬到现在交通便利、土壤肥沃的地方,从之前的土房子到现在宽敞规整的小楼房,生活的变化让村民们尝到了幸福的滋味。

欢笑吧,为新房子,为新家,为崭新的生活。

镜头四:

拔除穷根,农村大变样,幸福都“写”在村民的笑脸上

新时代的甘洛新农村,处处都是新的气象。

通村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青山绿水间农家小楼气派十足,田地里村民们正在为今年的丰收耕耘,农家小院里种上了花和蔬菜,一片生机盎然。“不摘掉穷帽,我们就脱下官帽。脱贫奔康群众等不得,我们更等不得。”2016年7月12日,沙岱乡党委书记阿衣什哈莫在甘洛县脱贫攻坚誓师大会上立下“军令状”:要在2017年底实现全乡6个贫困村集体摘帽。

位于甘洛县城以北,距县城37公里的沙岱乡,海拔高、经济基础弱,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可以说是困难重重。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逆境”之中,阿衣什哈莫带领的新一届沙岱乡党委领导班子,围绕不胜不休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这一目标,用“等不得”的奋斗姿态,有力践行了他们对于3500多名沙岱群众脱贫的承诺,于2017年底成功地完成了全乡6个深度贫困村,368户1630人的脱贫退出任务。

镜头回转到甘洛县西南部,距甘洛县城12公里的玉田镇,这里辖7个行政村24个村民小组,1998户7893人。玉田镇有5个贫困村,2个非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71户,1696人。这里脱贫攻坚的任务同样艰巨,而脱贫攻坚,打的是没有退路的攻坚战。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向着这个目标,玉田镇全体党员干部、帮扶单位、驻村工作组把劲儿往一处使,精准施策,玉田镇于2014年、2015年脱贫52户239人;2017年5个贫困村228户1073人脱贫,2018年永久、勿西2个非贫困村91户384人脱贫,是甘洛县率先完成贫困村脱贫退出的乡镇之一。 拿着这张脱贫攻坚的“成绩单”,我们迈着喜悦的步伐走进了玉田镇、沙岱乡。

从甘洛县城出发,去往玉田镇的路上,一路都是白墙的新村,道路两旁栽上了银杏树,一片希望的绿意;沙岱乡打造的“万亩花椒产业园”已见雏形,成片成规模的花椒树,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在沙岱乡各布村,道路两边的农田种上了花椒,去年种下的花椒苗子,今年就挂果了,那股浓浓的花椒味远远的都能闻到;马厂村山上试种的120亩山葵已经形成了规模,村里的当归结出了籽,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沙岱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汪如意说,以前的沙岱乡以种植洋芋为主,带领村民致富仅靠这个单一的产业是不够的,要抓“短”建“长”开富源。为此,沙岱乡培育了大红袍花椒、高山黄牛、当归种植等6类主打种养产业,打造沙岱脱贫奔康的“产业带”。

“我们住上好房子,这日子过得美啊。”今年70岁的搬迁户木乃阿各一家住在玉田镇觉铁村九道拐牛古井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这里一幢幢崭新的民居错落有致,村庄规划整齐,道路干净整洁,庭院、庄稼与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图画,在这里生活,让他们感觉到十分舒心。让农户搬迁挪穷窝是玉田镇脱贫攻坚的“第一步”,而脱贫攻坚最重要的是发展产业,没有产业,脱贫攻坚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土之草。

为此,玉田镇党委深入调查研究,确定了“一村一品,村有主打产业,户有稳定收入”的工作思路,针对全镇384户贫困户,一村一策制定规划,一户一法细化措施。

“种下希望的金果子,我们对拔掉穷根越来越有信心了。”玉田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崇林笑着说道。

投资400万元的玉田镇觉铁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新村建设项目准备启动实施;集鲜食采摘、生态观光、休闲避暑、火把节民俗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玉田尔吉沙嘎特色乡村旅游正在策划实施中;以银杏树为主的旅游观光之路也正在打造……玉田镇美好的“明天”己然可期。

喜悦啊,眼见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幸福“写”在村民们的笑脸上。

镜头五: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脱贫要治本,教育扶贫这—剂“药”打得好

白墙蓝瓦的别墅式民居和一幅幅色彩鲜艳的绵竹年画,一条条平坦整洁的入户道路和门前种上了各种蔬菜的“微田园”……走进甘洛县阿尔乡眉山村,很多人都难以想象,这里曾经只是一个“赛马场”。

眉山村地处甘洛县阿尔乡东南部,距离甘洛县城23公里,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423户2012人,其中贫困建卡户216户1136人,是甘洛县20个极度贫困村之一。

“我们眉山村的小朋友也有了和城里娃一样的现代化幼儿园。”往村子里走,黄墙红瓦的眉山村幼儿园进入了我们的视线,这个占地2亩,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可容纳适龄儿童120人的幼儿园漂亮极了。

新的桌椅、钢琴、直饮机、大型玩具以及床和被套,宽敞明亮的教室,室内的木地板,室外的塑胶跑道、滑滑板,让这里的孩子们有了一个“幸福的童年”。

“以前哪有那么美丽的学校,哪有那么好的教学设施。”眉山村党支部书记阿尔建军感叹,看着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里跟老师学习唱识数儿歌,他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再穷不能穷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从眉山村幼儿园,从孩子们脸上那种发自内心的笑容之中,我们看到了甘洛教育脱贫的实实在在。

甘洛教育于1995年“普初”、1998年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2005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17年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项目。

目前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05所,其中:义务教育学校92所(初中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完小以上小学33所、小学教学点50所),高完中l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幼儿园11所(公办幼儿园2所,民办幼儿园9所),“一村一幼”幼教点211个。

“教育扶贫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的夯实基础。”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路上的一张“药方”,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

甘洛要脱贫,教育必先行。围绕“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的工作思路,甘洛紧扣“兴教助学”工作重点,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硬功。

狠抓学前教育,通过有序推进“学前学会普通话”项目试点,配齐配足村级幼儿教学点基本设施设备,加速推进“一乡一园”项目建设,让彝区孩子与内地孩子起步于同一起跑线。 通过扎实开展控辍保学工作,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应读尽读。为有效“遏增量”,有效“去存量”,甘洛在全州创新开展了“学业补偿”新模式,受益于此,现目前从学历提升班毕业辍学生达到了583人。

实行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从最初的“吃得上”、“吃得饱”逐渐向“吃得营养”、“吃得健康”、“吃得均衡”转变。目前,甘洛县食堂供餐学校达到了57所,供餐学生达到33525人,食堂供餐学生覆盖率达到9296,開创了历史新高。

2018年,全面落实的教育资助政策,为甘洛贫困学子插上了一对梦想的翅膀,让他们在校园中追梦,圆梦; “乡乡有标准中心校”的均衡教育,让孩子们在哪里都有书读,哪里都能读好书。

“我们还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领导责任制,进一步扩充教师队伍,进一步加强资金监管,确保项目资金安全落实。”教育脱贫的工作任重道远,甘洛踏实走下的每一步,都不忘下一步的未雨绸缪。

奋进吧,甘洛的教育扶贫路的前路,还左脚下延伸。

镜头六:

以健康扶贫为“开山之斧”,身体健康了,脱贫的路更宽了

一辆救护车呼啸着驶出甘洛县人民医院大门。

车上坐着的是来自绵竹市对口帮扶甘洛的医生陈燕,她和甘洛人民医院的两名医护人员正赶往新市坝镇岩润村1组,看望因脑溢血导致右半身偏瘫的康复病人李友珍。

经过半年时间的康复,68岁的李友珍从最初的卧床到恢复行动,再到现在能做简单的农活,眼看着身体一天比一天好,她的心里高兴。

说起自己的这场病,李友珍湿了眼眶。在农村,一场大病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一家人一年甚至几年的收入都可能会因为一个家庭成员的这场病被掏空。

“我们不敢生病,不能生病。”李友珍说,出于心疼钱,心疼家人的原因,曾经很多农村老人在患病之后都会选择放弃治疗,害怕因为自己的病成为全家的“拖累”。

“现在,政策好了,有病咱就医,有国家有政府管着。”再说起自己的治疗过程,李友珍已经没有之前的愁容,换上了一脸的轻松。的确,没有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负担,她的思想担子卸下了,心情好了,这病好得快了。

作为甘洛健康扶贫的受益者,李友珍的故事让人感到满满的获得感。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甘洛县坚持把健康扶贫作为脱贫奔康的主攻方向,着力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病贫叠加等突出问题。

医疗救助是确保贫困人口不“因病致贫、返贫”的重要保障,甘洛坚持把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为了从根本解决疾病给贫困患者带来的高额医疗费用,甘洛县出台“两保一控一减免”工程,破解了群众“辛辛苦苦奔小康,得场大病全泡汤”的僵局。

甘洛县财政投入资金1260余万元实现贫困人口100%参保;实行贫困人口“先诊疗后结算”一站式服务,落实“十免四补助”,大病保险支付比例达60%以上;同时,努力控制医疗费用,努力减免医疗费用,针对贫困人口住院费用,实行再减免。

聚焦阻挡甘洛贫困人口顺利脱贫奔康的艾滋病之“魔”,甘洛围绕艾防攻坚工作,建立“三线一网底”体系,完善“I+M+N”管理模式;建立分片包干责任制,有效落实“人盯人干预、面对面宣传”;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计划县级配套150万元用于奖励补助。

受落后的生育观因素制约,甘洛县生育秩序整治工作形式严峻。为此,甘洛聚焦贫困人口“超生致贫”,全县配齐45名专兼职计生专干,232名村级计生服务员;把宣传教育作为计划生育工作的切入点,制作发放宣传手册、宣传品,开展生育政策宣讲,扭转贫困群众落后的生育观念;重点整治超生现象严重的乡镇,紧盯重点乡镇贫困育龄妇女,严防超生致贫;加大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力度,立案162户,征收社会抚养费216. 25万元。

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薄弱是甘洛县当前面临的现实短板问题。为此,甘洛聚焦医疗机构达标建设,严格按照基层医疗机构达标建设标准,加快推进医疗机构创等达标;制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案,组建51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对全县常住人口开展签约服务,目前已签约12.65万人。

同时,发挥“传帮带”作用,充分利用华西、绵竹等对口优质帮扶资源,以“一对一”、“面对面”、“手把手”教育培训模式,提高基层医務人员的诊疗水平,为甘洛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眼看,受益于健康扶贫的人越来越多,甘洛健康扶贫的扎实工作,让困难家庭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放心了,疾病“打不垮”,大家的身体健康了,甘洛脱贫的路也更宽了。

猜你喜欢

玉田驻村贫困村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The Research of 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Business Correspondence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济源钢铁嬗变之道——探寻河南省人大代表李玉田的治企哲学
玉田
——我美丽的家园
恒天然(玉田)牧场取用水合理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