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计算机类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

2019-06-19王晓薇姜龙滨

关键词:课程目标毕业课程体系

王晓薇, 姜龙滨

(沈阳师范大学 科信软件学院, 沈阳 110034)

0 引 言

在国家发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当前,我国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随着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发生深刻变化,面对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高等教育的结构性矛盾也凸显出来,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具有复合专业知识体系、创新思维及意识的工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的质量不能适应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产业升级的要求。

纵观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人才培养质量的载体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过程的灵魂,它建设是否合理有效最终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在计算机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课程体系中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不符合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沈阳师范大学科信软件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现有3个计算机类的专业,分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据麦可思2018年就业蓝皮书统计,这几个专业是绿牌转业,可我院每年学生的就业情况也不是很理想,反映出我院培养出的人才不满足社会的需求,也间接反映了人才培养的体系存在问题:

1) 课程体系中的课程没有全部包含人才培养目标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2) 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清晰;

3) 课程的内容欠缺,不能完全支撑教学目标的知识目标;

4) 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培养;

5) 课程的考核方式不能充分体现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等。

综上所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是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每门课程的目标与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不匹配的,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将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出来,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没有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最终导致人才培养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而上述问题纠其根本就是人才培养的过程和目标都没有按照工程教育的标准进行。

1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核心是产出导向的教育(OBE)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是培养工程型人才的纲领性文件,计算机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在充分社会调研、行业调研等基础上确定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在精准明确恰当的培养目标下确定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毕业要求,根据毕业要求系统设计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落实产出导向的教育(OBE);科学实施教育教学,培养特点突出的、更好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

产出导向的教育(OBE)的思想,它能够从根本上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社会的需求,课程的培养目标满足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设定,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反馈和纠正,实现持续改进。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规定毕业要达到的12条基本要求,它描述出毕业生要具有的基本素养、知识及能力。同时也明确要求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的主干学科应包括科学、技术、工程和应用。其科学部分的核心要求在于通过抽象来建立模型最终实现对计算规律的研究,核心部分主要包含的课程基本是数学类的课程以及自然科学的物理。工程部分的核心要求在于根据工程规律,实现低成本地构建从最基本计算系统直到大规模的复杂计算的应用系统,这个部分主要包含的课程大多为工程类基础课程。技术部分的核心要求在于研究和发明使用计算能进行科学调查以及研究中使用的基本手段和方法,这部分课程主要为专业基础课。应用部分的要求在于能构建、维护以及使用计算系统来实现特定问题的求解,这部分要包含的课程大多为专业实训、实践类的课程[13]。

首先,在当下改革开放40周年,这部戏的出现,它的纪念意义和它对当下的推动、呼吁创新的意义同样也是不可否认的。

2 建设满足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毕业要求的课程体系

围绕科学、工程、技术和应用4大主干学科,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规定的12条毕业要求为准则,对每条毕业要求进行细化分解,建立支撑毕业要求的课程体系,形成课程与毕业要求的矩阵[12]。在实施过程中,将这12条毕业要求细化、分解成为可量化、可评价的指标点,将每个分解得到的能力点映射到相应的课程上。表1是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进行了计算机类专业认证要求的课程体系与现有课程体系的对比。

表1 计算机类专业认证要求的课程体系与现有课程体系的对比

从对应表中可以看出,在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程”中“现有课程设置”相比较,数学类与物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充分满足了“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在最后一项的“职业素养”这一块,目前的课程体系中欠缺,待增加。通过对比,查找出工程教育标准所要求课程体系中主干学科目前的课程体系还不能够完全支撑,还需要完善建设,对于缺少的课程,还需要详细的研究之后再确定添加的课程。

3 建设与课程目标一致的课程内容

通过对工程认证指标点的分解和细化,更加明确了课程的内容和课程目标,在原来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在保障前继课和后续课程连贯的基础上,去掉课程的冗余内容,去掉与毕业要求无关的知识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以此来保证课程更好地完成规定的培养目标。

课程教学大纲是教学内容的纲领性文件,所以课程大纲的建设对课程内容的建设尤为重要。为实现工程化人才培养,达到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在大纲建设中,要遵循这样的3个规则:

1) 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有明确的对应关系;

2) 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能够实现课程目标;

3) 课程的考核方式、内容和评分标准能够针对课程目标射击,考核结果能够证明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

重点要解决几个关键问题:

1) 课程目标与指标点的合理对应。教学大纲建立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如何清晰、明确并且能够便于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和考核评价;

2) 课程目标的内涵表述应体现学生的学习成果。

按照上述的要求,采用如下的方式,细化指标点,确定支撑的课程[9-10]。(由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毕业生能力包含12个指标点,为简化并能说明问题,只举例细化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毕业生能力的第一个指标点)

按照上述的思想,逐条确定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12条的每一条与课程体系中课程的对应关系,然后再将课程体系中的每一门课与认证标准对应,形成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以“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为例说明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表2 认证标准与课程的关系Table 2 Relationship between certification standards and curriculum

表3 毕业要求与组成原理课程目标的关系表[6]Table 3 Relationship table between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and computer composition principles

课程的支撑比例是根据此门课程在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某条标准求所占的比重来确定,这个比例值不是一个精确的数字,而是考虑此门课程对12条毕业要求某些要求的支撑程度,以及这门课程的课程类型、学分等因素的综合考虑所确定的,确定之后,再利用历史的数据来进行修订,最终确定一个较为理想的值。

4 建立针对课程目标的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

为了实现学生毕业时,毕业要求达成度的有效评价,就必须要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评价,整体的评价包括2大部分,一部分是第一课堂,另一部分是第二课堂,而第一课堂的评价占总评价的比重很大,所以,在研究工程认证的初期,先重点研究第一课堂的评价体系。

考核方式的确定是由课程本身的特点以及所承载的任务确定,这个在大纲建设时要明确给出。就一门确定的课程来说,分数的分布与课程目标匹配,评分等级有明确标准,及格标准体现课程目标达成的“底线”。特别是非试卷类的考核(比如实习、实验、论文等)。同时注意评分标准的核心是“及格要求”,设计“面向产出”的课程考核内容,考核的内容体现课程目标,同时考核的方式具有可操作性,试卷的给分点与能力目标相对应,实现可衡量。要根据课程的目标和性质,确定考核方式;建设课程目标与考核内容的对应关系;考核内容结果在毕业要求所对应的权重,最终建立一套“面向产出”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并且是可衡量,易操作。

5 结 语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高等学校工科专业所面临的重要工作,建立符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课程体系是其中的重要研究课题。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通过对本学院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以及考核方式的探索和建设,能够使课程体系无论在课程组成上、还是课程内容上,都基本满足了认证标准中的标准,并且通过对考核点的量化描述,也实现对人才培养达成度的量化描述。课程体系的建设完成,接下来要落实到每一门课程,每一个知识点,还有更多更细致的工作要做,最终才能实现了工程人才培养,满足了区域经济发展甚至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工程型人才的需求的要求。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毕业课程体系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基于不同主体的课程质量综合评价
——以“交通运输规划”课程为例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研究
——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
我们今天毕业了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毕业季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